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剖析嗜红颜知己的心理

发现红颜知己这个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了。说实话我看到这个词总觉得有些别扭,看到说的人多了,就不由得有些奇怪,想要探究一下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么一个词感兴趣。
  
   先说说我对这个词的想法。为了不那么别扭,我想要把这个词分开来解读,一为“红颜”,再为“知己”。

  先说红颜。这个词的重点想来是要指代异性的,然而潜藏着的大约还是带点夸奖美色的意思。我想这不能算是妄测吧,因为在多次检讨了自己的人品之后,我还是看到这个词之后,脑海里就不由自主地浮出貌美如花的面孔。

  再说知己。这个词的定义是我一直有些弄不太清的。有一种解释是先把朋友和爱人的概念变得狭义一点,使它们不仅没有交集,甚至还留下一点空隙,知己就在这个中间存在下来。至于那个分界线是什么呢?大约包括身份啊、感受啊、约定啊等等,也说不太清楚。还有另一种解释,概括起来就是说朋友或爱人不过泛泛,而知己才是心灵的需要,而且这种心灵上的东西绝对不能和朋友或爱人同流合污,否则就谪落凡尘,不太灵光了。

  无论哪一种解释,这两个词都显得有些夹杂不清,带点欲说还休的意味,不过这到底还是没引起我的反感。可是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却不能不让我感到说不出的别扭。

  你看,说红颜不错吧,虽然吞吞吐吐的带点文人的虚伪,但到底还有点美好的意味。说知己也不错,虽然难于定位,但至少有点不错的精神追求的意味。可是两者这么一结合,却味道大变了,红颜一用知己来修饰,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矫情;知己一用红颜来修饰,给人的感觉是再也无法免俗。

  这么说抽象了一点,举个例子来分析一下。比如一个人这么说:“我喜欢白马”,分析他的心理,你就怎么也无法把他往艺术家或马痴身上靠。从这句话里,你至少体会到两个含意:,一方面是他对白色有特别的喜好,另一方面是他喜欢马,但是这两方面都不太纯粹,白色的别的东西他不一定喜欢,别的颜色的马他也不一定喜欢。喜欢白马,既不能表现他的艺术修养,也不能表现他的专业技能,说白了,你大概也只能把他当成一带点追星心态的俗人。

  类比起来,那些对红颜知己有特殊癖好的人,也大概有两方面的心态:一是喜欢红颜,另一个是喜欢知己。至于是不是两方面都不能单独引起他的兴趣,却和喜欢白马有些微不同,值得研究一下了。不无恶意地揣测一下,这个对于知己的追逐,大约还有很大的成份起源于红颜的暖昧。否则,知己就知己吧,这么纯粹的高尚的纯净的心灵上的追求,应该完全不需什么荷尔蒙的帮助啊,何必非要弄个大煞风景的红颜二字来使其无端地暖昧起来呢?

  再说一个通俗一点的例子。比如我们吃菜,吃“青椒肉丝”。大概我们都知道这是想吃肉,如果端上来的菜里肉过于少了,我们估计会调侃说这不是“青椒肉丝”,是“肉炒青椒”了。不过深入地想一下,其实我们想吃的是青椒的味道,如果端上来的成了“榨菜肉丝”,恐怕我们根本不会调侃,而是直接要求换菜。

  那些点“红颜知己”者的心理,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如果上来的是别的知己,他是不是根本不屑一顾;而如果上来的是红颜,他是不是只不过笑笑,调侃说这个知己的份量不太够呢?

  剖析到此为止。却忍不住想劝那些嗜红颜知己者:打住吧,红颜知己,实在不是什么阳春白雪的追求,不过是在混水摸鱼,在调情中玩点风雅,在闲侃中加点荤料罢了。
佛发本是青丝五百年,为我生也为我断。只因花开花谢缘起缘灭。
佛泪本是相思五百年,为你流也为你止。只因情真情深谁痴谁知。

剖析嗜红颜知己的心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以同怀视之!得一知己难求如斯,况乎红颜?!
其实馒头是万能的,饿了就可以吃。想吃饼,就把馒头拍扁;想吃面条,就把馒头用梳子梳;想吃汉堡,就把馒头切开夹菜吃……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