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役美军M9军刀是在弗罗比斯公司的巴克马斯特狩猎刀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刀身用不锈钢制造,经锻压加工,厚实坚固。表面呈暗灰色。刃口部位经局部热处理,刀口锋利,能砍树枝木棒,切割绳索。刀背较长一段有锯齿,锯齿坚利,角度合适,能锯断飞机壳体和50.8mm厚的松木板。刀身前部有一长孔。 该刺刀的刀柄为圆柱形,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暗绿色ST801尼龙制造,表面有网状花纹,握持手感好。刺刀的横挡护手上有枪口环,刀柄尾部开一小卡槽。与枪的结合定位方法与M7式刺刀相同。 M9式刺刀的刀鞘也用ST801尼龙制作。刀鞘下端的镶件上有驻笋和刃口。刃口角度设计合理,硬度高。刀身上的长孔套到驻笋上时,刀身和刀鞘刃口处贴合紧密,用它可剪断铁丝网。刀鞘上装有一块磨刀石,并用织物制作的盖片加以保护。刀鞘末端还有螺丝刀刃口,可作改锥使用。 美国M9型多用途刺刀的历史种类和区别 M9刺刀是继M7刺刀之后,美国为AR15,G3,FNC及其变形的等北约制式枪械所研制并装配的新一代多功能刺刀。AR15原设计与之配套的M7刺刀由于缺乏创新和多功能性,满足不了现代战争的需要,M9代替它是必然的。但从结构上看,M9并不是山姆大叔的创造,而是泊来之物,它的“刀+鞘=剪”结构的发明专利应不容置疑属于苏联人,当红军战士将卡拉什尼柯夫多用途刺刀上在1959年改进的AK47(即最早期的AKM)进行训练的时候,美国大兵还在用着配M6刺刀的M14步枪。越战期间,美国人设计并定型装备了M16(AR15军方编号),可在刺刀上还是没有什么突破,直到阿富汗战争,AK74的突然出现,才是美国人猛醒,原来俄国人的小口径步枪的发展速度不比北约军事集团缓慢,而且在多用途刺刀的研制和装配上,远远走在了美国的前面。直到1986年,美国陆军装备司令部才组织了新式刺刀选型,经过六家国内外厂商的激烈竞争,最终美国菲罗比斯(Phrobis)公司的改进型猎用匕首荣登榜首,军方定名为M9多用途刺刀系统(M9 Multi Purpose Bayonet System)。 M9从结构上可以说是AKM,AK74所配装的卡拉什尼柯夫多用途刺刀的翻版,但是他在工艺,力学,人体工学和美学等众多方面均超过苏联的同类产品,做到了独树一帜,成为了一代名刀。 1989年9月,Phrobis Ltd完成美陆军M9式刺刀第一个合约,产量为315,600把。该批刺刀刀身标识为:M9 PHROBIS III U.S.A PAT PEND。有宽,窄字体区别。该合约刺刀由Phrobis Ltd授权BUCK公司代理加工生产(OEM),其特征为:护手和刀鞘上面均有由Phrobis字母组合成的海豚标志,刀鞘为双肩结构,上面有附件袋和磨刀石,刀鞘和刀把为橄榄绿色,刀刃为灰色右侧有锻造的血槽,护手上开有启瓶槽。 1989年9月Phrobis III公司完成美陆军M9刺刀第一个合约后,改名为Phrobis Intl,授权在西班牙Toledo市的Marto公司继续生产其改进型M9A1刺刀,但遗憾的是该厂改进的M9A1刺刀未被美军采用,此刀刀刃标识为:左面 M9 Phrobis Intl U.S.A 右面 U.S.A PAT. NO. 4,821,356其中数字为该刀在美国的授权号码,护手有海豚标志和开瓶槽。 1991年BUCK公司曾经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制作过一批M9,在刀身上有M9-USMC BUCK+ USA标识,这是做工最细也是最贵的一批,曾售600美元左右,直接供应美国海军陆战队,海豹特种部队,三角洲特种部队使用,数量极少。 性能数据:型号:K2 刀全长:310mm 刃 长:182mm 刀柄长:128mm 刀身最大宽度:37mm 刀 厚:5.8mm 锯齿段长:75mm 刀 重:625克刀鞘重:625克钢 材:440A 硬度:56 刀柄:ABS塑胶刀鞘:ABS塑胶

史密斯&威森“小猛虎”战术折刀 全长:18.5 刃长:8 刃宽:2.4 刃厚:0.3 材料:440C 硬度: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