返回列表 发帖

我走过的那半个西域

本帖最后由 木子 于 2011-12-4 07:10 编辑

    2011年9月9日至10月21日,历经四十三天,行程16700公里,途经湖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东部、北部),回程又去了内蒙古的额济纳、巴丹吉林。
    主驾副驾都是人民公社GG。公社曾在2006、2008年自驾去过新疆,这是第三次,对路况各地民俗风情及吃住有较好的了解,对我们此行帮助极大。
    2006年曾去过河西走廊,这次重走,不再赘言,山水依旧情怀未变:http://www.doyouhike.net/city/shenzhen/204260,0,0,1.html
    去新疆几次三番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未果,这次因公社的力荐终于成行;又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到达南疆。总算踏入西域,虽然只去了东疆、北疆,南疆仅至库车,是走马观花,心愿达成却是欣慰。

本帖最后由 水桶 于 2011-12-27 16:03 编辑

                                            西   域



  西域是中国史籍使用的一个地理概念,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尽管各史所记“西域”的范围大小不一,其核心部分均为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我们今天使用“西域”这一名称,一般有广狭两义。广义指古代中亚,狭义指历史上的新疆。


《西域通史》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汉书•西域传》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之前中原王朝一直为逐水草而居的匈奴所扰,失地丧民丢财损物,汉武帝前的刘邦、吕后对此是一筹莫展,加之西汉初建内乱不断,受辱就不可避免。经“文景之治”:“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汉王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将河西走廊的匈奴打的很惨,迫使匈奴逃离河西,溃走漠北有匈奴民歌为证:

  失我焉支(胭脂)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刘彻招募出使大月氏合击匈奴的人,张骞脱颖而出。《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月氏人原在河西走廊一带游牧,后被冒顿单于击败,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迁。西迁的月氏人受到最惨重的一次打击是由匈奴老上单于(公元前174—前161年在位)发动的,在这次打击中月氏王被杀,并将其头颅做成饮器。汉朝认为联合有杀父之仇的月氏人合击匈奴是个没有悬念的问题。

IMGP8143.jpg
2011-12-2 14:59

TOP

匈奴崛起至消失,在中国民族史上历经700年。匈奴的存在一直是中原王朝北面的隐忧。匈奴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日常用品和奴隶的来源就到中原来抢掠,给中原王朝和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和破坏。汉武帝时原只想驱逐不时侵扰的匈奴,在驱逐匈奴的过程中,了解到河西走廊物产丰美;汉得河西后渐渐了解到辽阔的西域,从匈奴的俘虏中了解到匈奴的对头月氏人的存在。

虽然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获得大月氏人合击匈奴的承诺,却让大汉更多的了解到大宛的汗血马及无数取之不尽的宝藏和物产。

    其实在张骞开通西域前,民间早就有交流与往来,只是张骞代表中原王朝首次出使西域,史称“凿空”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称:“於是西北国始通於汉矣。凿空开;空通也。即张骞开通西域道。自此在沙漠、在绿洲与绿洲之间商旅结队而行,丝绸、盐、茶、玉石的交易往来;政要、僧侣、商人、画工各色人等为国事、佛事、商事、壁画在飞沙走石的戈壁艰难穿行,远如印度、叙利亚、伊朗的诸种族人在西域交汇渐变,各种文化在西域这个大舞台出演、碰撞、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曾经的游牧民族受中原农耕文化影响筑屋耕地、开辟水利;西域的辉煌,西域各绿洲国之间的厮杀,在西域几千年历史上留下抹不去的印记。


历史上,经营西域卓有成效的当属两汉、盛唐和清代


IMGP8201.jpg
2011-12-2 15:06

TOP

看到帖子很开心@加油!
无故加之不怒  骤然临之不惊

TOP

终于看到发贴了。期待...

TOP

本帖最后由 人民公社 于 2011-12-4 13:35 编辑

等看李院士大作半个西域

2.jpg
2011-12-4 13:35

TOP

本帖最后由 水桶 于 2011-12-27 15:22 编辑

IMGP8310.jpg
2011-12-5 10:38

                                                          蒲类国


蒲类国,王治天山西疏榆谷,去长安八千三百六十里。户三百二十五,口二千三十二,胜兵七百九十九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千三百八十七里。

                                                    《汉书*西域传》


蒲类国,居天山西疏榆谷,东南去长史所居千二百九十里,去洛阳万四百九十里。户八百余,口二千余,胜兵七百余人。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有牛、马、骆驼、羊畜。能作弓矢。国出好马。
                                                   《后汉书*西域传》

车子驶进星星峡,我们就算跨入西域。星星峡是东天山山余脉星星山的一个峡谷,位于新疆与甘肃的交界处,唐称碛口,清《康熙舆图》称喀拉岭,也是河西走廊通往东疆的必经的隘口,常常因其地势险要被比作“西域咽喉,东西孔道”。
星星峡是长途汽车司机的噩梦,时常出现的事故、塞车让司机们十分的无奈。但这毕竟是一条出入新疆繁忙的交通物资道路,一辆辆紧紧相连装满了物资的货车扬尘蔽日。

进入新疆,景色与出敦煌一路无异,风大沙迷目、满目荒芜、戈壁无际、只是大山小山明暗变化叠嶂绵延。古时僧侣、商人、出征的战士步履艰难于如此恶劣的环境,干渴、饥饿、沙暴走石,十人九不还。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有: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征前的酩酊;美人怀中的琵琶;出发的号令;悲凉豪放一笑;出关难入关的那份无奈与决绝在词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一览无遗。

在哈密城外加了油已是17:00左右,穿越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就进入古时的蒲类国地面。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天山东段北麓,南隔巴里坤山与哈密市为邻,东北部与蒙古国相邻。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是丝绸之路新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要地

巴里坤汉为蒲类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东汉属伊吾卢,隋为伊吾郡地。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建蒲类县,宋属伊州。元属别失八里东境,始称巴尔库勒。明属瓦剌,为准噶尔部游牧地。清初以巴尔库勒谐音称巴里坤。雍正九年(1731年)建巴尔库勒城,置安西同知,雍正十三年(1735年)将地名汉字写为“巴里坤”。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咸丰五年(1855年)裁府为直隶厅。1913年改厅为镇西县,属镇迪道。1934年划归哈密行政区。1953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废除带歧视民族的镇西县名,恢复巴里坤名称;翌年9月30日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今属哈密地区。

由于巴里坤处于天山与蒙古高原的夹缝中,所以四季雨水丰润,成就了这片草原,水谷丰美牛羊无数,且位于西域最东距匈奴最近,故历史上饱受战火荼毒人失畜亡。随着丝绸西传和佛教东传引发的利益冲突,蒲类更是战火连年,狼烟四起。

本始中,为蒲类将军征匈奴,斩虏数百级,还为后将军、少府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
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任命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三万余骑,出酒泉,“蒲类将军兵当与乌孙合击匈奴蒲类泽,乌孙先期至而去。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罗卜藏丹津之败也,走投准噶尔,其酋策妄阿喇布坦纳之。策妄阿喇布坦死,子噶尔丹策零立,数侵掠喀尔喀诸部。上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屯阿尔泰山,出北路;锺琪为宁远大将军,屯巴里坤,出西路:讨之。加锺琪少保,以四川提督纪成斌等参赞军务。锺琪率师至巴里坤,筑东西二城备储胥,简卒伍为深入计。”(《清史稿•列传八十三》)

岳钟琪是岳飞第21世孙锺琪沈毅多智略,御士卒严,而与同甘苦,人乐为用。世宗屡奖其忠诚,遂命专征。终清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锺琪一人而已。既废复起,大金川之役,傅倚以成功。高宗御制怀旧诗,列五功臣中,称为“三朝武臣巨擘”云。

巴里坤的移民古已有之,不论军屯、民屯自汉朝、唐朝到清朝;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部队入疆后大部转为兵团。现在路上仍能看到X团X连的指示牌。我们接触到的移民以河南人居多。

巴里坤再也看不到“庐帐而居,逐水草,”的景象,砖木结构一排排的房屋整齐有序,成片的麦田、棉田、瓜田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成群的羊扭着肥硕的屁股扬尘而去。

TOP

IMGP8316.jpg
2011-12-5 10:40

巴里坤的羊肉号称全疆最好。在内地时我从来没有吃过烤制的羊肉,晚上在巴里坤吃了新鲜的烤羊肉串、烤羊肝、烤羊腰,极嫩!味道真好!!喝着新疆伊力特酒,却没有古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那种无奈、惆怅和悲凉。一路我们也看到沙漠戈壁,但古人却是用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随时会被风沙、干渴夺去生命。

巴里坤自然条件优越,但地理上紧靠匈奴,战争、掠夺、杀戮无时不刻伴随着那里的民众和部族,路边高挺的烽燧目睹了历史上发生的这一切。


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烽燧的传递方式因来犯敌人的多寡分为三种,若有百余犯敌,白天举一烟(若在夜里便放一火);犯敌若在千余,白天举三烟(夜里放三火);若犯敌在五千以上,白天举四烟(夜里放四火)。这样,三四百里外的敌情,很快就传递到各衙署。现今狼烟烽火,也没有角连营,蓝天下的烽燧有旧时木条横插其中,贴近土墩却似有鼙鼓连天金戈挥舞、马蹄声碎、战旗猎猎、隐隐在耳边回荡……

TOP

看到帖子很开心@加油!
阳光下的海豚 发表于 2011-12-3 20:47



    海豚:在深圳耳闻芳名,竟然在伊犁见面。谢谢你的款待,入疆吃的最好吃的手抓羊肉,至今难忘!

TOP

终于看到发贴了。期待...
理解 发表于 2011-12-4 12:27



    同行的你给了大家多多的帮助!

TOP

等看李院士大作半个西域
人民公社 发表于 2011-12-4 13:26



    哈...,这次去新疆你是功不可没,不知如何感谢?!作业不一定好,惭愧。

TOP

                                              庭  

北庭节度使,防制突骑施、坚昆、斩啜,管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北庭节度使所治,在北庭都护府,管兵二万人。

                                                                            《后唐书•地理一》

经木垒、奇台去吉木萨尔。县城很一般和内地的县城类同,汉族人居多,那里的烤羊肝让人难忘,鲜嫩无比。

我们是9月18日早上驱车去县城北12公里北庭乡的北庭故城,故城的残垣断壁掩在高大的绿树中,介绍说: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城分内外两重,外城周长4596米,内城位于外城中部略偏东北,城墙周长3003米,全城总面积15万平方米。墙外筑有高大的敌台和密集的马面。内城与外城均有护城河。

护城河已然看不到了,但错落残缺的城墙依旧可以看出昔日的雄伟和气势,流连其间感受曾经的辉煌,历代王朝将这里作为辐射统治北疆的据点,设兵屯田筑城建府,其军事政治地理位置的主要性不言而喻;故城曾经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此上演了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或败走逃亡的故事。其中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戊已校尉耿恭在金满城和疏勒城(奇台县城南64公里处的半截沟镇麻沟梁村)以数百人对抗匈奴两万兵,是中国古代兵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

《后汉书*耿弇列传》记载: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三月匈奴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耿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杀车师后王安得,而攻金满城亲自上迎战在弓箭上敷上毒药,并告匈奴士兵: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匈奴兵中箭后纷纷坠马,中箭后的疮口灼热难忍,脓血流溢,不大惊失色。这时恰逢天降暴雨,耿恭乘机挥兵掩杀,杀伤众多匈奴将士。匈奴军震怖,相与哀叹:“汉神兵,真可畏也”只好暂时撤兵离去。距金满城百十公里疏勒城有涧水可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指挥招募来的车师兵将匈奴兵驱散,匈奴断绝涧水。率士兵凿井十五丈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耿恭整衣向井拜,心中祈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   耿恭命令士兵和泥涂城并向城外扬水,匈奴以为有神相助,退去。

十一月,焉耆、龟兹军队攻杀了汉都护陈睦,北匈奴派兵围攻己校尉关宠于柳中城。原已归降汉的车师也乘机反叛,勾结匈奴围攻耿恭部队。此时适汉明帝,朝廷忙于拥立帝登基,耿恭的求援文书搁置一旁,迟迟未发援兵。在这险恶的环境下,耿恭异常镇静,鼓励士兵坚守疏勒。几个月过去了,城中食尽,兵士“乃煮铠弩,食其筋革”,处境更加危急。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正月,会柳中击车师,攻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
    听说关宠战死王蒙等人打算撤兵,先前耿恭派去敦煌取寒衣的军官范羌也随王蒙出塞,坚定要求去救耿恭,无人敢去,只好分兵两千给范羌,北上救耿恭“遇大雪丈余,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匈奴紧追不舍,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离开疏勒城时的26人,三月到玉门关时仅余13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众为恭上疏曰:“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IMGP8331.jpg
2011-12-5 11:30

TOP

    北庭地名来源汉代:汉以前是北匈奴王庭所在地,即为北庭。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为车师后部王庭所在地。

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戊已校尉耿恭屯田车师后部金满城,屯田士卒数百人;

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仍设西域长史和戊已(治所高昌)管理西域。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讨平高昌后,将此地设为庭州,下辖金满、轮台 、蒲类、西海四县。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任命西突厥开国主室点密五世孙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驻守此地;

唐高宗永徽四年贺鲁率众叛乱,唐显庆二至三年(公元658—659年)叛乱平定,随即撤销瑶池都督府,并在北庭设立金山都护府一起分管西域,其范围包括天山以北和吐鲁番盆地广大地区;

武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在庭州设立北庭大都护府,并将昆陵、蒙池两都护府划归其管辖;另将阿尔泰山西的燕然都护府及碎叶河附近哥系、孤舒两都护府也划归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其范围包括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西面则达到咸海。解琬为首任都护景云二年(711年),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始设北庭节度使,与北庭都护府并存管辖瀚海、天山、伊吾三军瀚海军就驻于北庭城内

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西迁的一部分回鹘人定居北庭,并逐步发展为主要根据地,公元866年高昌回鹘政权建立后北庭仍为其政治中心之一(称陪都或夏都);

1124年,中国西辽的创建者耶律大石废延禧自立为主,率众北走集漠北诸部西征,驻于北庭,力图复兴事回鹘王臣服之;

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西进灭辽,1223年在别失八里(北庭)建立达鲁花赤(地方长官),驻重兵于此;

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行尚书省,掌管西域军事行政事务,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政权后命阿只吉(察合台曾孙)建牙别失八里,兼管天山南路畏兀儿哈喇火者(即火州)及哈密等处,及屯戍事;

1275年万户篡公直驻守别失八里,1285年立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尉司,掌管南北疆军政事务,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遣侍卫新兵千人屯田于别失八里,置元帅府;

明朝统一中原后,别失八里为蒙古察合台后裔的活动中心,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其王马哈麻袭杀元主,建立别失八里国,后因内部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将其中心迁至亦力八里(今伊犁河一带)。北庭故城大约毁于此次战乱火并中。

《明史•西域四》中记载:“别失八里,西域大国也。南接于阗,北连瓦剌,西抵撒马儿罕,东抵火州,东南距嘉峪关三千七百里。.......元世祖时设宣慰司,寻改为元帅府,其后以诸王镇之。
”并明确记载了别失八里历年入贡的物品、数量及明朝政权回赐的物品。“成化元年,礼官姚夔等定西域朝贡期,令亦力把里三岁、五岁一贡,使者不得过十人,自是朝贡遂稀。

至清朝前期庭州史册没有了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谪戍乌鲁木齐,在戍期间,当时被称为后堡子古城的北庭古城勘察。他记载道:这座古城有周长40多里的宏大规模,城内各类建筑群都依稀尚存,随处可见铜佛、石佛、铁钟、石碑和唐时砖瓦等,大量出土文物散落其间。他根据史书记载推断,确为唐北庭古城遗址。自纪晓岚发现北庭以后,北庭古城又历经数代中外考古学者的发掘考证,一致被断定为唐北庭古城所在。

北庭古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保存得比较完好,大部分城墙还都连接在一起,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是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大量的城池旧土被当地老百姓挖去搞生产,大批出土文物也被“破四旧”运动破坏殆尽。由于保护措施跟不上,加之文物热的升温,大批出土文物外流,自然加人为的双重破坏,使得北庭古城的整体规模正在逐年地萎缩



IMGP8335.jpg
2011-12-5 11:41

TOP

顶一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 ·   · · ·

TOP

等待看大片!

新西兰南岛北岛自驾游自由行专业领队。

微信: james-nz

TOP

又有大片看了

TOP

距离故城几百米就是西大寺。高高的杨树笔直地的挺立在不宽的公路两边。在西大寺门口遇上放羊老人,老家在河南,虽然仅仅闲聊了几句,分手时还是很热情的邀我们去家里坐坐。

西大寺外观是黄色的建筑,进门写着“北庭回鹘王家佛寺遗址”,大厅两侧有高大的壁画讲述着回鹘人古老的故事。




IMGP8350.jpg
2011-12-12 10:22

TOP

IMGP8351.jpg
2011-12-12 10:27

武则天长安二年,改庭州府为北庭大都护府。该时期在其辖区内大兴土木,广建佛寺,先后建有“应运太宁寺”、“高台寺”、“龙兴寺”等,佛教一时兴盛。北庭西大寺是目前仅存的在佛寺形制等方面具有回鹘特点的佛寺遗址,建造年代大致在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中期,规模宏伟,风格独特,是当时佛教文化艺术中心。
现殿窟内残存有佛、菩萨、罗汉、天王等塑像,壁画内容主要为千佛、菩萨、护法、经变故事,供养比丘和供养人像,间有回鶻文、汉文题记,为研究维吾尔族的古代宗教、文化、艺术、语言文字和建筑技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回鹘西迁是在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出现了北庭回鹘政权。《新唐书•吐蕃传》称:(咸通)“七年(866年),北庭回鹘仆固俊击取西州,收诸部。”随之仆固俊建立西州回鹘政权,史学家多称“高昌回鹘”。

回鹘人原信萨满教和摩尼教,到庭州后在当地原有居民的影响下,逐渐接受了佛教,并对佛教采取扶植的态度,从而促使佛教在王国内有了新的发展,并成为王国居统治地位的宗教。

TOP

至十四世纪中叶,蒙古东察合台汗国君主秃黑鲁•帖木儿汗(成吉思汗第七代孙),他约于1354年正式宣布信仰伊斯兰教,强制推行伊斯兰教,他是最早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至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秃黑鲁贴木儿之子黑的儿火者為别失八里(即北庭)的察合台汗,他在位期间曾对高昌地区(今吐鲁番)进行“圣战”,捣毁佛寺,杀害佛教僧侣,强迫高昌居民改信伊斯兰教。 西大寺应毁于那个时期。

有人叹:“新疆遗存最多的是与佛教有关的遗址和文物,但现在新疆可能是全世界清真寺最多的的地方。”




IMGP8352.jpg
2011-12-12 10:31

TOP

                                                   富   蕴

富蕴县因“天富蕴藏”而得名。富蕴县汉代为匈奴地。隋唐属西突厥。元代为蒙古诸王封地,清代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阿勒泰与科布多分治后直属中央,设阿勒泰办事大臣,富蕴归属办事大臣管辖。1919年阿勒泰划归新疆,设立阿山道,富蕴属布伦托海县管辖。1937年由布伦托海县析出,建立可可托海设治局,1941年升格为富蕴县。

富蕴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偏东,阿勒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与蒙古国接壤。

富蕴经可可托海镇到额尔齐斯大峡谷有65公里的山路。早上我们包了车先路过野鸭湖,芦苇已经渐渐发黄水碧天蓝景色旖旎,下车往湖边走,晨风凛冽刺肤,野鸭在远处无声的游过划出一道明亮的水痕。




IMGP8373.jpg
2011-12-12 10:49

TOP

IMGP8387.jpg
2011-12-12 10:54


三号矿坑直径三四百米,深度180米,巨大深邃,上大下小呈圆锥状,车道盘旋而下,有大型卡车和挖掘机在工作。

三号矿坑原为禁区,是我国稀有金属矿坑,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之一。世界上已知的140种矿物,这里就有86种,稀有金属占到矿山储量的九成以上。矿区蕴藏着锂、铍、铖、钼、铷、铯、铪、铀、钍等多种稀有及放射性元素。其中铍资源量居中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其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为世界罕见。

1960年7月,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撤走专家,逼迫我国限期还债,当时中国欠苏联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14亿600万新卢布,折合人民币52亿余元,这些外债应于1965年前全部还清。当时我国建国仅十年有余,工业尚在起步阶段,所以只能用农产品来偿还。鸡蛋、苹果要过筛子,大了小了都不要;猪肉要卡一下膘,肥了瘦了都不行。

当时中央研究决定,用苏联急需的稀有矿产品来抵债,一是可以缓解粮食匮乏的现状,二是能加快还债的速度。1965年我们还完了所有债务,仅可可托海矿务局还债矿产的价值占到了总外债的40%左右。

三号矿坑中的稀有金属为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号矿坑被称为功勋矿是当之无愧的。

TOP

到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已经10:30,进入额尔齐斯大峡谷要乘半个小时左右的区间车。

峡谷内山势陡峭,巨石与巨石山体造型奇异,巨大的神钟山让人震撼,阴坡松林密布常青,阳坡桦林黄绿相间分布于奇峰怪石之间,额尔齐斯河湍急直下,两岸花草繁茂如画初秋的景色缤纷绚烂美不胜收;在峡谷中的那份恰意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公园服务人员告诉我们,再过三四天峡谷中的叶子金黄灿烂秋色泛滥。



IMGP8418.jpg
2011-12-12 11:03
IMGP8443.jpg
2011-12-12 11:06
IMGP8404.jpg
2011-12-12 11:01
IMGP8432.jpg
2011-12-12 11:01
IMGP8450.jpg
2011-12-12 11:00
IMGP8519.jpg
2011-12-12 11:00

TOP

回富蕴的路上碰到哈萨克牧民秋季转场,他们赶着成群的羊群向着五六百里的五彩城进发,大人孩子骑着马大声说着话,襁褓中的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随着马儿颠簸起伏,有专门的驭手在尘土弥漫中归拢独自散去觅食的羊只。




IMGP8544.jpg
2011-12-12 11:13

TOP

本帖最后由 木子 于 2011-12-13 10:22 编辑

                                                    五 彩 滩

经北屯镇到布尔津。公社带我们去他2006年曾经住过的地方,放下行囊去菜市场买好肉菜,以便晚上自己起火开灶。随后驱车去五彩滩。

五彩滩一河两岸中间有岛,南岸开阔绿树间黄,再远处有沙漠风光与迷茫起伏的山峦构成迤逦的景色;北岸则是悬崖式的雅丹地貌,山形起伏,因额尔齐斯河激流的冲刷切割、狂风侵蚀及岩石所含矿物质的多寡,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多种颜色,五彩滩因此而得名。

夕阳西下时,石奇水幽,明暗深浅光影斑驳,神秘讶异的气氛笼罩着五彩滩。因早晚光线适合拍照加之口碑琅琅,人如蜂拥连找放三脚架的地方都很难。





IMGP8621.jpg
2011-12-13 10:20
IMGP8651.jpg
2011-12-13 10:19
IMGP8671.jpg
2011-12-13 10:19
IMGP8705.jpg
2011-12-13 10:19
IMGP8632.jpg
2011-12-13 10:14
IMGP8619.jpg
2011-12-13 10:12
[attach]125391[/attach][attach]125392[/attach][attach]125393[/attach][attach]125394[/attach]

TOP

                                                  禾木  喀纳斯  贾登峪

去禾木的路上,似乎周围树木的颜色渐渐悄然发生着变化,接近禾木所在的山谷车子向山下行驶,山谷中一片明媚,黄间有红、绿,像巨大的底色为黄的调色板呈现在旅人眼前,秋的时节与之相配的只能是这样的黄色,在湛蓝天空映衬下给人视觉极大冲击,同时给予每个人心理明净舒朗的感觉。

禾木已经不仅仅是图瓦人的村落,还有哈萨克人以及外地来做旅游生意的汉人。

跨过禾木桥,有着大片的桦木林,向上走到观景台人头攒动声音嘈杂,持有各种类型相机的人如同聚会,傍晚清晨大概是最佳拍摄时间人们如约而至,寻找着自己认为最好的拍摄地点。

无论清晨还是傍晚,禾木再也没有袅袅的炊烟,煤和鼓风机替代了木柴;喧嚣的游人打破了千年的静寂。我们走出城市寻找原始原生态的朴素,原想在偏僻之地回归心灵纯洁和安宁的同时,我们却破坏了那些地方原住民生生世世的平静。




IMGP8861.jpg
2011-12-13 11:03
IMGP8775.jpg
2011-12-13 10:59
IMGP8775.jpg
2011-12-13 11:00
IMGP8778.jpg
2011-12-13 11:00
IMGP8787.jpg
2011-12-13 11:01
IMGP8796.jpg
2011-12-13 11:01
IMGP8866.jpg
2011-12-13 11:01
IMGP8778.jpg
IMGP8787.jpg

TOP

到喀纳斯是个阴天,风很大。从观鱼亭下来时又下起了雨,车到月亮湾人们抢着跑到雨中去抢拍,很遗憾又很无奈。景区门票230元,到观鱼亭60元车票,与额尔齐斯大峡谷95元(含区间车)门票和景致相比较,大峡谷的性价比要高得多。

我们出喀纳斯就住不远处的贾登峪。虽然是922日,住处却极难找,多亏公社曾经去过喀纳斯,早早去觅房,否则真不知那夜将如何度过。




IMGP8941.jpg
2011-12-14 10:40

TOP

早上起来的贾登峪晨雾弥漫,远处山腰上挂着淡淡的云,大地树木房子上都结了霜,车窗有薄薄冰,口中呼出白气,一夜间有了初冬的景象。昨夜降温了。

我们是923日离开贾登峪的,后来在电视得知925日有大雪堵路。




IMGP8947.jpg
2011-12-14 10:45

TOP

禾木贾登峪那几张相片拍的真漂亮!

TOP

本帖最后由 人民公社 于 2011-12-14 14:29 编辑

和李院士一起在敦煌爬免票的野沙漠

1.jpg
2011-12-14 14:28

TOP

9月22日、23日也在喀纳斯
Homo Viation

TOP

                                       白 沙 湖

去白沙湖一定要去“西北边境第一团”的第一连。

1962年,“伊塔事件”后,中苏关系紧张,农十师沿当时的中苏界河阿拉克别克河建立哈巴河农场,1969年正式定番号185团。而一连则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紧邻,一个叫“叶西盖”的地方。19703月在当时茫茫荒野渐渐组建起来的一八五团一营一连。

现在的一连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白墙红顶醒目又整齐,连部门口左右两块碑,一块刻写着:“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牛羊。”另一块刻写着:“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攻不破的边防线,催不垮的军垦魂。”




IMGP9010.jpg
2011-12-16 08:25

TOP

在一连和一连周围的地方晾晒着一片一片的玉米、油葵、红辣椒,地里的打瓜一溜溜看不到头。

战时为兵,平时务农。改革开放后,土地、牲畜、机械归家庭或个人承包经营,自行缴纳养老保险等费用,退休后可以享有退休工资。

我们随意走进一户人家,是兵团第二代,大概四十多岁,两口子有80亩地,年收入四万元左右,一个孩子当兵,一个在上大学,他们希望孩子出息,不要再回到这里。他说冬天这里下雪有12米深,出行及其困难。很冷。




IMGP9059.jpg
2011-12-16 08:27

TOP

午饭后我们去白沙湖。车子可以开到湖边,公社说前几年来要翻越沙丘,那真是太辛苦了。咋看到白沙湖无法相信眼前的景色。

白沙湖四面是蜿蜒起伏的沙丘,水面如镜,芦苇摇曳,高大的白桦和杨树矗立在湖的四周,有野鸭在湖中悠闲的凫游。曾去过敦煌的月牙泉,与白沙湖相比较,其湖水面积要小许多,白沙湖湖面0.5平方公里;据当地人讲湖中的水位一直没有什么变化;白沙湖的成因目前尚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白沙湖的存在是个奇迹,置身其间有到江南水乡的秀美迷幻,闲闲坐在湖边看不远白白的沙山、蓝蓝的天空、似乎随意抹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环湖绿的和渐渐变红变黄的林木;太阳暖暖包围着,身体软软的思绪飘向大脑深处,睡意朦胧,那份舒适恬静温暖真真是无与伦比。




IMGP9017.jpg
2011-12-16 08:31

TOP

                                                  精 河

精河,唐朝称“石漆河”,“石漆”即石油。古代在精河河流附近的地隙深处随泉水涌出石油,泻入河中,顺水漂流,所以称石漆河,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壳的变动,石油不再涌出,所以到元朝改称“晶河”,清朝光绪年间又改称精河至今。

《新唐书•地理志四》记载:“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又有冯洛守捉;又八十里有耶勒城守捉,又八十里有俱六城守捉,又百里至轮台县,...又经黄草泊、大漠、小碛,渡石漆河,逾车岭,至弓月城;”

守捉:《新唐书·兵志》:“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唐制,军队戍守之地,较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其下则有城有镇。

在精河县居住的蒙古族主要是土尔扈特部落蒙古族东归英雄渥巴西的后代。清乾隆三十五年冬(1771年1月),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为反抗沙俄的压迫和奴役,在首领渥巴西的带领下,自伏尔加河流域起程,历尽千辛万苦,于1771年6月回到祖国的怀抱,其中西路旧土尔扈特一旗430户、2710人被安置在精河县放牧。乾隆四十年,乾隆皇帝赐给精河土尔扈特信印,赞颂他们的赤子忠诚。

公元前3世纪末,精河为塞种人游牧地。

西汉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匈奴击月氏,月氏西迁,占塞种人游牧地,精河为月氏所据。

汉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乌孙西击月氏,迫月氏南迁,乌孙占月氏地,精河属乌孙游牧地。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都护府,精河属都护府所辖的乌孙游牧地。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在天山以北开辟一条丝路新北道,又称“皮毛道”,精河是丝路新北道必经之地.

北魏天兴五年(公元402年),柔然西击乌孙,乌孙南迁葱岭,精河为柔然、悦般部角逐之地。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精河为西突厥领地。

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西突厥汗国灭亡,精河归双河都督府管辖。

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葛逻禄人占据准噶尔盆地,精河属葛逻禄管辖。

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精河属喀喇汗王朝管辖.

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西辽王朝击溃喀喇汗王朝,精河属西辽。

元太祖四年(公元1209年),精河归属元。

元太祖二十年(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完成西征大业.把天山南北路以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土地分封给次子察合台,精河为察合台封地。

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阿里不哥臣服于忽必烈,忽必烈在阿力麻里设行中书省,精河属阿力麻里行中书省。

南宋咸淳五年,蒙古至元6年(公元1269年),窝阔台汗之嫡孙海都叛乱,精河为海都所据。 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海都死后,其子察八儿降元,察合台后裔都哇尽收其所占察合台汗国领地,精河成为察合台后王封地。

明永乐十六年至宣德三年(公元1415~公元1428年),察合台后王歪思汗率众从别失八里西迁阿力麻里,改国号为亦力巴里,精河归其管辖;之后,瓦刺的势力扩展到天山西部.精河成为瓦剌的游牧地。

明崇桢元年(公元1628年)左右,卫拉特四部之一准噶尔称雄西北,整个北疆地区被准噶尔部控制,精河为准噶尔部所辖。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政府在精河东岸筑安阜城,设典史。

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安阜城增设都司,管理军事。

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改典史为粮员,隶镇迪道。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改粮员为巡检。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设精河直隶抚民厅,隶尹塔道。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精河厅改为精河县,先后隶尹塔道,第二行政区、伊犁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2月,三区革命民族军进逼精河县,国民党县政府官员逃往乌苏县。同年9月,民族军攻克精河县,三区革命精河县政府成立,直属伊犁三区革命临时政府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精河县属伊犁专区。

1954年7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成立,精河县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

1955年2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改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我们到精河时,街上到处挂着横幅宣传精河的枸杞。

由于车子出了故障,在精河找几家汽修厂都无法甄别故障原因,为了保证后面的行程,公社决定回乌鲁木齐4S店修理,我们在精河等待。

精河去霍城途经赛里木湖,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世纪这里曾是乌孙人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湖水湛蓝比天空的颜色还要深,远处的山上有白皑皑的积雪,近处是大片秋风中萋萋的黄草地,在景区才能看到几匹低头吃草的马。

过赛里木湖就进入果子沟,路面又旧又烂坑坑洼洼,景色与传说中的一样美丽,尖顶的山上长着锥状的松柏,绿草组成形状不同的图案,由于车多、弯道多、灰尘大无法下车拍照。




IMGP9073.jpg
2011-12-16 09:47

TOP

经巴里坤一路走来,常能见到运输棉花包的货车,有小团的棉花在空中、在柏油路面上飞舞;也时常在路边看到大片大片的棉田。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而在中原棉花是种植在花园中当做观赏性植物来欣赏的。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应在宋末元初。椐清代农书记载:“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从中亚西亚进入新疆吐鲁番再传至河西走廊一带的,称“白叠布”;从缅甸进入云南贵州等地的,称“橦布”;西汉时从越南经海路传至海南岛、福建、广东、广西的,称“越布”。在棉花传入中原前,我们的祖先的衣被主要以丝和麻为原料制成的

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如同西域汗血马的引入捎带着苜蓿种植的传入;龟兹舞乐在盛唐时,胡旋舞风靡中原宫廷、酒楼饭肆,亦将西域乐器传入。如:胡琴、琵琶、箜篌、横笛、拍板等。

果蔬则有:

胡桃,即核桃:《西京杂记》卷一“上林苑”:“胡桃,出西域,甘美可食。”

石榴:原产地是古代波斯,古代中国人称石榴为安石榴,确切地说是“安国和石国的榴”或“安石国的榴”。后来就简称为石榴。

黄瓜:也称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

苜蓿,也叫紫苜蓿。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和土库曼高地。苜蓿抗逆性强,耐寒、热、旱、盐碱、薄,适应范围广,潜在产量高,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

苜蓿菜是上海人和江浙人说的草头。吃的时候,以叶为主。《中华本草》记载了苜蓿的药用价值:清热药;渗湿利尿药,可治尿结石;膀胱结石;水肿;淋症;消渴。

    胡椒:又名玉椒、浮椒、昧履支。原产热带亚洲,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胡椒出摩伽国,呼为味履支"。摩伽国,“属中天竺距长安九千多里”,在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一带当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呈黑褐色,取下果实,通称“黑胡椒”;如全部果实均已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则表面呈灰白色,通称“白胡椒”。黑胡椒与白胡椒均为食用调料和中药。

大蒜:也称胡蒜,可食用或供调味,亦可入药。功效:温中行滞;解毒;杀虫。主治:脘腹冷痛;痢疾;泄泻;肺痨;百日咳;感冒;痈疖肿毒;肠痈;癣疮;蛇虫咬伤;钩虫病;蛲虫病;带下阴痒;疟疾;喉痹;水肿

菠菜:又称为波斯菜、波稜菜,菠菜最初起源于波斯,为“波斯草”,唐代孟诜《食疗本草》指出菠菜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的特点,认为“北人食肉、面,食之即平;南人食鱼鳖、水米,食之即冷,故多食,冷大小肠也。”并指出服食丹食的人特别适宜食用波稜菜。
    蚕豆:又称胡豆、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

葡萄:原名蒲陶,《史记·大宛列传》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

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约在七世纪初,经西亚传入我国,各地普遍栽培。莴苣分茎用和叶用两种,前者各地都有栽培,后者南方栽培较多,是春秋、冬季重要的蔬菜之一。

胡荽:又叫芫荽,俗名香菜,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荽,乃茎叶布散貌。石勒讳胡,故晋地称为香荽。

茉莉:原产亚洲西南、中国西域波斯地。宋代王梅溪诗云:“西域名花最孤洁,东山芳友更清幽”。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说,“那悉茗花与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域移植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竟植之”。

茉莉花的药用功效:理气止痛;辟秽开郁

茉莉叶的药用功效:疏风解表;消肿止痛

茉莉根的药用功效:麻醉;止痛

西瓜:原产埃及,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四夷附录》有同州郃阳县令胡峤见闻:“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底称实:即无花果。《酉阳杂俎》卷十八载:“波斯国呼为阿驿,拂林国呼为底实。树长四、五丈,树叶繁茂。叶有五出,似椑麻,无花而实,实赤色,类椑子,味似干柿,而一年一熟。”

无花果的药用功效: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主治:咽喉肿痛;燥咳声嘶;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痈肿;癣疾

芹菜:中国古代称 为“胡芹”。

洋葱、胡萝卜、番薯、玉米、番茄等等




IMGP9548.jpg
2011-12-16 09:54

TOP

入秋的赛里木湖黄草萋萋,天蓝水碧,白云雪山,入目辽阔。


IMGP9084.jpg
2011-12-16 10:16
IMGP9074.jpg
2011-12-16 10:16

TOP

壮行啊
无故加之不怒  骤然临之不惊

TOP

本帖最后由 木子 于 2011-12-19 16:59 编辑

                                                惠 远 城

在霍城下G3016路,到惠远城路上有标识。在新疆能看到钟鼓楼、看到四合院式的伊犁将军府和文庙以及翘檐歇山顶的建筑,感到很亲切,以为是在山西陕西或是甘肃的某个古旧的县城

IMGP9117.jpg
2011-12-19 16:59

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天山南北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治所在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南)。伊犁将军清朝新疆地区最高官职,统辖新疆南北两路,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盛世之下,清朝的疆域北界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西北达巴尔喀什北岸。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新疆建省。辛亥革命后废除伊犁将军。清朝时的伊犁将军已经统治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的部分疆域。




IMGP9112.jpg
2011-12-19 16:42

TOP

本帖最后由 木子 于 2011-12-19 17:05 编辑

IMGP9115.jpg
2011-12-19 17:05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首任伊犁将军明瑞在伊犁河北岸度地筑城,乾隆帝亲自赐名曰“惠远”,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

惠远旧城垣高一丈四尺,周长九里三分。1793年再度扩建,周长延伸到十里,面积约3.5平方公里,成为当时新疆第一大城。城中心建有高大巍峨的钟鼓楼,以镇四方。作为统辖天山南北的重镇,城内建有规模宏大的伊犁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4所领队大臣衙署、大理事同知和抚民同知衙署等。城内城外有不少军事设施,有官兵操练武艺教场。城内设有学校10所,官学、私学、义学均有设置,还专门办有俄罗斯学校,培训外交人才。此外还有负责铸造钱币的宝伊钱局。城内外寺庙林立,清真寺、喇嘛庙是少数民族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内大街小巷商铺林立,百货云屯,市肆极为繁华,有“小北京”之称。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后,沙俄还在惠远城设立了领事馆,划定了贸易圈。惠远城南的望江楼,位于伊犁河畔,红栏碧瓦,常有官府贵人或名人墨客登楼品茶赋诗,饱览伊犁河景色。

同治三年(公元1864),阿奇木伯克率维吾尔族农民起义。起义军占领宁远城后,即派出数千人攻打惠远城。至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起义军队从惠远城北门外开挖地道,夜间埋置火药将城墙炸开攻占惠远城。城内数万官兵民众遇难,城内建筑物亦遭战乱毁坏。

同治十年五月三十日,沙俄侵略军借口“代收代守”为名,进军伊犁,至7月初,完全侵占了伊犁九城。当年,沙俄侵略者派兵将惠远城房屋木料全部拆除,运至宁远城修建住宅。


1871年7月,沙俄利用由于阿古柏侵略所造成的新疆的混乱状态,借口“安定边境秩序”,悍然派兵侵占伊犁地区,屠杀中国人民,实行殖民统治。沙俄侵占了伊犁,对清政府说是“代收”。清政府多次向沙俄交涉归还伊犁,均无结果。

    1875年,清政府决定派左宗棠率兵进入新疆,击退阿古柏匪帮,加强新疆的边防,然后索还伊犁。清军进入新疆后,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等重镇和南部边疆地区。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上,清政府再次要求沙俄归还伊犁。当时沙俄提出必须取得中国内地的通商权利,并割据中国帖克斯河流域和伊犁以西的土地,才能交出伊犁。

    1879年,清政府派出的崇厚在沙俄威胁下,擅自签订了《里瓦吉亚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条约名义上把伊犁归还中国,但却将伊犁南境的帖克斯河流域和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领土割让给沙俄,这样,使伊犁成为孤城。而且,这个条约还规定:将喀什噶尔及塔尔巴台两处的双方边界作有利于沙俄的修改,以及赔偿军费、免税贸易、增辟通商线路和增设领事等。消息传来,全国舆论大哗,纷纷要求改约,清政府一方面迫于舆论压力,另一方面感到丧权太多,于是拒绝批准这个条约。

    1880年清政府派驻英公使曾纪泽出使俄国交涉改约。沙俄为了使其就范,在我国东北和西北边境集结了大量兵力,并增调海军在中国海面示威,对曾纪泽进行外交恫吓,还一再以中止谈判、以发动战争相威胁。

1881年2月24日,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及《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代替崇厚签订的条约、章程。根据这两个条约,中国虽然收回伊犁和不再割让帖克斯河流域,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却被沙俄占去;对俄赔款900万卢布(合银500多万两);割地7万多平方公里。

此前负责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对这一条约说:“中俄和议,伊犁全还,界务无损。领事只设嘉峪关、吐鲁番两处,此外均作罢论,则商务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还,松花江不许俄船来往”,而对曾纪泽也赞扬道:“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

在伊犁将军府看到割让前后地图的对比,虽然曾纪泽据理力争从沙俄口中夺回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无奈弱国无外交,痛哉,惜哉!

    伊犁九城:在惠远建城的同时,还在伊犁河北岸兴建了宁远、绥定、塔勒奇、惠宁、熙春、广仁、瞻德、拱宸另外八座城池,号称“伊犁九城

此后惠远城垣逐年被伊犁河水侵蚀,地下遗存的文物多被伊犁河水淹没,城内建筑物已荡然无存。即惠远老城。

光绪八年(公元1882)清政府收复伊犁后,伊犁将军金顺奏准在惠远旧城北15里处仿照旧城建惠远新城。当年秋,仅将城墙基础整平。翌年,城墙基本完工,但“城、垛口、城楼、角楼、炮楼约需银22万两”。城内各项建筑还需银200余万两。因经费拮据,再加士兵闹事、伊犁将军调动频繁等原因,惠远新城(包括城内建筑)城建延至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方告竣工。当年伊犁将军长庚率官兵自绥定城迁移驻扎。




IMGP9087.jpg
2011-12-19 16:47

TOP

惠远新城南北宽1194米,东西长1298米,周长4984米,城墙高5米,厚6米,面积约1.55平方公里,比惠远旧城面积小1.95平方公里。

我们看到的是惠远新城,在霍城县惠远乡。惠远新城设东西南北4个城门,仍冠以旧城门名。环绕城墙外有8米宽,8米深的护城沟,只能通过城门而入。城中心建鼓楼座,4条大街直通城门。城内建有将军府及副都统、协领、领队等衙署及火药、粮饷两大国库。城内还专门为商人修建40间大店、商铺、饭庄等。一时百货云屯,市肆繁荣。会芳园、天福居两酒楼相继而起,规模宏敞。城外建有东西南北4大营盘,供军队驻扎。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省府设在迪化(乌鲁木齐),最高军政长官由伊犁将军改为新疆巡抚。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清政府认为伊犁、塔尔巴哈台(塔城)远居边要,巡抚不易直接管理,设立了伊塔兵备道,保留伊犁将军,仍驻惠远,管辖伊塔道事务。政治中心转移到迪化(乌鲁木齐),使惠远成为一个地方军政长官的驻地,失去了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

惠远城还是清朝著名的流放地之一,林则徐和当时著名学者洪亮吉、徐松等,留下了丰富的传世之作。清代有关新疆的大量著述多在此落墨问世。

惠远城在清朝统一新疆历史处于重要地位,而且是目前新疆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城。

伊犁将军府坐北朝南,园林式建筑,庭院宽敞树木参天。正堂、东西厢房,曾经人来人往办理境内域外诸事宜的官员们,和平逍遥时期亦或戎马匆匆战场杀戮时刻的将军们已随历史湮灭。




IMGP9110.jpg
2011-12-19 16:50

TOP

正堂前,有一对异于我们平时看到的石狮,一雄一雌造型怪异,嘴大眼凸耳大毛卷一副老毛子长相,解说员讲:当年狮子凿刻成沙俄的模样,就是让它看守好将军府。是对沙俄的蔑视。




IMGP9091.jpg
2011-12-19 16:53

TOP

大堂转至后院有后花园,花园中有一座六角亭,亭子是清代的规制,只是颜色簇新没了古韵。

伊犁将军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祖国的大一统,为国家的领土完整,为民族团结和融合做出了贡献,是我们这些后人万万不能忘记的地方。




IMGP9094.jpg
2011-12-19 16:56

TOP

壮行啊
阳光下的海豚 发表于 2011-12-18 20:26



    谢谢海豚的关注。

TOP

本帖最后由 木子 于 2011-12-19 17:36 编辑

没有花钱的敦煌,沙丘很美。公社也很美!


IMGP8273.jpg
2011-12-19 17:19

TOP

本帖最后由 木子 于 2011-12-19 17:37 编辑

IMGP8270.jpg
2011-12-19 17:34

敦煌沙丘的曲线宛如美丽的乐章。

TOP

IMGP8279.jpg
2011-12-19 17:38

小草被风吹得在沙面画出风的轨迹和自己的生命。

TOP

                                         亦

惠远城距伊宁市30多公里,在伊宁市江苏路找到“汉朝公主纪念馆”,却贴出馆内维修的告示。

伊宁曾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国都。

察合台汗国是指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后裔在天山南北所建立的政权。元末,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以阿力麻里(距老霍城西13公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现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今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

1306年笃哇死,察合台汗位几经更替,三传至他的第三子怯伯,一年后怯伯又让位给他的哥哥也先不花。1314年怯伯复位,把国都从阿力麻里迁至撒马尔罕,在河中地区提倡农业,实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则坚持游牧传统,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也先不花为东部汗,怯伯为西部汗。也先不花、怯伯死后,西域蒙古各部各自为政,互相攻杀。

1348年,统治天山南路的杜格拉特部权臣布拉吉找到一个18岁的贵族秃黑鲁帖木儿,宣布他是也先不花的儿子,并在阿克苏拥立为汗。历史上把秃黑鲁帖木儿统治的地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是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他用强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万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

1363年,秃黑鲁帖木儿死,东察合台汗国发生内乱,布拉吉之弟卡玛鲁丁夺取了政权,并残杀秃黑鲁帖木儿的子女及眷属18人。1389年,幸存的秃黑鲁帖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即汗位,建都于别失八里(新疆吉木萨尔);1418年,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汗,又把国都迁到亦力把里(新疆伊宁),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称“别失八里国”和“亦力把里国”。东察合台汗国的疆域分三部分:一是亦力把里本部,东起北塔山,西到塔什干,北界额敏河至巴尔喀什湖一线,南包天山山脉;二是杜格拉特部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周围,帕米尔及其以西费尔干地区;三是畏兀儿地,即吐鲁番盆地。

东察合台汗国同明朝保持着友好关系。黑的儿火者登上汗位不久,便遣使到明朝进贡,明太祖盛情接待、赏赐,并派使臣回访。从此东察合台汗国历代汗,如沙迷查干汗、马哈麻汗、纳黑失只罕汗、歪思汗等都尊奉明朝为宗主,经常遣使进贡驼、马、玉石、皮货等特产;明朝则优厚回赐丝绢、金银等财物。明朝为了统辖西域,1406年在哈密设卫。哈密卫是明朝在西域建立的行政、军事机构。明朝还册封西域各部首领为王,如哈密王、别失八里王、吐鲁番王、瓦刺王等,并任命西域各部头目为中部的都指挥、都渐佥事等官,管理本部行政事务。

晚上公社的朋友海豚MM设宴招待我们,吃了到新疆后最香最软的手抓羊肉,喝了正宗的伊力特酒。海豚MM在深圳耳闻已久,竟在伊宁见面。




IMGP9120.jpg
2011-12-21 15:55

TOP

                                           那 拉 提

那拉提位于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的巩乃斯河上游河谷地带,宁静秀美而大气,绿草如茵,山势高大雄浑,河水清澈湍急

我们一路走来的精河、赛里木湖、霍城、伊宁,包括新源县的那拉提都是汉朝时期乌孙国疆域,乌孙之大超出我的想象,乌孙之强只能在史书中体会了

《史记•大宛列传》载:“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控弦者数万,敢战。故服匈奴,及盛,取其羁属,不肯往朝会焉。”乌孙虽然给匈奴交粮纳税但是不参加匈奴的朝会,是匈奴当年于乌孙有恩,二是忌惮匈奴的武力




IMGP9121.jpg
2011-12-21 16:00

TOP

关于乌孙,张骞是这样说的:“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大月氏攻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翕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昆莫既健,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复西走,徒大夏地。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会单于死,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蛮夷恋故地,又贪汉物,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

汉文帝时,同在河西走廊的月氏攻击乌孙的牧地,乌孙族大败,昆莫难兜靡被杀害。其子猎骄靡还在襁褓中,被遗弃荒野。乌鸦找肉喂养猎骄靡,狼又为他哺乳。匈奴冒顿单于感到奇怪,认为猎骄靡是神,于是决定养育他。猎骄靡长大后“自请单于报父怨”,并得到匈奴单于的帮助,赶走伊犁河流域的月氏,约在西汉文帝后元三年至后元四年(公元前161年-公元前160年)举族西迁至那里复国。嗣后休养生息国势渐强,匈奴派兵攻打乌孙竟然不胜,匈奴以为有神相助。我们应该给予乌孙大量礼物,派遣汉家公主嫁乌孙王结成亲戚,并让乌孙回到河西故地,这样就斩断匈奴的右臂。后来的历史虽然没有完全按照张骞的设计乌孙回到河西,但乌孙确实娶了汉家公主,公元前七十一年乌孙与汉朝联合出兵夹击匈奴,匈奴元气大伤,在断匈奴右臂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IMGP9127.jpg
2011-12-21 16:06

TOP

乌孙国曾经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

张骞没能说服乌孙合击匈奴,但“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加上匈奴知道乌孙接待汉使“怒,欲击之。...乌孙乃恐,使使献马,原得尚汉女翁主为昆弟。天子问群臣议计,皆曰‘必先纳聘,然後乃遣女’”。乌孙使节看到汉王朝的富饶强大地域辽阔,而匈奴得知乌孙与汉朝通使,大怒,打算打击乌孙,乌孙害怕,赶紧派使臣向汉朝献上好马,号“天马”,后来汉武帝得大宛汗血马更胜,乌孙马便更名“西极”。乌孙并正式提出愿娶汉公主。

“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汉遣宗室女江都翁主往妻乌孙,乌孙王昆莫以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昆莫曰“我老”,乃令其孙岑娶妻翁主。”乌孙以左为贵,江都公主右夫人,匈奴女为右夫人。

乌孙以一千良马做聘礼迎娶汉朝公主,汉武帝遣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远嫁乌孙,出嫁时“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

无论怎么说细君不能适应远距京城9000公里的生活,语言不通风俗相异,心中愁苦莫名,有歌为证: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天子闻而怜之,间岁遣使者持帷帐锦绣给遗焉。

两年后,猎骄靡知自己年老多病将不久于人世,所以想将细君改嫁给自己的

孙子岑陬。岑陬官号,孙子真名叫军须靡。细君不从,写信给天子,汉武帝要求她“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乌孙的习俗儿子、孙子可以娶庶母、庶祖母。细君再嫁岑陬军须靡。细君为军须靡生下了一个女儿,少夫。

而刘细君在乌孙生活五年后去世




IMGP9124.jpg
2011-12-21 16:09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