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雪地系列

雪地攀登装备




  一、冰斧:选择冰斧的长度是手持著冰斧,手臂垂直,斧尖与脚踝同齐的高度即可。
  冰斧绳带长度最好能制作两个绳环,一个是手腕绳环,另一个是扣安全吊带的绳环,此攀登过程不易遗失冰斧且多一个确保支点。

  二、冰爪:早期的带式冰爪穿、脱相当麻烦且捆绑费时,目前最新的冰爪是快扣式冰爪,此型穿、脱相当简便,穿著冰爪必须谨慎捆绑牢固,避免行进过程冰爪脱落,造成危险,冰爪之爪尖不可太锐利更不能拿去磨利,台湾雪地较潮湿,冰爪走路时容易因鞋底与冰爪间积雪而跌倒,此时可用冰斧轻敲冰爪让积雪掉落,或是冰爪底部加装排雪板,不让软雪易附著於冰爪。

  三、安全吊带:安全吊带购买时,最好选择合身後再大一号的尺寸,因为雪地攀登至少会穿三至四件的裤子。

  四、勾环:每人准备一个保险型钩环和三个左右无保险型钩环。

  安全环:利用一个无保险型钩环系一条普鲁士绳环,绳环结为双渔人结,绳长不得超过膝盖,并系紧於安全吊带腰侧。D型环:携带一个无保险之D型环达到方便救援架设滑轮目地。

  五、掣动器:掣动器又称下降器选择时不能太小,以宽口的8字环较好。

  六、攀升器:攀升器是架设於主绳,攀升器只能往前推不能往後推,是绳队往高处攀登的利器,攀升器须用普鲁士绳紧系於使用者之安全吊带,但绳长不得超过膝盖。

  七、普鲁士绳环:每人须准备两条约两公尺长的普鲁士绳,绳头以双渔人结缠绕。

想和你一起去吹吹风

雪地系列

雪地服装


  完整的雪地装备与选择适合的雪地装备对雪地攀登者而言,是非常重要,选择错误装备或是少了任何一项,则会对雪地中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严重的话可能会失去一条宝贵的生命,基本的雪地装备分为雪地服装与雪地攀登装备。
  一、风雪衣裤:雪地活动必备是最外层的服装,具抗风防雪的功能,最佳的材质为GORE TEX,无论买何种型式上衣须附有帽子以保护头部,吊带式雪裤是最能防范跌倒时与冰雪从裤腰跑入裤子内层。

  二、御寒外套:羽毛大衣或Pile材质外套为佳。

  三、里层:衬衫或毛线衣,毛线衣以宽松高领为佳且适合晚上睡觉穿著。

  四、最内层:内衣裤以P.P.材质较为保暖。

  五、换洗衣服:以两至三套衣物具行动及备用衣服,衣服不须带太多,若衣服长时间穿著衣服内层会残留皮肤脱落的角质层而失去保暖作用。

  六、袜子:穿著两双,以短而厚为宜。

  七、鞋垫:晚上睡觉可将湿鞋垫置入睡袋或羽毛衣内烘乾避免隔天早上穿上湿的鞋垫,避免攀登期间冻伤脚趾。

  九、登山鞋:鞋底须选择较厚的底层,鞋子不穿时须置入防潮的袋子并放进帐蓬内,以避免潮湿,此外,长时间的海外远征,鞋子最好换新,因为长时间不穿鞋面容易氧化造成危险,雪地最好使用双重靴。

  十、绑腿:先穿绑腿再穿上风雪外裤,不仅可提高约摄氏5度的保温效果。在行动时也可避免鞋套被树枝勾到,并防上雪掉绑腿内。

  十一、帽子:帽子穿著有三层,里层为头罩,保护皮肤用,中间层为保暖,最外层为GORE-TEX材质,具防风雪功能,一般俗称「高手帽」。

  十二、御寒手套:手套基本有两种,一种为并指(两指式)的羊毛手套,内层保温,外层可抗风风雪较方便活动,另一种为P.P.手套,轻薄方便并兼具保温效果,此种手套属消耗品,因此建议多带几双备用,此两种同时穿著是最保暖的方法。

  十三、风镜或墨镜:在台湾,因雪况并不是很好,因此便用有色镜片的墨镜即可,若海外远征,则须使用墨镜成风镜才行。墨镜镜片须为深色,如墨绿色,较能防止紫外线,风镜镜片颜色较淡,能防风,但须防止镜片因结冰而破碎。雪盲通常8小时後产生而雪盲时间长短视紫外线强弱程度而定。

  十四、头灯:头灯的种类相当多,最好使用灯罩兼具开关,此种使用方便且轻巧易携带,备份的电池及灯泡须多带。

想和你一起去吹吹风

TOP

雪地系列

山地与雪坡




  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一般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行进应遵循大步走的原则,山地也是如此。如果将步幅加大,三步并作两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许多体力。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当疲劳时,应用放松的慢行来休息,而不要停下来,站立一分钟,慢行就可以走出几十米。
  山地行走,经常会遇到各种岩石坡和陡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主要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 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做配合动作。 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运用此法时,要防上窜跳和猛进,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全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不要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度时,沿直线攀登就比较困难了。 因为两脚腕关节不好伸展,容易疲劳;坡度大,碎石易滚动,容易滑倒。因此一般均采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线横上斜进。攀登时,腿微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通过草坡时,注意不要乱抓树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断使人摔倒。在碎石坡上行进,要特别注意脚要踏实, 抬脚要轻,以免碎石滚动。 在行进中不小心滑会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伸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 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雨季在山地行进,应尽量避开低洼地,如沟谷、河溪,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应立即到附近的低洼地或稠密的灌木丛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树下。大树常常引来落地雷,使人遭到雷击。避雷雨时,应把金属物品暂时存放到一个容易找的地方,不要带在身上,也可以寻找地势低的地方卧到。在山地如遇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好转时再走。山地行进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疲劳时,就应适时休息。不要走到快累垮了才休息,那样不容易恢复体力,再走也提不起劲。正确的方法是大步走一段,再放松缓步慢行一段,或停下来休息一会,调整呼吸。站着休息时,不要卸掉装具背包,可以在背包下支撑一根木棍,以减轻身体负重。若天气冷,不要坐在石头上休息,石头会迅速将身体的热量吸走。

  攀登冰川和雪坡要特别谨慎,冰川上裂隙很多,对人威胁最大的是冰瀑区和山麓边缘裂隙,特别是被积雪掩盖的隐裂隙危险。通过裂隙时,应数人结组行动,彼此用绳子连接,相邻两人之间的距离10~12米。在前面开路的人,要经常探测虚实。后面的人一定要踩着前面人的脚印走,这样比较安全。通过裂隙上的冰桥时,要匍匐前进。   雪坡行进不仅要注意防裂隙,还要注意不要将雪蹬塌。在冰雪和积雪山坡交界的地方,积雪往往很深,行动时必须结组。过雪桥时开路者探测雪桥虚实,再行通地过。如果雪很松软,而又必须由此通过时,应匍匐行进。攀登坡度很大的雪坡时,一定要两脚站稳后再移动。向前跨步,要用两脚前掌踏雪,踩成台阶再移动后脚。如果不慎滑倒,要立即俯卧,防止下滑。攀登冰川雪坡,要少走有裂缝的地方。在积雪上行军,要拣雪硬的地方走。走热了,不要用冰雪解渴,骤然吞食冰雪,易得喉头炎。实在干渴得历害,可用融化的冰雪漱口,尽量不要咽到肚子里,水会增加人体循环器官的负担,影响体力。在松软的雪地上长时间行走时,要跨大步,缩短在雪地行走的时间。行走时要先把脚往后稍退一点,再向上抬脚大步迈向前方。脚后退是使雪鞋前有活动余地,向前迈出时还可以起到拂去附雪作用。走陡坡,要用雪鞋内缘踏坡,尽量避免身体偏向外缘。雪冻结得十分坚硬时,要脱掉雪鞋步行。在山谷中行进,应靠近山谷中心线,以避免山坡滚石。不要接近雪檐,更不要在雪檐下行走,以免触发雪崩。 雪檐,向棱线或悬崖的下风处伸展。上风处坡缓,容易形成雪檐,45度左右的陡坡则不易形成。在风向不定、棱线侧面的坡度各不相同的地域,有特别注意。高山行动,雪崩是巨大的灾难。1957年5月,新中国第一位登山烈士丁行友就死于贡嘎山的雪崩。1991年1月,由17人人组成的中日联合登山队在云南西北怒江与澜沧江之间的梅里雪山遇雪崩而全军覆没。

  雪崩是由于音响、震动、岩石或雪块滚落,以及风的作用而诱发的。雪崩通常发生在有小雪球滚落的斜坡,积雪有裂缝的斜坡,有雪檐的斜坡36~42度左右的无树木陡坡,长度大的斜坡,凸形斜坡,南和西南方向的斜坡,以用旧雪之上覆盖新雪和因气温上升而积雪松软等地点。一般来说,新雪后次日天晴,早晨9~10点钟积雪发生雪崩。通过雪崩危险的地带应注意:预先松开背带,以备必要时解脱大背囊和其他装具,以保障行动自由。摘掉妨碍视觉和听觉的风雪帽,尽早发现雪崩征兆。避免横向通过有危险的雪坡。避免射击等音响震动。避免跌倒等冲击雪面的动作。如补卷入雪崩时,应在移动的雪流中勇猛地反复做游泳动作,力求浮到雪流表面上。因为雪崩停止后手脚就难以活动,应在雪流移动期间尽量浮出雪面。当埋入雪中后,让口中的唾液流出,看流动的方向,确定自己是否倒置,然后再努力自救。

想和你一起去吹吹风

TOP

雪地系列

抗风姿势




  当攀登者遇到风速过强的阵风无法继续前进,攀登者必须利用抗风姿势确保自身安全度过,短暂恶劣天候。
  动作:两腿张开,膝盖打直,冰斧往前插入雪地,使两脚与冰斧之间成三角形,身体往下压,持冰斧之手紧握住斧刃,另一只手平贴雪面,虎口朝外并靠紧斧柄。

想和你一起去吹吹风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