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帖由 阳光下的海豚 于 2008-2-4 18:01 发表
又看了一遍



谢谢关注, 南方都市报2月2日D13整版作了报道, SHENZHEN DAILY即将报道, 特区报晚报我手上没有, 有谁看到的话, 给我留一份, 大师5月来深圳我给他。


大芬村专家---深圳商报的大牌摄影余海波陪他去了大芬村,估计将会做详细报道。


新西兰南岛北岛自驾游自由行专业领队。

微信: james-nz

TOP

学习的好时机啊,可惜我们没有机会了
前方是绝路,希望在转角!!!

TOP

大师今天给我发来了酷狗要的原创照片, 发在这里一起欣赏。

   内部欣赏, 请勿外传!(全世界的首发, 牵涉到版权的 !)

  个人感观: 光影效果和景深控制是世界一流, 谁能想像这是在厕所里拍的吗??

  图一: 罗伯特特别满意那手指的光影效果!

  

大师深圳原创作品 SHENZHEN 1.jpg (38.71 KB)

大师深圳原创作品 SHENZHEN 1.jpg

大师深圳原创作品 SHENZHEN 2.jpg (32.81 KB)

大师深圳原创作品 SHENZHEN 2.jpg


新西兰南岛北岛自驾游自由行专业领队。

微信: james-nz

TOP

大师喜欢拍底层人士(或者说弱势群体)的生活?还是只有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才愿意被拍?

TOP

原帖由 金融大饿 于 2008-2-5 22:07 发表
大师喜欢拍底层人士(或者说弱势群体)的生活?还是只有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才愿意被拍?



关于大饿的问题, 我想补充说明并总结一下, 准备春节从巴厘岛回来后写一篇《与大师几次一起拍摄的体会》,给专业的摄影杂志投稿。

我也许是深圳和大师接触最多的人之一,能有较多的机会贴身观察大师的摄影方法,


相信我是他非常好的助手,有多年的摄影体会和对纪实摄影的理解能从选择采访对象开始,到中途翻译沟通和大师能很好地配合。特别是他的摄影思路我有了第一手的认识。

  1月31日结束了和SHENZHEN DAILY 的采访,我和大师就开始探讨采访的地点,到了采访地点大师是如何思维的, 如何取舍题材、如何发现目标、如何探索被拍摄目标的合作意向, 我能很合拍地和他配合,和所有的拍摄目标打成一片,在帮助大师的同时,我自己也有很多的感悟和收获。而且我还经历了大师几次非常兴奋地发现了拍摄对象,嘴中念念有词地说:她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像! 好照片!但由于她们不愿合作而拍摄未果的情况。


在前几页的介绍中,我特别强调了大师对光影的追求绝对是一丝不苟的!

摄影(PHOTOGRAPH)由PHOTO
(意:LIGHT光线)和GRAPH(意:WRITE
描写)两个词根组成,整体意义为:WRITE
WITH
LIGHT
,即:摄影是用光线来表述。可见用光在摄影中的重要!

有好几次我们从很多家庭出来, 他看着我疑问的眼光对我说:NO LIGHT!




经过观察,我的理解这种场合要么是大白光---一片通亮; 要么是太暗,估计用一分钟以上的速度都不会出来的光影效果, 这种场合估计大师也只能割舍了。渐渐地, 我大概知道了这种选题标准,观察后进入的家庭判断是否合适拍摄经常和大师有了默契和共鸣。


他的目标是LONG TERM 的(意即长期的), 不是那种今年拍,明年得奖的那种,他对有奥运会世界杯之称的荷赛、普利策奖不感兴趣, 反过来, 那些得奖者包括深圳的余海波却以拜师的心态来向他学习!这就是大师的精神、大师的实力!

大师有大师的目标---,哪怕是光影专家, 光影毕竟是形式, 拍摄的对象才是主体和内容。我理解他的目标就是通过镜头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在LONG TERM 时间内的内部变化、深层的变迁,他用的标题是CHINESE INTERIORS,SHANGHAI INTERIORS, CUBA INTERIORS,即内部的、内在的。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内部是什么? 我的理解就是家庭, 所以我和他走过深圳现代的繁华市容、古典的有六百年历史大鹏古镇, 他充其量只是观察一下, 绝没有拿出相机想拍的念头, 哪怕挂在脖子上的数码相机,他都没有认为有顺便拍摄一下的必要, 可见大师对选题是非常苛刻的。但走过高楼底下的民居或古镇里的外来出租户,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 几乎每家必进。


这就是只对INTERIORS感兴趣! 只拍摄家庭!



通过家庭内部的环境、摆设、气氛,反映拍摄对象的价值观、信仰、文化层面和生活的基本面。





我和《深圳日报》的记者探讨INTERIORS 一词的翻译时提出, 所有现有的中文翻译都不准,以前北京展览用《古巴的颜色》不准, 大师非常重视色彩在整个画幅里的追求,1月29日《晶报》用的“古巴人家”也不准确,起码是不传神,《南方都市报》 2月2日D 13版的特稿提出干脆不要中文翻译更原汁原味,这是他们专业理解水平、英文的程度和沟通欠缺深度的原因使然,我提出的翻译成“透视”,深得大师的认可,他在拍摄过程中向我解释选中的目标就是要对他们“X-RAY”!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INTERIORS 翻译成“透视”是风行在中国的首次突破, 它握准了大师拍摄的整个思路和方向!


3月, 在北京还要举办的大师摄影展中,相信组委会会用风行的翻译:“中国透视”罗伯特摄影展!



回到大饿选题这个问题,从表面看, 这次大师听了我的建议走访的这些人家大多是相对底层的市民,但不排除他也会拍些富有人物。大师和我聊天时也提到他也会给一些上层人士摄影(NOT FOR BUSINESS,)我理解应该就是为了创作而拍的。

在大师赠我的两本珍贵的作品集中, 看的出有些家庭是较富有的,我们在大鹏(东山码头附近)走访的渔民村里, 当地家庭的楼房是漂亮的多层洋房,拍摄对象是非常富有的, 参见ROBERT二月一日采访 WJY_0011.JPG
两位老人非常友善,
只是他的家人叫我们不要拍摄边上的神台,
从画面中看的出茶具是非常高级的,
老人叫我们喝茶,
我品出应该是很高级的普洱茶。



社会的基本面是大众------普罗大众的家庭,就是他们构成了大师的拍摄目标!






新西兰南岛北岛自驾游自由行专业领队。

微信: james-nz

TOP

谢谢莱卡的解释。“透视”这个词确实翻译的非常经典!

TOP

大师在上海的摄影展消息, 望有兴趣者欣赏 !


  并附大师发给我的影展门票上的照片。

Robert-Front-m97.jpg (261.74 KB)

Robert-Front-m97.jpg

Robert-Back-m97.jpg (163.74 KB)

Robert-Back-m97.jpg


新西兰南岛北岛自驾游自由行专业领队。

微信: james-nz

TOP

聆听世界级大师教诲,机会难得啊,羡慕徕卡大哥啊!

一个家庭的视角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一个国家的境况,一个时代的特征,仅仅从这一点上看,大师的个性鲜明,思维超前很多啊!

TOP

非常赞同莱卡的意见,我跟随大师拍了一天,非常有收获,也改变了我对数码相机的使用概念.这次桂北出行,完全学习大师的手法,还带了一个徒弟出来,非常有感觉!!
我觉得摄影也是学习的过程,能亲身与大师学习及交流,太自豪了!!感谢莱卡的兄!!!!!!!1

TOP

学习大师的作品在春节桂北游图片发表中,我认为莱卡兄也具备了大师的水准,罗伯特学过绘画,所以莱卡用透视一词非常好!!春节后我们工作室将举办一次莱卡介绍及讲座会,到时请莱卡兄亲自为大家讲解!!!!!!!!!!!!!!!!!!!!

TOP

原帖由 酷狗 于 2008-2-14 00:49 发表
学习大师的作品在春节桂北游图片发表中,我认为莱卡兄也具备了大师的水准,罗伯特学过绘画,所以莱卡用透视一词非常好!!春节后我们工作室将举办一次莱卡介绍及讲座会,到时请莱卡兄亲自为大家讲解!!!!!!!!!!!!!!!!!!!!



借个机会, 向大家学习 !!!


顺便也谈谈个人的体会是:

大师的那种不功利, 靠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我们还不具备。

走到哪也是匆匆地拍, 不能沉下去,我充其量是我们家的大师。

新西兰南岛北岛自驾游自由行专业领队。

微信: james-nz

TOP

TOP

家 国!
无故加之不怒  骤然临之不惊

TOP

非常感谢莱卡的分享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