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玛达咪,那山那水那湖~



(五)
“花楼”访阿夏

摩梭人的“花楼”主要供母系氏族大家庭中的年轻女子居住,以便她们单独结交“阿柱”。

花楼大多为两层楼建造,有4—5小间,是传统的木楞吊脚楼造型,精雕细琢,造型奇巧,门窗楼梯均雕花镂空,屋檐与走廊扶手用红、黄、蓝三色作为基调,绘有龙凤彩云图案。楼梯设于底层走廊中段,靠楼梯间的楼板平面上,用一花格木杠封住上楼进口,以防他人随意进出。

从祖屋出来,已经有10位阿夏在花楼上唱歌迎候外地阿柱们。歌毕,她们各人手拿着五彩披风奔下花楼选择自己合眼的阿柱,一阵眼花缭乱,我们的阿柱都给披上了彩色披风,被半拉半挽的请上花楼,双双对对的挨个坐下,我们女同胞成了第三者。

拉家常、唱情歌、外地阿柱背着摩梭阿夏跨火盆。游戏的整个过程都有个女主持在插科打浑,讲上三两句荤段子逗笑取乐,游戏的尾段是阿柱阿夏进入私房。

我们这些第三者只好先下花楼在院子等候。一会儿,深圳阿柱下来了,不见做新郎的喜色,反而一脸苦相:钱包瘪了。一问,原来每人离开阿夏前都20、50、100不等的掏了小费。
宝贝,偶上风行灌水去~你在家要乖哦~~。。。不嘛,俺也要去~汪汪~~

TOP

玛达咪,那山那水那湖~

摩梭人家的院子通道


(四)
摩梭人家做客

在摩梭族的习俗里,祖母屋是母系家屋的中心点,一般建在院子的右边,用来供养家族中最有权威的女性;也是家庭集体活动的场所;是议事、炊事及敬神的核心部分。在祖母屋里接待客人是摩梭族最高的礼节。

晚饭前,我们跨过那户人家高高的门槛,走进了略有些昏暗的祖母屋。祖母屋都是用木头搭建而成的,除了一个屋顶的通气窗,四周见不到任何窗户;房间的摆设简朴、陈旧,靠火塘的侧面有一张很古老的木床,也是屋子里惟一的一张床;门口旁的木柜叠放了几块制作好的猪膘肉,压得平平的,这是古时候摩梭人财富的象征,猪膘肉越多就代表家里越富有。

屋中靠墙的地面中央,有一个正方形的火塘。火塘下方立着两棵木柱子,左柱为男,右柱为女。这两棵柱必须取自同一棵树,树的顶上一节作男柱,根部一节作女柱,象征女性是家屋的“根根”,男女同根同源,互补互助,平等和谐。

接待我们的是身高165左右、24岁的斯文阿柱。按摩梭的风俗,我们男左女右的分坐在火塘边,与阿柱闲聊。从天窗上透下来的一束光柱让这样的谈话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在男同胞的身后,有一道小小的门,近乎于四方形,乍一看会以为是一个柜子。而这道门却是摩梭族最为神圣的一道门,女子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能通过这道门进入里面的一个房间,那就是分娩时和死亡后。因此,这道门也被称作是生死门,它包容着摩梭族世世代代的血脉兴衰。
宝贝,偶上风行灌水去~你在家要乖哦~~。。。不嘛,俺也要去~汪汪~~

TOP

玛达咪,那山那水那湖~


奇异的黄昏之光
宝贝,偶上风行灌水去~你在家要乖哦~~。。。不嘛,俺也要去~汪汪~~

TOP

玛达咪,那山那水那湖~


(三)
泸沽湖黄昏

终于在下午3点半左右到达泸沽湖最热闹的一个村:落水村。

数年的旅游开发,落水村显然已经很适应南来北往的“驴”客们,每家每户都将自己的祖业家宅改装成了大大小小的旅店、餐馆。甚至在门口招牌上醒目地写着“24小时热水沐浴”,以期待游客的光顾。

没啥祖业家宅的,就派大小劳力到景点做“生意”:沪沽湖观景台上有一群3-10岁不等、又黑又脏、背着提着瓜子向游客兜售赚钱的摩梭孩子,我宁愿给他钱也不愿要他的瓜子。
沪沽湖边则有一群摩梭男女不厌其烦地向来往的游客推销自己的马匹或游船……,这样的沪沽湖,隐隐让人觉得心酸。

我们期望看到摩梭的男女在自己的桃花源里自在地走路、聊天、玩耍、以及恋爱。但是那一个个的商业招牌、那一声声推销叫卖,在提醒我们,如今的泸沽湖,主人没变,但主角却换了,换成了我们这些带着好奇与兴奋眼神的游客。


不过,当我们分批坐上只能乘7-8个人的猪槽船,在湖中央荡漾时,除了木浆拨动湖水发出的声音外,周围稍远处的一切静悄悄,仿佛处身在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里,陶醉沉静到忘却了时间、忘却了自我。

到了黄昏,当一天中最后一柱闪亮的阳光斜射到沪沽湖畔的时候,我们被震慑住了:那是一束怎样的光,带着圣洁的金色,温暖而耀眼,在四周渐渐暗落的天色中显得骄傲而激情,时不时偏心地光顾着这一块或那一处,把整个落水村渲染成如梵高心中的那座缪斯神殿。甚至连码头上停泊的那一排简陋的猪槽船也被镀上了一层金灿的色彩。

我激动得心跳加快,仿佛当年唐僧见到了西天圣地一般想跪拜!既想轻狂、又想乱舞。迎着金光,眯着眼睛,我嘴上不住的赞叹:“好靓!好靓!”,相机不停的 “咔嚓!咔嚓!”试图把所有的激动制成永恒的标本。
宝贝,偶上风行灌水去~你在家要乖哦~~。。。不嘛,俺也要去~汪汪~~

TOP

玛达咪,那山那水那湖~


(二)
泸沽湖情歌

我们的导游是位20出头的阿夏姑娘,个子矮小、黑瘦黑瘦,但结实而健康。在7个小时的山路颠簸中,她不断的给我们讲述纳西、藏、彝、摩梭等少数民族的风情。

这里的少数民族自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一路上导游唱了好多情歌给我们解闷,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我们唱那首经典的摩梭情歌《玛达咪之歌》。她说这歌在沪沽湖的篝火晚会上会用得着,我们的男同胞们听了特别来劲。

歌词是这样的——
哥: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来相会,素不相识初见面,只怕白鹤笑猪黑。
阿妹,阿妹,玛达咪,玛达咪,玛达咪。

妹:小阿哥,小阿哥,有缘千里来相会。河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烧茶慢慢热。
阿哥,阿哥,玛达咪,玛达咪,玛达咪。

哥:情妹妹,情妹妹,满山金菊你最美,你像明月当空照,我是星星永相随。
…………

妹:情哥哥,情哥哥,人心更比金子贵,只要情谊深如海,黄鸭就会成双对。
…………

歌声曲调优美,朗朗上口,一唱三叹。连五音不全的大嫂歌盲们都在车上学会了,男同胞们学得最快,尤其是“玛达咪”这一句唱得特别卖力。导游教我们把“玛达咪”唱成“卖大米”,就好记得多。结果,一车人都在那吼“卖大米~卖大米~~”。“玛达咪”是汉语“我爱你”的意思。

大米能否卖出去?导游说要过三关。
第一关,要看你能否抠到姑娘的手心,能抠到,说明姑娘对你有意思了
第二关,要进阿夏的花房,必须会翻墙。
第三关,还要对付阿夏家的大狼狗,最好准备一块猪膘肉。
三关通过,就可以进入阿夏房门。当然,第二天天亮之前,男人必须偷偷离开。所谓“摩梭摩梭”,就是偷偷摸摸进来,摸摸索索出去。

导游的话激起了男同胞们的斗志,几个被认为走婚有望的汉族“阿柱”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宝贝,偶上风行灌水去~你在家要乖哦~~。。。不嘛,俺也要去~汪汪~~

TOP

玛达咪,那山那水那湖~

白云下面的山便是女神化成的格姆山

(一)
女儿国的传说

相传远古以前的一个晚上,“格姆”女神和“瓦如卡那”男神相会,因缠绵沉醉,男神跨上神马刚准备离去时天就亮了,天亮后他就不能回去了,神马被缰绳一紧而踏下一个深深的马蹄印,男神化作了山。女神过于伤心也化作了山,她的眼泪流满了神马踏下的马蹄窝,也就是沪沽湖。因此,沪沽湖美丽的身形就象一个马蹄印。

沪沽湖(也称女儿国),人类史上仅存的原始母系氏族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最后一块领地。导游告诉我们,生活在那里的摩梭人,以13作为象征吉祥、成熟的年龄数字,每个年满13岁的孩子都会在大年正月初一,被大人为之行 “穿裙子”或“穿裤子” 的成人礼。

行过礼后的男女称作“阿注”、“阿夏”,他们便可以开始交朋友,相识、相知、相恋各三年共九年以后就可以进行走婚。走婚之前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交往,并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

在传统的摩梭族习俗中,走婚是一件极为慎重的事情,有着极其严格的行为规范,丝毫也不随意,它是一种保证女性在家庭中绝对地位的方式。

走婚:即男子夜访晨归、暮去朝还。分散聚合,以情为重。但走婚的双方不能同时有两个或以上(一脚踏两船的)同居关系,要待前段婚结束后方可再走另一段婚。
宝贝,偶上风行灌水去~你在家要乖哦~~。。。不嘛,俺也要去~汪汪~~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