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个人记录---光圈中的新疆

9月27日一大早起来赶飞机,飞机上又陪着回族小女孩玩了几个小时,接着晚上又坐了一夜的卧铺车,相反人一点也没觉得疲倦,反而精神抖擞,心里默默的念道“新疆,我们来了”!

经过12个小时的颠簸,休整下是很必要的,当晚就住县城。利用白天的时间,我们可以去哈巴河县周围的185团,白沙湖一线,最后的结果是在额尔齐斯河河畔,鸣沙山下的红叶林,白沙湖都谋杀了同伴大把的“菲琳”。(在这里要感谢下人民公社老大的强烈推荐)

找好宾馆住下,一帆和我们几个买好第二天去白哈巴村的班车票,联系了两辆去白沙湖的小面包,每辆车来回300元,价钱还算公道。司机挺热情,主动和我们介绍这,介绍那,MM们一边割着牛肉给GG们吃,一边向司机师傅连珠炮似的发问。

车没开出县城几公里,就望见桥下大片的白桦林,引来一阵惊呼,急忙让师傅停车拍照,“别急,桥上不能停车”。 阴天,先将就着拍点吧,就当是做个热身运动吧。远处的几只水鸟吸引住我的眼球,18-200镜头,怎么也要好好利用下,可惜距离还是太远,鞭长莫及啊!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12 16:28 编辑 ]

DSC_0205.jpg (199.21 KB)

DSC_0205.jpg

DSC_0210.jpg (180.36 KB)

其它的树都黄了,就剩这点水草还是绿色的,哈哈,又被我喀嚓了

DSC_0210.jpg

草草照完上车,司机又拉我们去了白桦林公园,说是公园,其实就是圈了块林子,我们运气好,还没收费。

DSC_0218.jpg (124.32 KB)

有的还是花蕾,有的已经炸开了,有意思

DSC_0218.jpg

DSC_0225.jpg (188.41 KB)

阴霾的天气是郁闷的,丫的,我不拍风景,拍人总可以吧。蓝蜻蜓那模特当的,一路上状态超好,我怎么着也 ...

DSC_0225.jpg

DSC_0232.jpg (183.33 KB)

她网名叫奉天格格,跟一帆徒步过属都湖-亚丁、稻城一线,属于猛驴级别,可能以前吃的“苦”太多,所以 ...

DSC_0232.jpg

TOP

图片的描述就只能显示那么几个字吗?  欺负俺没发过多少PP,唉。。。

其实我发这帖是来抢沙发的,嘿嘿。。。

TOP

原帖由 子夜 于 2007-10-12 15:09 发表
抢沙发先,等等看


被你抢了?   55555555~~~~

TOP

小面包奔驰在笔直的县乡级公路上,路两旁都是瓜地,停车,吃瓜,师傅解释说,“这个瓜不是用来卖钱的,瓜子才是卖钱的,所以你们尽管吃吧,没人管的,只把瓜子留下就行了”。 蓝蜻蜓说这叫打瓜,美容养颜的,说罢,引得众MM纷纷品尝,“美容养颜,这词儿好耳熟啊”,呵呵。。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12 15:24 编辑 ]

DSC_0238.jpg (138.36 KB)

做了回狗仔队,先汗一个!

DSC_0238.jpg

TOP

吃过了瓜,太阳公公也朝我们露出了笑脸。太阳啊,我爱你,我的小机机更爱你~~~~

额尔齐斯河在这里蜿蜒流淌,在此处形成了一个大拐弯,站在河滩上,视野开阔许多,再加上河对岸的树林和远处的沙山,那景色绝对没有几个地方有复制品。

可惜就是阳光太强了,才第一天,处理这样的情况没有什么经验,导致部分PP有点过曝,遗憾啊! 要想看全景,等一帆风顺的PP发出来可以慢慢欣赏,他的镜头焦距短,广角镜来的,视角开阔许多。

蓝蜻蜓之所以“专业”,偷偷告诉大家个几个小细节,其他MM们可要学着点儿哦~~

首先她会站位置,懂得啥是顺光,逆光,侧光,下面这张PP就是侧光拍的;第二,帽子虽然可以防晒遮光,但是过宽的帽檐会给脸部带来过多的阴暗面,她摆好POSE后,自己把帽檐向上翻了下,都不用人提醒,光影效果很合适的在面部表现出来;第三,面部表情始终很轻松自然,不惧镜头,闪光灯,这点是比较难做到的。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12 16:02 编辑 ]

DSC_0247.jpg (160.79 KB)

最上面不知道是谁的腿,本来想“砍掉”的,但是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太残忍了!” 呵呵。。

DSC_0247.jpg

DSC_0265.jpg (156.87 KB)

我给这张PP命名为"额尔齐斯河边石头随想",焦点对在了石头上,要根据所想表现的东西来阅读PP,谢谢 .. ...

DSC_0265.jpg

DSC_0254.jpg (283.09 KB)

河的对岸有一片树林,可离我们这边就这么一棵树,树下还有条船,是不错的摄影题材

DSC_0254.jpg

TOP

中午在185团附件的餐馆吃的饭,有当地的冷水鱼,有羊肉,有蘑菇,还有鸡,老板再精明也架不住N个MM还价的功夫,哈哈。。

餐馆旁边就有一商店,居然还卖哈密瓜,先买了两个哈密瓜尝尝,好甜,结果又买了五个丢车上了,价钱是2块,还是2块5一公斤我是记不清了。在新疆买瓜果、蔬菜、肉等等都是论公斤卖,豪爽啊! 饭菜做好了,准备开吃,找不到司机的人,打电话也喊不来,这两师傅也够厚道的!

DSC_0268.jpg (129.19 KB)

饭前没事,摆个南瓜一圈人都要拍一拍,呵呵。。

DSC_0268.jpg

TOP

饭后我仔细掰着指头数了数,哇塞,俺吃了4个馒头哎。流浪的狼,吃完在一旁拍拍肚子自豪的说,“我吃了三个馒头!”  我没出声,只是笑了笑,嘿嘿。。

俗话说,吃饱了就想睡,或者吃饱了行动就慢。小面包行驶到中哈界碑处,其他队友纷纷去拍界碑了,我伸了个懒腰,问司机离白沙湖还有多远,司机说还有几十公里,“快别拍了,离白沙湖还有几十公里,还要徒步一段路呢,小心太阳下山了,赶紧啊!” 一会儿,他们都被我忽悠回来了!

车没开出去多远又停下了,难到又到景点了? 我狐疑般的从窗外看去,还真别说风景挺独特的,几座大沙山脚下,若干片红叶林散落,黄色,蓝色,白色,红色,绿色,色彩异常鲜艳。饥饿中的老鼠看见大米的时候是啥眼神儿啊? 我那时候的眼神儿就那样!

DSC_0276.jpg (175.29 KB)

DSC_0276.jpg

DSC_0278.jpg (189.63 KB)

DSC_0278.jpg

DSC_0280.jpg (199.16 KB)

DSC_0280.jpg

DSC_0281.jpg (131.55 KB)

DSC_0281.jpg

DSC_0286.jpg (211.28 KB)

DSC_0286.jpg

DSC_0288.jpg (217.59 KB)

DSC_0288.jpg

DSC_0294.jpg (158.31 KB)

DSC_0294.jpg

DSC_0300.jpg (235.22 KB)

DSC_0300.jpg

DSC_0307.jpg (210.87 KB)

DSC_0307.jpg

TOP

俺终于知道了,被人拿鞭子抽是啥滋味了! 周扒皮真多~~~

TOP

俺在那个红叶林里,好一阵狂拍,风景,人像,偷拍都尝试过了,刚搂起了袖子,就听见某人喊:“离白沙湖还有几十公里,还要徒步一段路,小心太阳下山了,赶紧啊!”  丫的,学的到挺快哈!

司机想把车开到离白沙湖近点的地方,可是在途中被人拦下,说不能再往里开了,往里开的就要罚款! 没事,我们是做好了要徒步准备的,这点路根本不在话下。连走路带拍照也就半小时时间,沿途风光也不错。

DSC_0317.jpg (121.06 KB)

对眼是怎么练成的吗?看十来分钟这个野稻穗,保证你有收获

DSC_0317.jpg

TOP

原帖由 阿宗 于 2007-10-12 17:13 发表
小丑记错了!
是每公斤1.5元!


不是你掏钱,都能记那么清楚,强啊!

TOP

到了白沙湖边不知道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只看到前面有几个其他队伍的人是向左走的,我们也就趋而付势了。其实最佳的摄影位置离右手边比较近,大概也就四分之一个圆的路程,如果赶时间,赶光线的时候,一定要走右边。好在我们来的早(我忽悠的没错啊,呵呵),从左边沿湖绕了一大圈,仍然能赶上光线最好的时候。白沙湖幽蓝的湖水透出了几分神秘,各种颜色的白桦林连同芦苇、远处的沙山一起在水面上泛起清晰的倒影,那种美动人心魄,令人窒息。一行人都感叹,来的太值得了,不仅要把风景拍下来,还要把自己融入到这风景里,长留份美好的回忆!

能出几张好片片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以前体会不到,在白沙湖第一次体会到了!

DSC_0336.jpg (148.12 KB)

不同颜色的白桦树叶错落有致

DSC_0336.jpg

DSC_0339.jpg (221 KB)

斜阳下湖边的树林里,看着陌生专业色驴的背影,你能猜得到他此时的心情吗?

DSC_0339.jpg

DSC_0348.jpg (163.89 KB)

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专注,不管是看风景的,还是看拍到风景的

DSC_0348.jpg

DSC_0354.jpg (132.79 KB)

只有他表情异常严肃,一个酷字了得。狼你出来向大家解释下拿的啥?

DSC_0354.jpg

DSC_0359.jpg (188.27 KB)

芦苇好高,湖水很漂亮,此刻我在想,有没有更好的角度?

DSC_0359.jpg

DSC_0382.jpg (145.7 KB)

曝光补偿减了好几档才有这样的效果。所以有大师说,好片是试出来的!

DSC_0382.jpg

DSC_0385.jpg (186.24 KB)

换个角度再拍

DSC_0385.jpg

DSC_0392.jpg (173.99 KB)

祖国幅员辽阔,那么远好容易来一次,留个珍贵的单张吧

DSC_0392.jpg

DSC_0404.jpg (151 KB)

你是陶醉了吗?

DSC_0404.jpg

DSC_0405.jpg (149.89 KB)

安尼小逗号你也来张吧。

DSC_0405.jpg

DSC_0407.jpg (126.72 KB)

夕阳沉的更下了,远处的白桦林泛起了红色,这时微风轻拂平静的湖面

DSC_0407.jpg

DSC_0410.jpg (128 KB)

看到这样的美景我们所有人都很兴奋,只不过她的兴奋时刻被我抓拍到了,面部光线很柔和

DSC_0410.jpg

TOP

把第一天的行程放上来了,明天再继续!

TOP

原帖由 半桶水 于 2007-10-12 18:37 发表
你做什么处理了,相片的油画感很强哟。


我晕,这都被你看出来了。厉害哦!

除了几张MM的人像做了磨皮和亮白,反转片效果外,其他都是原片加了个相框而已。帖MM的PP上来,压力好大哦,要对人家负责嘛,不认真处理下能行吗? 水哥你说列?

TOP

原帖由 烧鸡 于 2007-10-12 22:47 发表


人像的图片有点暗啊,是不是色阶调的不到位?
人像PP,加柔和嘛,会显得好很多


焦点已经落到人像的面部了,再调整亮度,天空过曝就严重了。烧总啊,这是在野外啊,太阳已经在我背后的沙山下了,也没有反光板,你叫我咋弄啊?

人物风光片不是个人写真,加柔不合适啊。再说我已经用了中焦拍人像,背后的景深已经很浅了,也就是背景已经虚化了,人像再用柔化,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我觉得不好啊!

TOP

原帖由 于 2007-10-13 00:36 发表


当环境不允许时,拍照就别太贪心啊,MM们的脸都象被你加了层蜡了.


我容易嘛我.

TOP

PS:MM们可都还没有婆家呢~~~

TOP

我们一行准备坐哈巴河县开往白哈巴村的班车,都是山路,车程大概5小时,一般底盘低的车还去不了。本来早上10点就有一班去那仁牧场途经白哈巴村的,可是前段时间下雨路不好,被取消了。就剩下中午的一班车,资源是稀缺的,好在我们一行10人的票昨天就搞定了。

9月29日大家集体睡了个懒觉好好休整,原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可谁知到上车才知道这班车有那么多人惦记着呢。 坐车的主要就是两类人,一类是像我们一样的驴友,一类是本地人。班车是33座的少林客车,后面原本可以多放些我们的背包行李等,可是差不多已经塞满了蔬菜,瓜果,饮料这样的零担货物,心想这司机不错嘛,生财有道嘛。可谁知,最后这司机要收我们的行李费,一个背包5块,我们这边的MM争论说,旅客可免费带多少公斤的免费行李的。说实话,也不能怪他无良,我们那么多背包加上,准备5天4晚徒步露营的物资,其实早已超过了免费行李的重量,在商言商,不管是在深圳还是在祖国最西北端的白哈巴村其实都一样。

一车26个座位上坐的都是驴友,除了我们来自深圳,其他驴友以杭州驴友居多,大家的背包都没地方放,只有堆在走道里,我们由于是最先买的票,我们开玩笑的说,“晓得这么挤,我们完全可以把这车的所有票买下,把车包下来,哈哈”。最后上车的是本地人,也就是白哈巴村附近的人,有哈萨克人,也有蒙古族的图瓦人,他们买票买的晚没座位了,只有站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很庆幸早买到了票。他们中有妇女,有少年,当然还有MM!(不要怪我废话多,故事刚刚开始

车开出去一个多小时,山比较秃,景色不是特别好,车开过,扬尘大,我们都无心留恋窗外的景色。我跟一帆坐在靠门的最前排,旁边是流浪的狼。MM背对着我们靠在门前的扶手上,帅哥一帆风顺拍了拍MM的肩膀,MM回过头来。我看清楚了一副俊俏的脸,凹陷的眼窝和笔挺的鼻梁是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长相特征,眼睛大而有神,不像我们带眼镜的同胞,夹缝中看世界。头发不长,扎起了马尾,乌黑而亮丽,身着黑色毛衣,下身套牛仔裤,穿着朴素、简单,但不失青春与活力。她刚回过头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眼神中有些疑惑,可是立刻就由疑惑感到羞涩,以致于白皙的脸颊上出现了一道道的绯红。看来还是东北帅哥有魅力呀,唉。。。 连我都看清楚了,相信一帆帅哥自然也看清楚了,我眼睛的余光瞟见,他嘴角上露出了善意的微笑。介绍到这里,大家不要误会,这不是大家常见的勾女,这只是一次极为普通的搭讪,对,是搭讪,现在这年头,娱乐新闻满天飞,人们总是会想歪,似乎已经成了习惯,在关键的时刻,打断的目的只是希望各位看官把标尺往中间摆一摆,3Q~~~。

下面根据我不是太好的记性,回忆下他们对话的内容。。。。

“你好,我们是从外地过来的,想去白哈巴村的。请问你是白哈巴村的吗?”
“是的”  
“啊! 那太好了! 送你上车的那女的是谁?”
“是我亲戚。”
“啥?”            (旁白:这边的人我们说的普通话都能听懂,但他们说的“普通话”发音怪怪的,听起来比较吃力,以至于我们的帅哥没听清楚~~)
“亲戚!”
“哦~~ 你在哈巴河县干什么啊? 是上学吗?”
“是的。”
“上高中吗?”
“不是。”
“那是读的什么学校?”
“。。。。”
“你叫什么名字?”
“维佳”
“你是什么族的?”
“哈萨克族的”
“维佳,我们是来旅游的,我们不是坏人,我们总共有10个人今天晚上要住宿,能住到你们家里吗?”  (旁白:有坏人说自己就是坏人的吗?这句好失败啊! 套近乎的确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解决问题的,原来一帆一心为公,背负了怀疑,猜忌,总之背负了太多太多,他他他,他容易吗同志们!)
“多少人?”
“10个人!”
“可以,可以住的下!”
“那太好了!!!你们家有马吗?”
“有!”
“你会骑马吗?”
“会!”
“那你可以教我们骑马吗?”     
“可以。”


以下是private conversation,此处省略2000字。。。。

又过了一段时间,两人的交谈停了下来。我和一帆商量要不要把我们俩的位置让出来给维佳和另外一个妇女坐,是啊,因为我们这些外地人的到来给他们以往正常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要站5个小时够辛苦的。一帆跟我都动不了,狼和格格那边好象也意识到了什么,把原本乱堆的包整理整理,腾出3个位置,可以让人方便的坐到包上,这样不用站的那么辛苦。那里面有我们的包,也有那帮杭州驴友的包,似乎大家都很有默契,没有计较,看见了,也默不做声。十年修得同船渡,是一种缘分,不管是什么民族的,大家都是中国人,旅途上应该互相关爱。

山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蜿蜒、崎岖,充满了险阻,只是路有些不平而已,山也都不高,在内地的话,也就是小丘陵而已。在一上坡的路段,司机停车,唱歌了,还唱的是山歌哎,唱歌的地点还是有点风景的,这师傅这条路走多了,经验多,连唱歌的地点选的都不错呢! 结果下去一大半人,原来时间上也选的好啊!

本来按老规矩,应该是男左女右的,可是女人们看中了,本来是男人地盘的风水,不就是远处多了一块可以遮羞的大石头吗? 让你们了~~~ 还是做男人好,连唱歌都不用走太远,又方便,嘿嘿。。 这时背后不知道谁在喊,“长焦,长焦!” KAO,欠扁~~~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14 22:24 编辑 ]

DSC_0423.jpg (168.84 KB)

顶着强烈的阳光拍了一张,那云彩好象也和我们一样在爬坡啊,有意思,呵呵。。

DSC_0423.jpg

TOP

可能因为一帆风顺36计之外的美男记使的太出色,得到的回答太干脆,后来上车后就打了个盹儿。谁知后来,流浪的狼和塔那又搭上话了,哎呀,美女的魅力是无穷的,不管他是汉族的美女,还是哈萨克族的美女,帅哥对美女的免疫力就是差啊! 等到一帆帅哥醒来后,看见狼和美女在聊天,一帆赶紧又求证了下刚才的结果,这回得到的回答是,“我要先跟我妈妈说,看她同不同意。”  “骑马我骑得也不好,可能教不了你们!”  “刚才不是都说好的吗? 怎么现在又变卦了?”  一帆纳闷,把脸转向狼那边,狼也看着一帆,没有给出什么解释! 快到白哈巴的时候,塔那就下车了,我们都和她挥手道别,“再见了”,我奇怪的是,同样都是喊的再见,怎么有的人喊的再见和其他人喊的声音就是不一样呢!

一帆后来质问狼,你对人家塔那说了啥,怎么先开始别人都答应好好的,怎么都变卦了? 狼很无辜的说,没说啥啊! 抱歉哈,我这个证人也睡着了!  后来的几天里,一帆多次提起过这事,呵呵。。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15 19:11 编辑 ]

DSC_0426.jpg (190.71 KB)

快到白哈巴景色越来越好,山坡下的河流就是中哈界河

DSC_0426.jpg

DSC_0433.jpg (178.68 KB)

DSC_0433.jpg

DSC_0435.jpg (168.64 KB)

DSC_0435.jpg

TOP

小野GG教的些东西很受用啊

TOP

到了白哈巴太阳就要落山,为了先找住处,错过了机会,结果第二天早上都是阴天也没有日出。

不但天公不作美,而且也遇到贼。住处安顿下来,大家拿上家伙出去拍PP,我看有人回去了,我才回去的,住处的房门紧锁,心想肯定有人在前面山庄吃饭,俺肚子早就饿了,要不是为了拍PP才不会虐待它呢。饭厅不大,除了我们的同伴还有其他人也在用餐,我们队伍的人逐渐都回来了,打算坐到里面一张大台上,我顺势把背在身上三脚架放在最里面的靠背椅上,人出去方便,等我回来,我们的人已经由里桌转到最外面一张台上,我跑去里桌看,三脚架已经没有了,问服务员,她说没看见。来白哈巴的不是驴友就是摄影一族,我们坐的班车刚一到村口,就看见村口的山坡上聚集了很多人在摄影,绝大部分都把三脚架支上了,足见三脚架的作用。才一小会儿,我们的人还在旁边,就敢顺手牵羊,为了达到小小的目的,那胆子也太大了! 这三脚架贵到不贵390元,还是器材店打特价的时候买的,风行有好几个都是买的那款型号的脚架,物超所值。想用,又自己不买,不背,就知道偷,这种人真恶心,本来想着出来玩的经济条件都还不错,也都是属于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结果放松了警惕,唉,,真是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啊!

吃过饭,郁闷的回房,只听见我们隔壁房间比较热闹,好奇的过去看看。原来是格格,一帆,狼和两陌生人在聊天,先听他们聊着,慢慢的对这两个人有了了解。原来他们俩儿是旅行社的司机和导游,这回出来带了一摄影团,专门到这边来摄影来的,摄影团的人员都来自全国各地,线路从哈巴河县的红叶林,白沙湖,白哈巴,到喀纳斯,禾木,布尔津的五彩湾,木垒胡杨,从去的地方看,全部都是一流的风景,而且都有丰富的题材,如果拍的好的话,出个把好作品获个奖啊什么的,对他们那帮专业级色友来说,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司机这个人不仅健谈,还有北方人固有的热情,豪爽,30出头的年纪,1米8以上魁梧的身材,浓眉大眼,目光炯炯有神,脸部轮廓分明,以及黝黑的皮肤更增加了男人的阳刚之美,不象我们这几个南方人细皮嫩肉的。有帅哥在,自然少不了美女粉丝们的热情捧场,好家伙,帅哥对面一下坐了一排MM。先打住,让我们先做个日常的总结归纳,一般MM见到帅哥都会有以下表现,要么眼睛发亮,要么发呆,要么脸颊绯红,要么说不出话,要么走不动路,最严重的,要属花痴一级的,哈喇子已经挂到嘴角了。我发现坐帅哥对面的MM,除了最后的两种表现外,其他的表现均有征兆。唉,,足以见得,那个看似像少数民族,其实是汉族的帅哥司机,有多大的杀伤力!!

帅哥教我们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俄语说,你好,再见,我爱你等等之类的话,我们当时都还学的像模像样的,可后来估计全忘了。我也就是会说一句俄语的再见,还是小时候我妈教我的。帅哥说话声音洪亮,可普通话听起来有点怪怪的,这下我忽然明白为什么了。不管是上面说到的哪种语言,都有好多的卷舌音,当他改口说普通话时,不自觉的把卷舌音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可能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乡音难改吧,呵呵,这样更显得真实,不是吗?帅哥说话时,脸上总是面带微笑,不知道是他原来一惯这样呢,还是见到对面坐的一排MM,心情特高兴才表现的这样,可是后来发现对GG说话是也是这样,哦,,事实终于把后一种猜测排除了,呵呵。。

大家谈得兴起,把各自的酒肉都拿出来,有伊力特,五香牛肉,叉烧,豆豉鱼,韩国泡菜等等,当然还有MM中意的咖啡,往煮沸的咖啡里倒上醇香的伊力特,哈哈,美酒煮咖啡,表面上看我们这帮人好象挺自虐的,其实享受,浪漫谁都会呀,甚至还有一点小资。司机和导游一上来就是两杯白酒倒肚子里,那一杯至少有一两多啊,这架势,要么他们酒量大,很能喝,要么就是一种策略,好在我们5个男的都可以整点,没事,喝点睡觉暖和,何况俺晚上还在小木屋外露营呢。男人烟可以不抽,酒不能不喝,推杯换盏,觥筹交错,这也是社交,应酬,女人们不懂,否则社会上也不会为这事发生那么多的争吵。司机后来喝高兴了,还提起了他和他老婆的恋爱经历,帅哥到是一脸的兴奋,MM们那是既羡慕又嫉妒啊,空气中仿佛起了一层雾,那个雾酸的。。。  对了,味道有点像韩国泡菜。

DSC_0447.jpg (162.66 KB)

清晨的白哈巴

DSC_0447.jpg

DSC_0466.jpg (172.94 KB)

天气不好,又急着要走,所以也就在村口拍了下

DSC_0466.jpg

TOP

考虑到现在气温比较低,如果按原计划,徒步喀纳斯西线,可能会遇到暴风雪,所以原定计划要改,至于怎么改还要看是否能在这种天气里露营,要做实验,有4个自愿当实验品的,我自然是逃不掉了。谁愿意挨冻啊,俺也不傻,为了晚上能睡的好,睡的香,准备工作是要做充分的,热了脱衣服容易,冷了,冻醒了穿衣服就难受了,到凌晨最冷的时候,气温可能会到零下。我去别人当地村民家里租了件军大衣,说我们今晚在我们屋外做尝试性露营,如果不冷的话,会向他租10件军大衣,租至少两天,开口要50,这么忽悠了下,只要我20了。

阿兴同我睡一个帐篷,他把“第一次”给了我,我没啥好激动的,且说,“我会负责的,哈哈!”    他还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昨天晚上一只母狗围着我们帐篷叫了一晚上,真烦,吵得人都没睡好!”  俺一脸坏笑的回答道:“连人家性别都摸清楚了,老实说,你对人家做了啥?”  我睡得到是很香,真的是一点也不冷,可能比在屋里盖被子睡还暖和,阿兴,阿娟,anny,他们三个好象睡得有点冷,不是太好。 我租大衣时候问过他们好几遍了,他们就是不要,我就差没说,“大爷,大妈,小姐,太太,你们就租件军大衣吧,你们就行行好吧。”

装备还是差了些,人也多,山里又下雪,唉,看来喀纳斯西线的徒步计划要取消。经过昨天晚上MM们使的美人记和GG们灌的迷魂汤,帅哥司机和帅哥导游还没跟车上的乘客商量就答应把我们送到喀纳斯,看来还是美女计比美男计好用啊,难怪三十六计里只有美女记没有美男计啊!   车上的摄影团友到还没说啥,都挺宽容的,相反我们坐车上到还觉得不自在,不太好意思,还是格格大方,到前面唱了首歌调节下气氛。

到喀纳斯找了家地地道道的村民家,住上了小木屋,屋内还有炉灶,烧材的,可以取暖,也可以自己煮东西吃,由于西线的徒步计划取消,我们剩下好多FB物资,那么多东西要快点吃掉! 饭毕,去喀纳斯三湾拍PP。

DSC_0475.jpg (167.94 KB)

鸭泽湖边渐近的马队

DSC_0475.jpg

DSC_0479.jpg (165.61 KB)

来幅全景

DSC_0479.jpg

DSC_0480.jpg (159.95 KB)

拉近点

DSC_0480.jpg

DSC_0483.jpg (141.53 KB)

那POSE摆的,叫一酷~~~

DSC_0483.jpg

DSC_0485.jpg (141.19 KB)

来个侧面的

DSC_0485.jpg

DSC_0496.jpg (173.58 KB)

刚跳跃完,走回来准备看阿宗拍的PP,结果被我喀嚓了一下

DSC_0496.jpg

DSC_0497.jpg (173.67 KB)

跳的高啊

DSC_0497.jpg

TOP

景区的区间车还是很方便的,从喀纳斯到贾登峪途经鸭泽湖,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

DSC_0515.jpg (177.4 KB)

这张神仙湾是在它对面的山坡上拍的,可惜没好的光线

DSC_0515.jpg

DSC_0514.jpg (178.05 KB)

喀纳斯不仅是摄影家的天堂,普通游客也络绎不绝,光线好的时候,拍出来PP还是很温润吧

DSC_0514.jpg

DSC_0537.jpg (249.17 KB)

到月亮湾了,在观景台上人太多,我们几个又爬上了对面的小坡接着拍

DSC_0537.jpg

DSC_0539.jpg (153.21 KB)

光线总是很奇特,好好利用它,效果不同,表现的东西也不一样

DSC_0539.jpg

DSC_0540.jpg (196.35 KB)

这样的月亮湾才是色彩丰富的月亮湾,有我想要的东西

DSC_0540.jpg

TOP

传PP很快,很容易,关键是要旅行中间原汁原味的和那些有意思的事情拿来与大家分享,这个需要时间。

DSC_0550.jpg (181.42 KB)

卧龙湾全景。三湾处在两边的高山峡谷中,这个时候太阳已经没有角度补足卧龙湾的光线

DSC_0550.jpg

DSC_0551.jpg (150.95 KB)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DSC_0551.jpg

DSC_0562.jpg (127.09 KB)

有看上这为帅哥的MM给我打电话哈,我不收中介费~~

DSC_0562.jpg

DSC_0563.jpg (137.49 KB)

有GG打电话给我吗?

DSC_0563.jpg

TOP

原帖由 不和尚 于 2007-10-15 22:06 发表
看到第2页了,很多照片的颜色表现都显得一陀一陀的,不清晰,ps了嘛,还是你调的像素太低了呢?


和尚,是哪几张啊? 人像还是风景啊? 我的像素值没调到最大,是Middle的,2896*1944,其他设置都调的是最高档。

除了前面的几张人像尝试了下磨皮,亮白,反转片,其他风光片和后来的都改了个大小加了个框。 先开始用其他的工具批量修改文件显示大小,弄的不好,后来换成用光影魔术手处理大小才不会失真。

唉,为了这次出来能拍个好片片,留个纪念,特地买了相机,镜头,可后来镜头被摔烂了,摔过的镜头对焦都对不了,取景器里看的都是黑的,拿去修理,换了好几个重要的部件,齿轮座,马达,光圈垫。

修了的东西怎么能跟新的比呢,说实话我也不是个太计较的人,能有新的80%我就很开心了。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16 15:03 编辑 ]

TOP

第二天早上上观鱼亭路过喀纳斯河,起晨雾的喀纳斯河如梦如幻。

DSC_0602.jpg (153.54 KB)

DSC_0602.jpg

DSC_0605.jpg (155.69 KB)

DSC_0605.jpg

DSC_0598.jpg (129.18 KB)

即使在等车也没闲着

DSC_0598.jpg

TOP

上观鱼亭台阶很多,边走边拍,可也没觉得累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16 14:00 编辑 ]

DSC_0671.jpg (169.85 KB)

DSC_0671.jpg

DSC_0676.jpg (158.92 KB)

DSC_0676.jpg

DSC_0690.jpg (130.91 KB)

看水面上留下的印记,难道是“水怪”留下的吗?

DSC_0690.jpg

DSC_0721.jpg (154.75 KB)

DSC_0721.jpg

DSC_0718.jpg (156.39 KB)

这张我特地把有着几何形状的栏杆加进来,不仅没有破坏画面,反而给画面带来伸展的感觉,大家觉得呢?

DSC_0718.jpg

TOP

我们从观鱼亭沿着马道走下来,时间很充分,只要细心观察,都会有好的收获

DSC_0734.jpg (205.76 KB)

马道绕过一片树林向下

DSC_0734.jpg

DSC_0755.jpg (158.9 KB)

斜坡上满是狗尾巴草,这两支靠的很近

DSC_0755.jpg

DSC_0756.jpg (160.26 KB)

把焦距拉长,向前伸,焦点落到树林上

DSC_0756.jpg

DSC_0760.jpg (175.27 KB)

从坡下向坡上仰望,天好蓝,云彩很随意,远处狗尾巴草随风摇曳

DSC_0760.jpg

DSC_0768.jpg (157.79 KB)

上观鱼台的公路沿山坡盘旋

DSC_0768.jpg

TOP

继续下观鱼亭的徒步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16 14:30 编辑 ]

DSC_0772.jpg (167.92 KB)

汽车上坡,我们下坡

DSC_0772.jpg

DSC_0777.jpg (160.18 KB)

人没动,到是云彩在动,阳光只是配合着

DSC_0777.jpg

DSC_0799.jpg (197.4 KB)

在面阳的坡上,灌木能够活下来,这棵有着顽强生命的树看着过往的车,有着物似人非的惆怅

DSC_0799.jpg

DSC_0798.jpg (221.03 KB)

灌木丛里躺着的是它的伙伴,现在它的生命力虽然顽强,可5年,10年,20年后呢?

DSC_0798.jpg

DSC_0778.jpg (101.7 KB)

天空中忽然出现了一大片云彩,太阳被阴霾笼罩着,但是稍有缝隙,阳光就能穿透云层

DSC_0778.jpg

TOP

原帖由 咖啡 于 2007-10-16 13:25 发表
漂亮是色彩!你的光圈是调整到多少呢?


先开始光圈值比较乱,一般站一个角度拍摄,用光圈优先,会尝试几种不同的光圈值大小,一个是积累经验,一个是通过看LCD对几张照片进行比较,训练眼睛的分辨能力。所以构图的速度比较慢,特别是人像摄影,需要对“模特儿”拍摄两三次,好在模特都特宽容,还挺配合。所以俺的PP里,拍得人像比较多,在那么好的风景里,当然要多留点值得回忆的东西。

后来听一帆大师说,拍风光片,光线不是太强或者太暗的话,一般F8就行,这时候拍出的片清晰度最高。

TOP

通过多拍,多尝试,多请教,慢慢的找到些感觉。

站在最后一个上坡上向下俯视图瓦新村,心情顿时舒畅许多。

DSC_0804.jpg (130.35 KB)

小逗号~~~

DSC_0804.jpg

DSC_0826.jpg (172.71 KB)

在山下,小河边的几幢小木屋,深深的吸引了我。那是电影里田园般的生活吗?

DSC_0826.jpg

DSC_0812.jpg (167.33 KB)

DSC_0812.jpg

DSC_0833.jpg (172.27 KB)

他们都走到下面了,只有我还在等,还在拍

DSC_0833.jpg

DSC_0837.jpg (146.05 KB)

终于下到平地了

DSC_0837.jpg

DSC_0838.jpg (182.33 KB)

DSC_0838.jpg

TOP

时隔几个小时,我再次来到喀纳斯河的桥上,焦点落到远处树尖上,数次按下快门,拍下了喀纳斯河亮丽的一面。

DSC_0842.jpg (148.9 KB)

DSC_0842.jpg

DSC_0843.jpg (151.44 KB)

DSC_0843.jpg

DSC_0844.jpg (161.4 KB)

DSC_0844.jpg

DSC_0845.jpg (161.85 KB)

DSC_0845.jpg

TOP

我们住的地方,就和这样的小木屋差不多

DSC_0848.jpg (175.38 KB)

DSC_0848.jpg

TOP

原帖由 深圳徕卡 于 2007-10-16 15:34 发表
小丑的用心之作,  顶 !

只要多到这样的天堂磨练几次, 进步绝对会刮目相看的.



谢谢,徕卡大师。 多关照下小兄弟呀,呵呵。。

TOP

从观鱼亭走下来,收获不小,人好累,我跟阿兴的脸,晒的红的像个关公,等回来的时候说不定就变成了张飞! 唉,大男人,黑就黑点吧,再咋黑,也黑不过“非洲小白脸”和老黑,那两人可是掉到碳渣滓里都找不到。

中午,下午的光线还不错,其他人又到三湾去拍了。我,阿兴,狼三人饿的不行,找旅馆的老板娘给我们做了新疆的抓饭。等我们吃完,太阳差不多快下山了,再去三湾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商量好,准备沿喀纳斯河的栈道走去喀纳斯湖后。没想到,黄昏的喀纳斯河也是异常的美丽,有意外的收获!

这组PP的第一张,我最喜欢,我把2MB多的原片,放到服务器上,有想做桌面的不防下载下来。(我的电脑是宽屏幕的,不是普通电脑屏幕大小,所以没改成普通桌面大小)
地址: http://220.231.180.193:8080/download/DSC_0852.zip

DSC_0852.jpg (129.65 KB)

蓝天、白云、夕阳下的金色松林映衬在水里非常漂亮,水面开阔,有明暗对比,有层次感

DSC_0852.jpg

DSC_0854.jpg (139.17 KB)

远处有一帮搞摄影的朋友,很投入,凝神屏息,生怕自己打破这份宁静

DSC_0854.jpg

DSC_0859.jpg (166.34 KB)

前面就是喀纳斯湖口的位置

DSC_0859.jpg

DSC_0871.jpg (145.3 KB)

河水幽蓝,绿树丛中一棵金色的落叶松显得格外抢眼

DSC_0871.jpg

TOP

告别美丽的喀纳斯,我们骑在马背上,向禾木进发。

与昨天从观鱼亭下来景色不同的是,地面植被的不同,昨天下来的那面属阳坡,以灌木居多,而从喀纳斯上黑湖的这段路,地面是苔藓层和高山草甸居多,而且人也在骑马,又可以拍些好PP了。

DSC_0878.jpg (143.23 KB)

狼骑在马的身上,马还很听话,哈哈

DSC_0878.jpg

DSC_0882.jpg (160.27 KB)

阿娟,你裹得好严实啊,呵呵。。

DSC_0882.jpg

DSC_0888.jpg (140.14 KB)

人的精神不错,马的姿态也不错

DSC_0888.jpg

DSC_0945.jpg (159.75 KB)

把帽子背过去就对了

DSC_0945.jpg

DSC_0955.jpg (141.92 KB)

牵马徐行

DSC_0955.jpg

DSC_0927.jpg (150.73 KB)

这是我们的马夫叫巴哈,才18岁的小伙儿,人挺不错的

DSC_0927.jpg

TOP

下面都是上山的风景了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17 12:33 编辑 ]

DSC_0891.jpg (144.71 KB)

全部都是落叶松

DSC_0891.jpg

DSC_0895.jpg (174.56 KB)

在风景如画的地方牵马徐行,的确是一种享受,正是有了人物,画面才更加生动

DSC_0895.jpg

DSC_0898.jpg (209.23 KB)

我们在密林间穿梭,阳光斜射进来,清新的空气里能够闻到泥土的气息

DSC_0898.jpg

DSC_0901.jpg (221 KB)

这株落叶松倾斜的角度好大,难道地上的枯木就是这样而来的吗?

DSC_0901.jpg

DSC_0913.jpg (208.57 KB)

其实在山坡上拍照,构图是容易的,由于山坡的倾角,拍出来的东西有很多都是经典的对角线构图

DSC_0913.jpg

DSC_0915.jpg (142.02 KB)

阿娟一路上都是这么孜孜不倦的,我这张PP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DSC_0915.jpg

DSC_0928.jpg (221.17 KB)

父亲的背影朱自清可以做篇好文,密林间马队的背影也可以引发人的联想

DSC_0928.jpg

DSC_0941.jpg (178.47 KB)

落叶松也有自己整齐的列队

DSC_0941.jpg

DSC_0958.jpg (179.8 KB)

在这美景之下,人懒洋洋的,马也是

DSC_0958.jpg

TOP

过了山脊,路好走多了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16 18:02 编辑 ]

DSC_0964.jpg (179.51 KB)

放牧用的马圈还在,马却不在,给人一种人去楼空的惆怅,短暂的秋天就要过去,冬天即将来临

DSC_0964.jpg

DSC_0967.jpg (162.03 KB)

近处的草甸踩上去很软,一小坨一小坨的像沼泽.天空的云彩有点像毛茸茸的小狗狗

DSC_0967.jpg

DSC_0968.jpg (186.29 KB)

看清楚了,是车辙,我想大概是牧民转场放牧而留给草地的纪念

DSC_0968.jpg

DSC_0973.jpg (144.58 KB)

云彩很可爱,像棉花糖,呵呵。。

DSC_0973.jpg

TOP

太阳一落山雪就开始下,一个晚上断断续续,早晨起来,积雪已经很厚了,最深的地方到膝盖,一般都在小腿肚子的高度。

因为蒙古包里有炉子能生火,虽然外面下着雪,但是蒙古包里却很暖和,100元一晚,已经是最低价格了,我们一路徒步问别人价格时,不是150就是180,最贵的200。蒙古包的老板向我们吹嘘说,最贵的300元一晚都有人住。 蒙古包里睡上我们10个人再加三个马夫还有空地儿,男女混在一起睡大通铺,我一躺下就能睡着,至于其他人讲了什么甜蜜、柔情的悄悄话没有,我可是啥都没听到,唉,又是个遗憾,哈哈!

作为驴友,一不怕苦,二不怕脏,这是起码的要求,好在我们也没有受多大的罪,这样的生活全当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作为当代的年轻人,能够做到有福也能享的,差不多人人都没问题,但是能够做到有苦也能吃的,却为数不多。根据外物的条件,及时调解人的心态,能上能下,做起来并不轻松! 当很多年以后,想起这一幕的时候,如果脸上还能出现幸福的堆笑,那么此时此刻的经历就是有意义的!

DSC_0987.jpg (117.58 KB)

那匹白马在风雪中饥寒交迫,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显得马更加削瘦,楚楚可怜

DSC_0987.jpg

DSC_0990.jpg (118.21 KB)

这张阿娟有点女侠的味道,呵呵

DSC_0990.jpg

DSC_0992.jpg (117.79 KB)

冷啊~~~

DSC_0992.jpg

DSC_1001.jpg (230.01 KB)

看到了炊烟顿时就觉得温暖了

DSC_1001.jpg

DSC_1004.jpg (195.21 KB)

天依旧是那样的阴郁,人和马都默默前行

DSC_1004.jpg

DSC_1011.jpg (242.4 KB)

坡很陡,下禾木白桦林渐渐多起来

DSC_1011.jpg

DSC_1019.jpg (236.51 KB)

在白桦林的落叶中有条蜿蜒的路

DSC_1019.jpg

TOP

哈哈,该上禾木的片片了。

DSC_1075.jpg (223.8 KB)

山色簇拥

DSC_1075.jpg

DSC_1089.jpg (175.25 KB)

乌云也壮丽

DSC_1089.jpg

DSC_1113.jpg (215.02 KB)

树影朦胧

DSC_1113.jpg

DSC_1116.jpg (183.85 KB)

炊烟起来了

DSC_1116.jpg

DSC_1129.jpg (198.02 KB)

自己拍下自己的影子

DSC_1129.jpg

DSC_1131.jpg (200.87 KB)

根部裸露还能那样挺拔

DSC_1131.jpg

DSC_1140.jpg (142.4 KB)

偷拍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DSC_1140.jpg

TOP

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地上,屋顶都是积雪,虽然很薄,但是气氛已经有了,赶紧爬到对面的山坡上。可惜是个大阴天

DSC_0002.jpg (149.69 KB)

为了不影响别人,我没有跑到坡下仰拍

DSC_0002.jpg

DSC_0011.jpg (182.45 KB)

太阳还没出来,天很阴,没事拿狗当靶子。这狗在找昨天藏的肉包子

DSC_0011.jpg

DSC_0031.jpg (137.34 KB)

还没昨天拍得好,遗憾啊!

DSC_0031.jpg

TOP

对面的山坡上其实有点逆光,我想找个顺光和侧光的角度拍,就先回来了

DSC_0062.jpg (164.17 KB)

这家的烟才升起,唉。。。

DSC_0062.jpg

DSC_0081.jpg (172.22 KB)

DSC_0081.jpg

DSC_0102.jpg (150.9 KB)

DSC_0102.jpg

DSC_0123.jpg (218.44 KB)

DSC_0123.jpg

DSC_0151.jpg (155.86 KB)

DSC_0151.jpg

DSC_0153.jpg (192.03 KB)

DSC_0153.jpg

DSC_0156.jpg (169.38 KB)

DSC_0156.jpg

DSC_0162.jpg (156.64 KB)

DSC_0162.jpg

DSC_0163.jpg (147.08 KB)

DSC_0163.jpg

DSC_0165.jpg (143.81 KB)

DSC_0165.jpg

DSC_0169.jpg (160.64 KB)

DSC_0169.jpg

TOP

由于我,格格,蓝蜻蜓没骑马,包了辆车,赶五彩湾的落日,我们运气好,刚好赶到了

DSC_0177.jpg (158.34 KB)

夕阳,五彩岩石,河流,白桦林题材很丰富,很美

DSC_0177.jpg

DSC_0178.jpg (167.55 KB)

DSC_0178.jpg

DSC_0179.jpg (165.36 KB)

DSC_0179.jpg

DSC_0180.jpg (131.04 KB)

夕阳的色温很好,人的状态也不错

DSC_0180.jpg

DSC_0182.jpg (125.4 KB)

DSC_0182.jpg

DSC_0183.jpg (125.15 KB)

这张PP好真实

DSC_0183.jpg

DSC_0188.jpg (138.13 KB)

DSC_0188.jpg

DSC_0189.jpg (149.43 KB)

这张我最喜欢

DSC_0189.jpg

DSC_0198.jpg (173.78 KB)

DSC_0198.jpg

DSC_0205.jpg (148.37 KB)

DSC_0205.jpg

DSC_0207.jpg (145.15 KB)

DSC_0207.jpg

TOP

接下来是五彩湾的夕阳和火烧云了

DSC_0212.jpg (107.78 KB)

DSC_0212.jpg

DSC_0213.jpg (88.16 KB)

光圈逐渐打小

DSC_0213.jpg

DSC_0228.jpg (94.76 KB)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剩下火烧云

DSC_0228.jpg

DSC_0230.jpg (94.71 KB)

强制闪光,把近处的专业色驴加进来,呵呵

DSC_0230.jpg

TOP

从布尔津到乌尔禾200多公里,包17座依维柯,目的节省时间赶到克拉玛依坐最晚班车到乌鲁木齐,顺便去乌尔禾的魔鬼城。

DSC_0237.jpg (134.64 KB)

DSC_0237.jpg

DSC_0239.jpg (151.9 KB)

大隔壁上的电线杆都很壮观

DSC_0239.jpg

DSC_0244.jpg (113.79 KB)

电线杆上没电线,问司机,他说都埋地下了

DSC_0244.jpg

TOP

乌尔禾的魔鬼城最好还是要买票从正门进,里面很大,不管是自驾还是包车,一定要有车。不是随便一个“小土包”都能上的,安全第一啊!

DSC_0258.jpg (184.18 KB)

DSC_0258.jpg

DSC_0266.jpg (119.39 KB)

一会儿向右

DSC_0266.jpg

DSC_0268.jpg (147.55 KB)

一会儿向左,整齐划一,哈哈

DSC_0268.jpg

DSC_0279.jpg (173.24 KB)

这S形,能和芙蓉姐姐的“S形”有的一拼,呵呵。。

DSC_0279.jpg

DSC_0280.jpg (178.83 KB)

芙蓉姐姐双S,你行吗?

DSC_0280.jpg

DSC_0282.jpg (114.38 KB)

就这张还行

DSC_0282.jpg

TOP

前面提到的那个帅哥司机,不仅人长得帅,而且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职业司机。一般旅行社的司机,把团员拉到景点后,其他人去玩,司机就在车上睡觉,看看报纸打发漫长无聊的时间,看书的都很少。那司机够厉害的,看的还不是一般的书,而是原版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那种自传体的文言文很难懂的,区区几个字,注解要往往会有一大段。没有直接问,他能读懂多少,不管怎么样,有人能有勇气拿起那样的书认真的去读,这本身已经很了不起,他这个人有着其他一般人身上所不具备的一些特质。从他的身上和好多从外地背井离乡来深圳工作的人身上,都能找到许多的共同点。

其实每个人就像是一本书,根据不同的人生经历,书有厚有薄,有的书当你打开扉页的时候,后面的内容已经知晓的十之八九;有的书你越读越有意思,越到后面高潮迭起。旅行的乐趣在于你可以遇到有趣的事,有趣的人,当然也可以顺便翻翻别人的“书”。

这次旅行遇到一台湾的驴友,三十出头,是搞野生鸟类研究的,一个月的时间只有一周的时间在台北办公室,其他时间都在山区做鸟类科学研究。我们是在喀纳斯认识的,那天大早,在固定的站台等车准备去拍神仙湾的晨雾,第一班车还有半小时才发班,站台的三两个人等不及,雇上一辆小车拉我们到神仙湾,当时只是认识,没怎么说话,毕竟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遇到的陌生人,谁都有戒备心。第二次见到是在小黑湖的蒙古包前,他雇了两匹马一个马夫,天下着雪,在雪地里徒步,我们互相认出了对方,我们一起从黑湖徒步到禾木。下到禾木,我们不是住到一起,我们在禾木呆了两天,第二天下午出去拍照回来又碰到他,他还没走。问他的行程,他本来想去富蕴的可可托海徒步,后来听别人说,那边下雪了,不适合徒步。我说我们要去布尔津的五彩湾,乌尔禾的魔鬼城,先返回乌鲁木齐再去吐鲁番,他欣然接受。

三次的偶然相遇,说明我们还是有点缘分的。一般台湾人不管男的女的,很多都是那种大腹便便,走哪FB到哪,走哪都趾高气昂的那种,他给人的印象是比较随和,豁达,能吃苦耐劳,喜欢摄影,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对于陌生的事物很好奇。说起好奇,我也很好奇啊! 为什么他会一个人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是出于工作目的还是自己个人爱好?他怎么样看待新疆这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作为一个普通的台湾人,他怎么样看待大陆的,他以及他周围的人都认同一个中国吗?在他们看来,大陆和台湾如果三通是利多还是弊多?对于台湾的老百姓有哪些方面的担心和顾虑?在几年前,为什么国民党会下台,民进党会上台?你的工作具体的职责范围都有哪些?在野外主要做些什么?在野外有没有遇到猛兽?你们的科研经费从哪里来?是否有把科研的成果转化成商业成果?台湾的年轻人是不是生存压力很大,薪资待遇一般怎么样,房子多少钱一平米?爱情对于台湾年轻女性的重要程度如何?一般的择偶标准怎么样?好象在台湾适龄男子都要服兵役,你有服吗?怎么服役,什么时候服役?服役是否浪费青春大好时光,你觉得有必要吗?

能从一个极其平凡的视角来审视一些问题,我觉得这样更真实,更有说服力。唉,已经好久没听别人跟我讲过故事了,这回好容易逮着个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当他讲到“抓鸟”和服兵役的经历时,我听的很入神,结果搞的晚上都没休息好,第二天早上都爬不起来,嘿嘿。。

DSC_0313.jpg (137.13 KB)

这是他特地从台湾带来的布袋戏木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岸文化同属一脉

DSC_0313.jpg

TOP

从禾木我们包车回布尔津时,搭乘过一个摄友,她刚好就是吐鲁番人,她极力向我们推荐吐峪沟,说来吐鲁番一定要去吐峪沟,那里有保存最完好的维族村落,千百年来一直维持那个样子,是驴友,摄影家所喜欢的地方。

为了方便大家,上网找了些比较全的资料。


吐峪沟在新疆鄯善县境内的火焰山中段。东距鄯善城约46公里,西距吐鲁番市约47公里,西南距离高昌古城约13公里,位置优越,是延绵二百里的火焰山各个峡谷中历史文化最为悠久、自然景观最为雄奇壮美的峡谷。

吐峪沟大峡谷北起312国道旁的远古村落苏贝希村,南至吐峪沟乡古老的麻扎村口。从北到南,大峡谷长8公里,平均宽度约1公里。大峡谷中有火焰山最高峰,海拔831.7米。大峡谷从北向南把火焰山纵向切开,色彩分明的山体岩貌清晰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万分、拍案称奇。峡谷南北两端,原为悬崖峭壁,无路可走,现有左岩半山腰的一条公路相连。吐峪沟大峡谷是中国西部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 19世纪以来,吸引了俄、德、英、日等国探险家的目光。有人说,吐峪沟大峡谷的诞生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文化碰撞后才断裂成形的,东西方文明沿着丝绸之路在这里发生剧烈碰撞以后,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再次在此碰撞。这里不仅有怪石磷峋、沟谷纵横的峡谷风光,而且还有开凿于两晋十六国时代的吐峪沟千佛洞;不仅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大寺,而且还有建筑布局互相环绕的藏传佛教大寺院遗迹。壮美的峡谷、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蕴涵、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渊远流长的黄粘土文化、翠绿的葡萄园风光,构成了吐峪沟大峡谷神秘、独特、奇异的风景。

吐峪沟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六七百年前的远古时代。在吐峪沟村西南四、五公里的戈壁滩上,可见微微隆起的沙丘,沙丘表面上曾发现过远古居民打制的石器。沙丘下,是距今两千六七百年的古代吐峪沟居民墓地,在那里曾出土过造型独特、寒光闪闪的铜器,显示出久远而古老的历史文明。

吐峪沟大峡谷周边,古迹密布,处处闪烁着西部文明的光芒。在大峡谷北出口河谷西岸,有庞大的姑师人的墓葬区,考古界称为苏巴什战国二号古墓群。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里曾发掘出土了大批与楼兰美女齐名的苏巴什美女干尸及珍贵文物,轰动了考古界,这些珍贵文物现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吐鲁番地区博物馆。大峡谷南出口向东约15公里,有新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艺术发源地之一,民族文化艺术之乡鲁克沁镇(即唐代的柳中县);再向东40公里,有世界上唯一与城市相连的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

吐峪沟麻扎村,位于大峡谷南沟谷,是新疆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它分布在绿塔耸立的清真大寺四周,约有百十户人家。这个村庄,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用维吾尔语交际,信仰伊斯兰教,穿着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走亲访友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毛驴车。这里生活的人们,脸上始终洋溢着平静、自足、幸福的神情,给人以纯朴、悠闲、与世无争的美好印象。徘徊在峡谷底处的村落中,仿佛置身于人间的世外桃园,令人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和人生的烦恼。那溪边穿着鲜亮的民族服饰洗衣的妇女,那坐在古老的桑树下头戴花帽怡然自得地乘凉的白胡子老人,那在如时光隧道的卷顶窑房下散步的蒙纱老妪,那跟着游客追逐嬉闹的天真无邪的维吾尔族儿童,只要进入视野,总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在古老的村落中,独具特色的居民,处处闪烁着古老的“黄粘土文化”的光芒。从那最具特色的古老的黄粘土建筑可以看出,那里的维吾尔族居民,继承了两千多年来用黄粘土建造房屋的传统习惯。房屋建筑均是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一层的,也有两层以上的;有独立成房的,也有连成一片的。吐峪沟大峡谷南沟口东西两岸山坡上现存的造型优美、鳞次栉比、绵延不断的古老民居,现存历时最长的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民宅还是千年前的佛窟,都是用黄粘土土坯建造。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20 20:13 编辑 ]

DSC_0321.jpg (155.33 KB)

背后是大麻扎,维语墓地的意思

DSC_0321.jpg

DSC_0328.jpg (191.34 KB)

我猜想对于他们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一个是水,另一个就是宗教信仰吧。

DSC_0328.jpg

DSC_0334.jpg (167.2 KB)

刚做了猜想,马上就被否定了。古代文明同现代文明的对比,有意思

DSC_0334.jpg

DSC_0340.jpg (154.32 KB)

把自己祖先,宗教领袖的墓地让外族的人随便就可以参观,多少有些不理解啊

DSC_0340.jpg

DSC_0344.jpg (166.83 KB)

从坡上下来偶然间从“天窗”里拍到这一幕,5口人每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

DSC_0344.jpg

DSC_0359.jpg (140.32 KB)

不管是汉族还是维族,不管是城市还是千年古村,一样要落实国家政策啊!

DSC_0359.jpg

DSC_0363.jpg (194.97 KB)

水利灌溉设施虽然简陋,但很实用

DSC_0363.jpg

TOP

吐峪沟内的千佛洞到了这里才知道,临时决定去看看。来这儿的人很少,显得很幽静,难得啊! 根据路牌指引沿着栈道一路徜徉在峡谷之中,沿栈道而上,在洞口遇到一维族中年人,头戴维族小帽,红脸,有些胖,安然坐在毛毯上,右手边一本“精通汉语900句”。这一路上来,也和几个村里人说过话,我们说话,他们能听懂,但是他们说话我们就不懂了。
“这里也收门票吗?”
“是”
“那我们在下面怎么没看到?”
“门票多少钱?”
“30”
说完,他晃了晃手中的钥匙。 心想应该不是冒牌货,既然都爬上来了,就进去看看吧。

“我们能看多少个洞窟?”
“3个”
听到这里,马上安慰下自己,去莫高窟也看了不到十个窟,有的看已经不错了。

进去后,看见壁画被破坏的很厉害,每个人物的眼睛那块儿都被挖去,听管理员说,是被村里的穆斯林信徒破坏的,人慢慢走出来,心里只有惋惜!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20 21:43 编辑 ]

DSC_0377.jpg (193.78 KB)

这个是吐峪沟内的千佛洞,峡谷气势有些雄伟,忍不住多拍几张

DSC_0377.jpg

DSC_0378.jpg (172.83 KB)

木梯一直向上,很不结实,枝桠作响

DSC_0378.jpg

DSC_0383.jpg (148.79 KB)

可看的洞窟就3个,管理员一个个打开给我们看

DSC_0383.jpg

TOP

在一本旅游小册子上看到关于迪坎尔村的介绍,沙漠边缘的村庄,柏油路的尽头,有罗卜泊楼兰人的后裔。人民公社说要去罗卜泊,一定会经过这个小村子。

鄯善县迪坎乡迪坎尔村是一个被沙漠裹挟的村庄。新修的柏油公路通到这里就停止了,一条连接文明与蛮荒的路也到此为止。这是鄯善县最南边的一个村庄,绿洲到此戛然而止,好像这里已是大地的尽头。东边是库木塔格沙漠铁色的沙山;向南是罗布泊的无边瀚海;西边的流沙一年四季拍打着脆弱的绿洲;北边虽与绿洲相连,但可以看到流沙一直想把它隔开,使其成为一个孤岛,以图最终把它淹没。村庄就在公路的两边,不管从这条公路上穿过的是什么,村庄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生活方式。
据说迪坎尔村的村民是古楼兰王国的一脉遗民,他们在楼兰王国消亡的时候,迁居于此,村外早已坍塌的大小阿萨古城就是古楼兰人向北迁徙途中的重要驻足之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村民们与楼兰有着十分深厚的联系。有不少人给进入罗布泊探险的外地人当向导为生。长期以来,村民们虽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天然的敏感,他们知道迪坎尔是个响亮的地名。

正是一个被沙漠包围的一个村庄,守着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后的一口坎尔井。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离吐鲁番100多公里以上,我们雇的司机都说,一般很少有人会去那里,他还是两年前来过的,听其他朋友说,前段时间有韩国的旅游团去过迪坎尔村。

我们到的还是有些晚,虽然离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有段时间,但是离落山的时间就很短了。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20 21:42 编辑 ]

DSC_0396.jpg (147.61 KB)

沙漠离村庄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近。人类在这里活动的历史确实很古老

DSC_0396.jpg

DSC_0401.jpg (154.55 KB)

车辙很明显,像我们一样的人也来过这里

DSC_0401.jpg

DSC_0402.jpg (141.7 KB)

这是石器时代的遗址吗?

DSC_0402.jpg

DSC_0403.jpg (142.82 KB)

老官在好奇的眺望

DSC_0403.jpg

DSC_0405.jpg (135.48 KB)

哈哈,被我抓到了

DSC_0405.jpg

DSC_0406.jpg (144.03 KB)

这估计是打谷场,旁边的沙已经堆了好厚

DSC_0406.jpg

DSC_0409.jpg (161.44 KB)

往远处的沙山上走着,留下清晰的脚印

DSC_0409.jpg

DSC_0414.jpg (82.81 KB)

这难忘的一天结束了

DSC_0414.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