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海平平 于 2010-9-30 13:41 编辑

海平平之旁白
所谓旁白,也称画外音。
咱扯这个事儿,主要是想把此行转播人性化,把这事儿整成多媒体、多视角、全角度的大制作。不说闲话,咱开始干活了。话说,咱一行5人,奔内蒙、上东北,干啥去了呢?---整艺术!
从汉族人民开始,我们陆续接触蒙古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等多民族民众。接触,俺们采用了最亲密的方式。咋说呢,俺们直接住到人家家里(家庭客栈)去了。坐到一个桌上吃一锅饭,完事了,还蹲人家真正的茅坑。
整旁白,咱就图个细腻,先八卦一下,说一说喀秋莎。喀秋莎的中文名字是韩莲香,血管里流着俄罗斯民族的血液,当然也淌了咱汉族人的血液。她的眼睛是凹下去的,呈现出亮亮的棕色,说话操着一口味道浓郁的东北方言,衣着如一普通农妇。俄罗斯+东北人=豪爽。喝酒只喝白酒,白酒就当是啤酒。酒杯只有一种规格---1两2。端起杯来,说“走”一个就干一杯,看不到丝毫迟疑或者扭捏。
在内蒙与俄罗斯边境,有一个边陲小镇叫做室韦。这个小镇,在一般旅游指导书上找不到。它散落在茫茫的大草原,如一粒草芥。只是,小镇有一点特殊,这里居住着咱国家一个少数民族---俄罗斯。
喀秋莎的家就在这个小镇上。见到她之后,没超过三句话,她就拉俺几个去品尝她家做的俄罗斯风味---列巴。列巴蘸着蓝莓酱,味道不提,只说那入口的感觉---吃出了儿童才有的快乐。
第二天,喀秋莎一早就来了,大嗓门嘘寒问暖,说她同客栈老板娘和我们一起去“采风”。果然,她斜挎一个相机包。经询问,才知包里是最新款的佳能550d。她说带俺几个去看“景儿”,没想到,第一站就把俺们领上了边境哨卡的瞭望塔。她只对哨兵喊了一句话,大意是给谁谁打招呼了,然后就带领俺6个大模大样地进了军事重地。
一路上,她和客栈老板娘张秋菊互相拍照。后来她对俺说,照片出来了,都是白花花的,估计是“过曝”了。
当天晚上,喀秋莎和张秋菊做东,请俺们喝酒,因为第二天俺几个就要离开了。当地人讲究,每盘菜码超大,一盘接一盘地上,最后桌上形成盘盘重叠,盘盘互压之势。2个女人的老公也冒着寒风赶来,奉命陪客。酒没往大了整,只是消灭3瓶当地知名的白酒,搭上人民公社带的一壶隐名的贡酒。喀秋莎最近嗓子不好,没唱她拿手的《红梅花儿开》,她老公代唱,唱了一首《北国之春》。她老公是一个东北汉子,外型与腾格尔又几分像,只是更加彪悍。虽然唱功普通,歌声却透出真诚,俺几个老感动了。

TOP

本帖最后由 海平平 于 2010-10-9 14:30 编辑

这么快就结束了?我还没请回漂移的神呢。
还没告诉你延边那肉眼看不到,却无法述说的风情....
还没提起香浓的梅花狗肉,
还没说到沁人心脾的金达莱凉面,
还没说比人参珍贵的松茸,
还有历史堪比泸州老窖的老边饺子,
在雨中咀嚼历史的滋味---不咸不淡!
你知道鱼怎么改名子吗?
你知道山中人饲料袋子的秘密吗?
你知道东北的细雨如何抚慰公社的大地?
我说起过ck那一声感天动地的长叹?它如今还在东北大地上盘旋。
在内蒙,在东北,还撒落那么多的枝枝丫丫、根根蔓蔓...

TOP

听说你上了牛机,发点片片看看
阳光下的海豚 发表于 2010-10-10 11:30



    唉----原来,有了牛机,不一定挤出牛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