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你一定会痛恨你的镜头不是广角镜头。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云水瑶 (30).jpg (76.91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云水瑶 (30).jpg

TOP

这里绝对是摄影的好地方。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云水瑶 (29).jpg (116.6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云水瑶 (29).jpg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云水瑶 (28).jpg (112.94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云水瑶 (28).jpg

TOP

云水谣,这么琼瑶的名字。后来才知道有部电影《云水谣》以这里作为外景地,陈坤,徐若瑄主演的,为了扩大知名度,便把原来的长教村改成云水谣。回来后我翻看一下电影,其实也就寥寥几个镜头,导演真能找地方。这地方很值得一去,最好在这里住下,白天人太多,清晨起来才能领略其神韵。


长教古村,是闽南语系与客家语系交融之地,也是漳州简姓人家的主要聚居地。那是一个幽古神奇的地方,古村四面环山,纵横十余里,汩汩流淌的长教溪从村中蜿蜒穿过,留下一滩滩绿草,一弯弯碧水,然后流向远方的山峦。那是一个可以让人发呆的地方,踏入长教村,那幽长的古道、百年老榕树、神奇的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们以宁静超然的感觉。村落中,溪岸旁,榕树下,一条条古老的卵石小道交叉穿梭,在静默中浸透着神秘与苍茫。这些古道虽然有的已是坑洼不平,甚至已渐渐被人们所忽略和忘却,但光滑的石子依然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长教人的悲欢离合以及梦想与渴望。曲径通幽,漫步其上,土楼胜景、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情趣盎然。
  溪岸两边,由12棵百年老榕树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老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历经沧桑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据考证,一个村落有10棵老榕树,在福建省一带已属罕见。长教旧圩尾吊角楼旁的两棵老榕树,都有四五百年历史,其地面的树茎要10多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拢。这些老榕树的根虽然旁引斜伸,但都没有长“须根”,据说是罕见的小叶榕树!坐在老榕树下,听溪流潺潺,沐乡风徐徐,看淳朴安闲的乡民走过,一种亲近乡土、回归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心驰神往。
踏进长教土地,每走一步都有文化的痕迹,每看一景都有历史的回声,那老街、楼房,就像陈年美酒,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发醇厚。长教的旧圩尾,有一排两层老式的砖木结构的房屋,那就是长教的老街市了。房屋底层临街是商店,大多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门窗上留有设柜台的痕迹。上层多为住房,两层之间用木质屋檐挑向街中,作为底层商店挡雨遮阳之用,一如闽南的“骑楼”。店面一间连着一间,依然可以看出一个700年的山村当年的繁华景象。时至今日,这条百年老街上还有食杂店、理发店、打锡店、药店,只是有些空荡寂寥罢了。
盈盈山水间,40多座土楼星罗棋布在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构成长教的一个神奇的亮点。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云水瑶.jpg (172.16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云水瑶.jpg

TOP

本帖最后由 A嘎 于 2011-2-15 14:41 编辑

两位孩子早已是饥肠辘辘。打听吃饭的地方,这里吃饭的地方少,前行一点便是云水谣,吃饭的地发多。

来前作了功课,知道这地方有几棵大榕树,有水,并列为重点计划参观的目的地。到现场时,我还是被这里的景色震住了,太美了!!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云水瑶 (27).jpg (86.63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云水瑶 (27).jpg

TOP

我特别喜欢土楼的后院,那才是最真实的土楼生活。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5).jpg (380.58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5).jpg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4).jpg (202.89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4).jpg

TOP

屋顶。。。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6).jpg (270.66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6).jpg

TOP

怀远楼简介
  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东部,距南靖县城54千米。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楼为简氏家庭住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高4层,14.5米,每层34间,共136间。楼门上有楹联:“怀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齐遵祖训, 远而山近面水凭兹灵秀育人文”。怀远楼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内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斯是室”。“斯是室”为精巧秀气“四架三间”上下堂建筑,占地190平方米,室内雕梁画栋,古朴天然,对联横匾,书卷气浓。堂上悬挂的横匾刻着苍劲有力的行楷“斯是室”大字,两边柱子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斯堂讵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下联是“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课儿孙”。在上厅,又有对联“书为天下善是人间富贵根”、“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在外门楼,也有一副联“读书教子绍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横批是“诗礼堂”。斯是室侧门上有一大牌匾,金书“助我义师”四个大字,是前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何应钦所赠“助我义师”牌匾——当年何应钦被漳州军阀张毅的部队围困,简姓的家族势力比较强,帮助何应钦解围,何应钦就得救后欣然题词赠匾。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3).jpg (321.59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3).jpg

TOP

墙头上的两盆兰花透着“斯是室”的书卷气。楼内的居民不断地问游客要不要上楼顶看看,10块钱。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2).jpg (316.93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2).jpg

TOP

在石桥村呆了挺长的时间,竟然忘了参观最大的土楼--顺裕楼。也罢,留点遗憾是完美的。

最大的土楼 ——顺裕楼。建于1937年,外廊直径86米,每层72间,4层计288间,楼中又有80间,共368间。背山面水,气势恢宏,有“王中之王”的盛誉。


过梅林镇,谷地变得开阔。不久便到达怀远楼。保护最完好的土楼—— 梅林怀远楼。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直径38米,高4层14.5米,共136间。楼内雕梁画栋,佳联成对,读来回味无穷。处于核心位置的“斯是室”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精巧秀气,古朴天然,置身其中,仿佛有朗朗书声。这是一座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1).jpg (393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 (1).jpg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jpg (182.08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怀远楼.jpg

TOP

石桥村全景图。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3).jpg (120.94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3).jpg

TOP

本帖最后由 A嘎 于 2011-2-15 13:23 编辑

新修的公路从村前穿过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7).jpg (356.33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7).jpg

TOP

屋顶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6).jpg (438.26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6).jpg

TOP

捍卫楼,原名已无可考。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jpg (424.14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jpg

TOP

深深宅院。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6).jpg (295.57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6).jpg

TOP

高大的楼投下深深的影子。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5).jpg (256.32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5).jpg

TOP

村里人很少,没有其他游客,只有我们几个。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3).jpg (434.71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3).jpg

TOP

因势筑房。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1).jpg (435.66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1).jpg

TOP

下方的鹅卵石明显比其他土楼高很多。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2).jpg (226.77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2).jpg

TOP

本帖最后由 A嘎 于 2011-2-15 11:44 编辑

      石桥村处在南靖县书洋镇天岭山溪谷之中,南距河坑土楼群3公里,海拔约400米。村子西面隔山与永定县相连,往南不远是平和县,向北不久就是梅林土楼群。石桥村清代称石桥堡,民国隶属曲江,村内古建筑基本保存完好,使之成为福建历史文化名村。村子沿山谷中三团溪而建,传说古时溪上有天然石梁横跨溪流而得名“石桥”。土楼就这样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融合于自然环境之中。

      石桥张姓始迁祖张念三郎原籍潮州大埔县,明初海禁时他流落到石桥,成为陈五十郎家的上门女婿,最后张姓与塔下、曲江一样,成为石桥村的大姓。石桥村土楼群主要由方楼、长方楼、圆楼和交椅楼组成,下面是临溪而建的交椅楼侧面,各层楼面依山势高低错落有致。
     石桥村长源楼建于清代雍正元年(1723),是一座依三团溪而建的长方形土楼。它坐西北向东南,大门朝南,因建造者希望子孙财富如河水般源源不绝,故名长源楼。长源楼临溪一面建在以巨大河卵石从溪底垒起的高坎上,只建一层,十个开间,是饭厅或闲杂间;坡壁一面建三层,十三个开间;两翼层数逐渐降低,形成类似扶手交椅的变式方楼,俗称“交椅楼”,日本建筑专家则称之为“斜面土楼”。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jpg (165.48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jpg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7).jpg (405.61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7).jpg

TOP

离开河坑,直奔石桥。

石桥村离河坑并不远,过去隔着个山头,得绕很远经过梅林镇进去。现在路修通了,不到5分钟的车程。

这是一个知道的人不多的村落,那里有另一种建筑风格的楼,尚未开发,原汁原味,我特别喜欢,印象也特别的深刻。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0).jpg (102.54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石桥村 (10).jpg

TOP

无故加之不怒  骤然临之不惊

TOP

从承启楼出来,已经近中午,吸取昨天的教训,得早点把住宿定下来。前往塔下村,哪知很快在路口被拦下,告知前面堵塞。去田螺坑的人太多了。

那便先玩其他地方吧,掉头前往河坑土楼群。登山观景台,拍了几张照片便走。

河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曲江村河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58公里。河坑土楼群:由15座不同造型的土楼组成。这些土楼气势恢宏,分布在“丁”字形的小河流两岸的狭小地带,是南靖县境内土楼建筑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居高俯视,偌大土楼群星罗棋布于青山秀水之间,给田野平添了一道壮丽的景色。楼群中最早的土楼是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至天启三年(1617年—1623年)的朝水楼;最有特色的是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1699—1702年)的方形绳庆楼。楼内祖堂上悬挂着清制的“德式乡闾”牌匾,堂内有木雕“狮子夯梁”,墙壁有梅、兰等花草图案彩绘。河坑土楼群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称。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河坑土楼 (1).jpg (421.8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河坑土楼 (1).jpg

TOP

喜欢每家每户红彤彤的对联,充满了喜庆,春的气息。后来发现无论到那,无论村子有多破落,每一个门楹上都贴着春联,显得很有生气。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2).jpg (368.8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2).jpg

TOP

转到后面的居民区,这里游客比较少,居民安然自若的对着我的镜头,我喜欢这种真实的感觉。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3).jpg (254.66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3).jpg

TOP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4).jpg (434.94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4).jpg

TOP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1).jpg (181.53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1).jpg

TOP

楼梯4部,400个房间。承启楼最多的时候住过80多户人家,800多人。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6).jpg (75.64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6).jpg

TOP

承启楼从明代崇祯年间破土奠基,到清代康熙48年(1709年)竣工。三代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之城。相传在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启楼人有感于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启楼称作“天助楼”。

  承启楼直径73米,外墙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祖堂。

    承启楼外环楼高四层,每层用抬梁式木构架镶嵌泥砖分隔成72开间;
第一、二层外墙不开窗,只在内墙开一小窗,从天井采光;一层是灶房,二层是禾仓;三、四层是卧室;各层都有一条内向挑出的环形通道,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于楼内四个方向。第二环楼两层,每层40个房间,第三环楼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三环楼就像三员大将紧紧守护着祖堂。这就是土楼大王的威仪,庄重而又壮观。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jpg (405.04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jpg

TOP

不久便前行到了高北村,到了最著名的承启楼。

不曾想到其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就在马路边十几米远的地方,光秃的地面上,没有其他建筑群的映衬,更少了青山绿水的陪伴。
既然来了,就进去看看这“土楼王”吧。人很多很多,里面是个大集市,居民摆摊兜售各种纪念品。上4楼拍几张照,也被人潮推涌下来。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5).jpg (107.2 KB)

nEO_IMG_2011春节福建土楼 ——承启楼 (5).jpg

TOP

下山吃过早餐,时间已不早,与江叔夫妇道别。直奔湖坑镇,环极楼,衍香楼,振福楼过而不进。

下一目的地是名气最大的振成楼和承启楼。突然路窄车多,一个青色琉璃瓦的建筑区出现在路边,GPS显示振成楼便在附近。一打听,这里是土楼民俗文化村,振成楼等在里面,还得步行1公里多。各式旅游大巴不计其数,人声鼎沸。得,偶不爱热闹,只好神往了。

洪坑土楼群
洪坑村建于不同时代、形态各异、规模不一的客家土楼以及宗祠、寺庙、学堂等沿溪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与青山、绿水、村道、小桥、田园完美结合、融为一体。 洪坑村土楼为林氏民居,现有建于公元16世纪中叶(明代)至现代的圆形土楼、方形土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种类型的土楼数十座,为中国传统的生土民居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见证。
 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
。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分介
振成楼
  位于湖坑乡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一楼梯为一个单元。卦与卦之间筑防火墙,
以拱门相通。振成楼的祖堂是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里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题字。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曾与雍和宫、长城并列展出。引人瞩目,轰动一时。 如升楼
  建于公元1 9 0 1年,距今近百年。据说楼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后得一
梦: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他认为此地建房好,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这座最小的圆楼。为什么命名为如升楼?是因

  楼小,像客家人昔时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米升”。许多游客称之为“袖珍土楼”。如升楼是单圈结构,楼底直径仅有8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 福裕楼
  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公元1880年开始兴建,耗资十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才建成,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名也是张星炳题写。 奎聚楼
  奎聚楼建于1834年,用了近五年时间建成,已有160多年历史,占地600
0余平方米,高约15米,现住24户,107人。一百多年里,楼里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 奎聚楼的建筑特点是中厅高,两厢低,经160多年风雨,岿然如山。

TOP

如果想看土楼群的整体景象,南溪土楼群绝对是最壮观的。可惜现在的旅游开发总是急功近利。新开的公路我认为对景观破坏很大,照片上我尽量利用山坡挡住。看看这个报道,更是无语。
永定拟投资1.6亿元开发“南溪土楼长城旅游区”
        南溪土楼长城位于永定县湖坑镇南溪片,该区土楼不仅数量和种类繁多,而且有振福楼和衍香楼两座世界文化遗产单体土楼,还有经历过强烈地震裂而复愈的环极楼。如果登上实佳土楼观景台,一条十里土楼画廊将展现眼前:涓涓南溪,穿过悠长峡谷,溪流两岸,青山涌翠,梯田层叠,峡谷间一百多座圆的、方的、八角的、六角的、三角的、D形的等等形态各异的土楼,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似带状蜿蜒铺就,起伏连绵。南溪,由此博得了“土楼长城”的美誉,是极具观赏性的土楼区域。
        该旅游区是集观光、休闲、体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平台,总投资1.6亿元,占地约42公顷,建设项目包括客家节庆广场、客家文化千米栈道(滨水游线)、热气球观光、观光索道、观光塔、古寨幻影、土楼农家庄园、土楼宾馆及其它配套设施。目前正在对该旅游区进行规划并做前期的拆迁安置摸底工作,计划于2009年开始动工建设。

nEO_IMG_南溪土楼全景9.jpg (89.19 KB)

nEO_IMG_南溪土楼全景9.jpg

TOP

土楼分类综述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圆楼  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其用途重于防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虽然该形状的土楼不是最多,但是面积通常最为庞大。面积最大者甚至可达72开间以上。
  通常圆楼的底层为餐室、厨房,第二层为仓库,三层楼以上的所在才为住家卧房。其中每一个小家庭或个人的房间都是独立的,而以一圈圈的公用走廊连系各个房间。这些设计,通常也是着重防御功能。    

侨福楼


方楼  方楼是土楼中最为普及。该建物类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堆积起来,最高甚至可达六层楼。最后使用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 五凤楼  湖坑镇的“福裕楼”即是一座典型的五凤楼。五凤楼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名虽同,但有些许差距。以两厢房,一门楼等细部构造组成的该土楼类型,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五凤楼主要分布于闽西各县与漳州。其中,移民台湾的漳州客家人,也将其五凤楼建筑风格带至台湾。 其他
  除了圆楼,方楼与五凤楼之外。以形状分类的土楼尚有凹字型,半圆形,与八卦型等种类土楼。凹字型土楼主要分布于闽南南靖,诏安。半圆形分布于平和与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楼则偶见于永定、漳浦、华安、诏安、南靖和中国广东东部。其中全中国最大的八卦土楼则为道韵楼。

nEO_IMG_南溪土楼全景8.jpg (95.86 KB)

nEO_IMG_南溪土楼全景8.jpg

TOP

土楼的布局
  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 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有如永定古竹、初溪土楼群。 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23).jpg (463.64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23).jpg

TOP

我们所在的山坡种的是果树,江叔说是柿子树。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8).jpg (478.61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8).jpg

TOP

梯田形成动人的曲线。要是春耕时节或稻谷成熟之际时就更好了!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9).jpg (457.07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9).jpg

TOP

楼上的各位对吃比较感兴趣啊!不愧为吃货



8:30,太阳终于爬过山脊,照在村落上。光影层次变得很丰富,冷暖对比强烈。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5).jpg (198.58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5).jpg

TOP

绝对绿色食品。。。。幸福啊
无故加之不怒  骤然临之不惊

TOP

墙上挂的看起来也不错

TOP

那一桌子菜啊,饿!

TOP

本帖最后由 A嘎 于 2011-2-13 20:27 编辑

第二天早上,太阳还没出来我们便爬起来。江叔指点我们上南江村的观景台。这是一条还没修好的路,靠近新公路,一直通到半山腰。车一直开到观景亭。

太阳还没爬到山脊上,我们先找个最佳拍摄点,静待阳光照在土楼群上的时机。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20).jpg (443.34 KB)

果园里废弃的土房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20).jpg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21).jpg (395.68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21).jpg

TOP

晚上,带着两位小朋友到河边玩烟火爆竹,重温童年的感觉。

山村的夜很安静,只有淙淙的流水声。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4).jpg (369.37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4).jpg

TOP

楼主江叔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晚上一起吃饭,甚是丰盛,自酿客家米酒,牛肉,兔肉,鱼,鸭,排骨,梅干扣肉,客家豆腐,绝对绿色的蔬菜。

江叔有五个儿女,平时都不在身边。现在是春节,人多了,热闹了。院子里几个小孩打闹玩耍着。楼里住的都是同族兄弟,平时都是夜不闭户。在龙岩做生意的大儿子回来了,他对我说,在这里住真好,冬暖夏凉,最重要的是心里没有压力,很放松。

DSCF1127.JPG (473.73 KB)

DSCF1127.JPG

TOP

本帖最后由 A嘎 于 2011-2-13 19:46 编辑

天色已渐晚。这里环境很不错,住在这也不错。附近只有一家农家乐有公开提供住宿,已客满。向一位大妈问附近还有没有住宿的地方。大妈热情的带我们到村头的天一楼里。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3).jpg (362.6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3).jpg

TOP

春暖鸭先知。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1).jpg (341.89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1).jpg

TOP

路一直可以翻过山头,到芦溪镇。我们还是原路返回,今天晚上计划在塔下村住宿。

南江村的美色又一次让我停下车来。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0).jpg (142.99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10).jpg

TOP

正在制作的客家霉干菜。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9).jpg (426.7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9).jpg

TOP

本帖最后由 A嘎 于 2011-2-13 18:37 编辑

工农兵大团结,争取。。。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7).jpg (316.63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7).jpg

TOP

“毛泽东思想万岁”“农业学大寨”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6).jpg (318.55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6).jpg

TOP

进村里走走。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5).jpg (213.47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5).jpg

TOP

本帖最后由 A嘎 于 2011-2-13 18:28 编辑

依稀可见门楼上写着“毛主席万岁”的字样。现在这种东西不多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见这里的闭塞。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4).jpg (453.15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 (4).jpg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jpg (400.25 KB)

nEO_IMG_南溪土楼--2011春节福建土楼.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