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古文明的辉煌与褪色---鲁晋豫纪行(上)

                              古文明的辉煌与褪色


  行程:深圳(9月23日)--山东荷泽--曲阜(孔林)--泰安(泰山、岱庙)--烟台(烟台山)--蓬莱--长岛(九丈崖、月牙湾、林海公园)--威海--乳山(银滩)--高密--青岛(总督府、海水浴场)--
  山西太谷--霍州(鼓楼、霍州州署)--洪洞(广胜寺、大槐树、苏三监狱)--临汾(尧庙、平阳鼓楼)--吉县(壶口瀑布)--运城(盐池、盐神庙、解州关帝庙)--永济(普救寺、蒲津渡遗址、鹳雀楼)--芮城(永乐宫)--
  河南三门峡(大坝、函谷关、虢国博物馆)--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开封(朱仙镇、大相国寺、山陕甘会馆、龙亭、铁塔)--郑州--深圳(10月19日)
 


   鲁晋豫三省位于我国大版图中腹部,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春秋战国后,金戈铁马中原逐鹿,王朝起落豪强争霸,以至庶民涂炭迁徙流离;各族文化冲突揉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渐融会贯通博大精深;被历史长河湮灭或即将消失的古树、古寺、古塔、古墓、古都、古战场、古关隘充分显示了那些年代的灿烂辉煌;你在这里每走一步都有可能惊醒沉睡了千百年的帝王后妃、名臣武将、文人骚客;这里每一座建筑、每一张壁画都能讲述出一个个美丽凄美动人心眩的故事,也有些秘密也许将永久被掩埋在深深的黄土之下...。


                               山    东
   
   9月24日和加壹乘火车T108次到荷泽。荷泽古称曹州,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伊尹、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周、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也是紫贝壳MM的老家;而且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牡丹之乡。
   荷泽的火车站距汽车站挺远,坐三轮车3元。乘汽车去曲阜35元2.5小时。
   曲阜:汉书记载“鲁城东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坐在车上就能看到那短而不高的小山梁,曲阜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虽然曲阜的孔子孟子威名远扬,特别是孔子的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尊为圣学,曲阜又是圣人的出生地,中国儒教的圣地,但临行时在网上对孔府孔庙内的强拉硬拽欺骗钱财的劣行十分反感,加之一到曲阜,我们乘三轮车要去孔府,居然把我们拉到“孔子故里园”,这更印证了上述说法。游玩的好心情荡然无存,我们就只去了孔林。
   孔子父亲66岁,母亲年龄还不到20岁时生了他,由于这不符合封建礼教的规范,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被称为“野合”。他早年丧父,家境衰落。孔子靠了他的悟性,靠了他的坚韧不拔,靠了他对信念和理想的执著,虽四处碰壁颠簸流离,甚至忍讥挨饿,义无返顾地宣传自己以“仁”为中心的思想理论,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死后,因其思想最有利于维护封建政治制度,被历朝历代统治者追捧为治国、治家、治人的法宝。
   孔林:孔子死后,葬在曲阜泗水之阳,洙水之阴。秦汉时期,孔林面积不过一顷,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汉以后,孔林先后重修13次,增植树木5次,增地3次,总面积3000余亩,周围7.5公里,并以高3米,厚1.5米的砖墙护之。孔林是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内埋葬着孔姓后裔。按照孔家的风俗,孔林有四不埋:即不满18岁的人死后不进孔林埋葬;犯了国家王法被判死刑的人不能进孔林;虽是孔姓妇女但已嫁出去的女人不能埋进孔林;出门当和尚者不能埋进孔林。
   “墓古千年在,
     林深五月寒。
     恩沾周雨露,
     仪识汉衣冠。
     驻跸亭犹峙,
     巢枝鸟未安。
     断碑深树里,
     无路可寻看。”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写的。几百年后的今天慕此诗而前去游览的话,细细品味,会与东阳诗人有着同样的感悟。
   孔林内树冠遮天,森森肤寒,品种繁多的林木让人感到孔子思想的厚重广博。林内有坟冢10万余座,历代石仪85对,墓碑400通,乔木42000余株,已延续2400余年,林内树株经历代种植、保护,松柏苍郁,古木参天。在孔子墓前,想着他老人家生前“士农工商”次序的排列,透着对商人的鄙视和不屑;随着时世变迁,“商”在世界在中国在他的老家像瘟疫一样无处不在,四处肆疟。
   曲阜到泰安的汽车,15元1.5小时。
   9月25日,天空阴沉沉的,零星的雨点加上顺着山边溜过来的风,秋意袭人。我们沿着古代帝王们封禅的路线从泰安的岱庙出发。
   岱宗坊是泰山的山门。坊建在台基上,四柱三门式。明隆庆年间巡抚姜延颐、巡按罗风翔等创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建,并篆书坊额。汽车环坊而行,沿柏油马路顺山势缓缓上行,到3路公交车终点红门站变成台阶路,红墙灰瓦脊兽和微微翘起檐角,有了时光返古的氛围;曾几何时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光武帝、东汉章帝、东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乾隆等十二个帝王也是踏着这些石级在仆从们手搀肩扛的帮助下完成与“天”的对话,显示了“天授皇权”的唯一性、合理性。
   由于是原来帝王们行走的御道,路面宽但石阶仅容大半个脚掌;右手边涧水清清哗然而下,当地的市民手提了塑料桶在经石峪罐了山泉水兴冲冲而归;石砌的路和黄沙铺垫的路相间出现;山渐渐翘起,路也慢慢陡峭,入了山,风变的冷峻,汗毛乍起,高处如云似雾中山体朦胧,周围的景物坠入混沌迷茫中。
   过一天门、红门宫、万仙楼(在此买门票80元)、斗母宫、到经石峪。
   经石峪金刚经刻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在2000多平方米缓坡石坪上,刻石的年代和书写的人已不可考(介绍说是北齐时所写),但其犀利的笔锋、遒劲的笔力、如斗的字体,不愧“大字鼻祖”的美誉。经石峪有高山流水亭,春秋战国晋国上大夫于伯牙在此弹琴,泰山樵夫钟子期听而识曲,二人结为知音;钟子期死,伯牙无知音,毅然断弦碎琴,永不弹奏。古时,遇知音肝胆相照,不惜毁琴纪友,这样义无返顾的事情现在可能没有了,也许根本就没了。冷冷的天生出悲悲的心情。哀哉!
   过了水帘洞坊进入柏洞。因此处古柏夹道浓郁遮天,人行其间如在洞中,故称之。要是夏天,走在这浓浓树阴覆盖的柏洞中那才洽意凉爽。
   再行壶天阁、回马岭,路旁的山东大煎饼、青绿水嫩的黄瓜、艳艳的西红柿,忍不住买了狠狠咬着吃,煎饼中泛出淡淡的花生香味,加上黄瓜的清香,赛过生猛海鲜,爽啊!
   登山御道两侧帝王名臣、文人墨客的题字愈来愈多,大概路走的多了累了,休息时感由心发,笔墨伺候一挥而就;人来的稠了,感慨不一,字体各异,经年累月与泰山的道教成就了泰山的文化内涵。
   中午12:00左右到中天门,又名二天门。此处高岭拦壑,土色黄赤,上山的路程就已走了一半。中天门地势平阔,是泰山东、西路的交汇处。站在中天门北望,但见十八盘如天梯高悬;
   这里有清代所建的中天门石坊一座,大门上题有“中天门”三字。是泰山主峰的屏障,至此,无论仰望还是俯瞰,均可获得一种享受。仰望岱顶,莲花峰前危崖万仞,南天门形如天阙。
   在中天门我们稍事休息,继续向上而行。到斩云剑时,雾气如云漫漫荡荡,什么都变的蒙蒙胧胧,人行其中,是常说的仙境吧!
   笔力遒劲内容激励人向上的石刻簇拥着我们,山青水秀中品味着古人现代人和毛泽东的诗句,厚重丰富的中华文化让人胸怀激荡;走完快活三里,来到云步桥。原为木桥,民国时期改石桥;这里林木盛盛云笼雾罩,从岱顶奔流而下的众溪飞瀑下泻,珠溅玉碎,游人在此驻足留念。
   一路上山,见有挑夫肩了重重的担子,光脊或着衫,衫湿贴身,步履稳重,古铜色的肌肉一收一缩刚健有力;在五大夫松处,上前打问,答:重120斤,旁人乍舌,钦佩不已!
   登至十八盘标牌处,遥看乱云飞雾中,南天门了无踪迹。
   十八盘是泰山登山路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两侧山崖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即由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十八盘岩层陡立其壁如削,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明人祁承赋《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站在泰山宽大的胸腹处,感到它的尊严大气,它的博大宽厚。在中国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似乎没有哪一座山像泰山一样同人的关系那样密切又那样悠远,一路走来,那么多的刻石和摩崖石刻,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中国人对泰山的礼赞和膜拜;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亦多达一千余首,这也是其他名山所无法比拟的;上山一路的庙宇楼台古建筑群和蕴涵其中的道教文化,是古代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历代帝王在此进行封禅,对天祭告,感谢黄天厚土的赐予;这一切使泰山成了真正意义上文化的山,神圣的山。
   在此前我们是信步而行,十八盘的攀登才是对耐力和毅力的考验,登十几二十几步就要休息喘息;两边巨岩倾斜,穿过生仙坊,红墙黄瓦的南天门遥遥可见;身上有微汗,鼓气而上,在南天门俯看上山的人们,身体前倾头似触地一躬一鞠极虔诚的样子。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为十八盘的尽处,海拔1460米。南天门建于元初,由岱庙住持道士张志纯创建。门的两侧有石刻楹联一副,上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下联: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来到这里,顿觉凉风习习,寒气袭人,不禁想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泰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诗句。
   天街,是天上的街道,现在是连片的商铺。
   上行到碧霞祠 ,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清风薄雾,俨然天上宫阕。
   唐摩崖: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为唐代的兴盛时期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到泰山举行声势浩大的封禅活动,并亲自撰写了《纪泰山铭》,刻于岱顶大观峰上, 摩崖高12.3米,宽5.3米;加上周围的宋摩崖、清摩崖,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扼腕称绝。
   快到玉皇顶时,有一石刻“五岳独尊”,游人排队留影。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院内有泰山海拔标志石:1545米。
   站在泰山极顶,虽然云雾弥漫,挡不住心中豪气万千,仍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原打算住在山顶第二天看日出,向山上的人一打听,最近天气统统是云雾缭绕,且时间还早,我们决定看过拱北石,乘缆车下山(45元+2元保险),赶去岱庙。
   岱庙是祭祀泰山神的地方,为泰山主庙,历代君王临登泰山,必先到岱庙祭祀瞻拜。岱庙创于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拓修于唐宋(公元618---1279年),主殿天贶殿建于宋代(公960--1127年),重檐庑殿,金碧辉煌,与故宫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建筑;岱庙与故宫、曲阜三孔、避暑山庄又是我国四大古建筑群;岱庙内的铜亭与颐和园内铜亭、云南的铜亭为我国三大铜亭;加上岱庙内的壁画、历代石碑刻字、古柏及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更显磅礴气势王者气象。
   岱庙主殿天贶殿,元称仁安殿,明清称峻极殿,民国后复名天贶殿。建在高出地面2.65米的石台基上,周围雕栏玉砌,亭阁环抱。其台基分上下两层;正殿9间,面阔43.67米,进深4间17.18米,通高22.3米。 六柱五架梁,重梁起架,黄琉璃瓦重檐庑殿式四柱顶,柱下施覆盆式柱础,檐下施斗拱。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重彩描绘,古朴典雅,重檐叠角。
   天贶殿前香烟缭绕有人膜拜,殿内有算命人拉游客手侃侃谈命相。从厚载门出来天已近黄昏,虬螭的老树、高大的灰墙混在现代建筑中给人一种不那么和谐的感觉。
   当天晚上我们乘4942次列车去烟台。26日早7:20到烟台。
   烟台,古称芝罘。《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烟台建城已有600年的历史。
   坐3路车去烟台山1元。
   远远看去烟台山(门票20元)就是探入海中的一个几十米高圆溜溜的山包,步入其中林木葱茏,清秀幽雅,曲径通幽,红楼青舍,清静怡然,旖旎的海岛风情让人心醉,也是喧闹的城市中最静谧的地方;清同治元年(1862年)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埠的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日、丹麦等六国在烟台山上修建了领事馆、别墅、官邸等30余幢外国近代建筑,现在这些建筑有的门口挂了“京剧艺术馆”、“剪纸艺术馆”的牌子,有些闲置着,或是不知作何用途;徜徉在柳绿花红和异国建筑之间,确实另有一番情调。山上有国家海事局的灯塔,高49.5米,花5元乘电梯在塔顶可环视,近处是船坞,电焊的火花,“咚咚”敲击钢板的声音似乎被偌大的海吸走,声音很小;海面上轮船缓缓划出一道白色的痕迹;陆地上高楼林立,红色的屋顶是这个城市的主色调;城市和海上弥漫着薄薄的雾,是读海听浪的好地方。环岛公路、幽静的林间小路几近无人,是静思的胜地。
   在北马汽运站乘长途车去蓬莱(14.50元)。去蓬莱的公路既宽又整洁,路两旁种了黄色和紫色的花,葡萄架子望不到边,这里的环境优美宜人。蓬莱乘船到长岛(20元),住在提前联系好的店子村鱼家乐(包吃住60/人/天)。主妇王福兰极热情,我们洗罢脸,桌上已经摆好六盘菜:虾仁韭菜、皮皮虾(濑虾)、西红柿鸡蛋、扇贝、蚝,可以尽情的吃。饭后小睡。
   长岛在中国版图上称为庙岛群岛(古称沙门岛),简称长岛,位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之间,黄海渤海交汇处,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号称中国的夏威夷;长岛南部开发的有些像个城市的样子,商品楼林立,我们住的北部还没开发,一路有稀落的村庄,海湾里停泊了许多渔船和小艇,鸥鸟急掠岸无惊涛。
   按照房主人的指点,走两里路就到了九丈崖景区边缘地带,景区内没有游人,海滩静静的,铺满圆圆大小不一的卵石,细看卵石里面有美丽的纹络,捡了几个小的加壹揣在兜里;海水轻轻拍击着卵石,发出石子相互撞击微小的声音;斜斜的夕阳在海面上被拉出长长的余晖,除了风你能感到自己脉搏的跳动;远处有崖立于海边,但应该没有九丈;傍晚的海,傍晚的人,傍晚的海滩,傍晚的崖和一条孤独的渔船都笼罩在浑茫金色的晚霞中。
   晚饭有螃蟹、八爪鱼、黄花鱼、扇贝、蚝。饭后,在不大的庭院里闲坐。女主人一边整理着上百斤的蚝和皮皮虾,告诉我们十.一黄金周的那几天,她家来的游客天天排的满满的,这些海货整理干净放在冰柜,到时好派用场,正说着男主人也回来了,黑黑的脸膛,结实的身材,憨厚不多语,只是很客气的打了招呼,把四、五十斤八爪鱼倒在大大的塑料盒里,又去干别的活计。这是一家和睦、勤快、对客人很实在的人家。
   店子乡的夜晚静极了。
   9.27早上6:00多我们散步去不远的月牙湾。形如弯月的海滩,有着清晨的清新和薄雾,海水浅浅地拍着岸边;湾的尽头是不高的小山,出升的太阳靠着山,散发着淡淡的金光,几个和我们一样不用买门票的游人,在海滩上慢慢荡着,悠闲洽意地享受着美好时光。
   上午租车去岛南的林海公园。由于原来的林海公园和烽山国家森林公园合并,门票也变为50元。公园左手是黄海,右手是渤海,有双体白玉龙雕像标志,站在标志处的观景台,可以看到两个海长长的交汇线伸向远远的天际;听旁边一位导游讲,交汇线黄海一面颜色黄褐,是由于光线的原因造成的。
   在加壹的老家待了几天,我们10.2到的青岛。
   1897年德国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胶澳租借条约》,1898年德国命名新市区为“青岛”。
   安排好住宿,我们去登州路的啤酒宫,在二楼我们叫了10元一扎的原浆啤酒。原浆:原浆啤酒是鲜啤酒的一种。与一般的啤酒不同的是,原浆啤酒在加工过程中省略了严格过滤工序,因此啤酒中的美味及营养被完全地保存下来,虽在外观上没有一般啤酒的纯净色泽,但其味道的醇美和原汁更让人回味不已。在澳大利亚的西部城市柏斯,我曾第一次喝过原浆啤酒,那醇厚清香的口味让我陶醉不已,是我认为的琼浆玉液;在青岛再次品尝原浆,欣喜的心情不言而喻,乃至乐不思蜀;佐酒的老醋花生、凉拌海蛰同样妙不可言。
   N年前到青岛玩过,那时的印象城小人稀;现在去看栈桥,人满为患,改名叫“人桥”似乎恰当些。栈桥两侧的海滩上,许多游人在瑟瑟海风中弯腰寻觅着贝壳,情理之中的失望写在脸上。我们沿着弯弯的环岛路去观海山的南面参观“总督府”(门票15元)。
   “总督府”于1903年始建,1906年交付使用。德国建筑师设计,大楼工程由中国工人用传统工艺承建,其工艺水平之高、建筑技术之娴熟,深为德国建筑师所称道。大楼外表采用青岛优质花岗岩石料砌成,屋顶采用红色筒瓦。整个建筑既庄重典雅,又美观坚固。建筑面积7132平方米, 高20米,共计5层。总督府建成后,成为德国在青岛的最高权力机关,1906年起用,直至德国1914年投降。1914年,德国战败,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在此设立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为青岛最高统治机构。1922年,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此处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1929年,又成为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同年7月又成为青岛特别市政府所在地。1938年1月,青岛再度沦陷,此楼成为日伪最高统治机关所在地。1945年青岛光复,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该楼成为国民党青岛市政府所在地。1949年,青岛解放,青岛市人民政府设于此处。
   解放后毛泽东、林彪等都曾在此住过,且房间恢复那时的布置。府内屋高窗大,吊灯、壁炉、家具是当年从德国运来的;感觉宽大、豪华、气派、典雅。

古文明的辉煌与褪色---鲁晋豫纪行(上)

下面引用由蕾丝2005/11/15 04:11pm 发表的内容:
木子GG的文字,总让人喜欢!!
但是下次一定要分段!!
眼睛看花了,视力下降!!
让你负责!!
天啊!我的责任大了!到是分了段,不明显。写的太罗嗦了,只是内容多,取舍难呀!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