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见证爷爷奶奶一甲子的感情

   爷爷和奶奶有一甲子的婚姻。想想,如此漫长的时间,那么悠远的岁月,有的人生命都没有那么长,但爷爷和奶奶却拥有这份情深意笃的感情,在至情至义的人生中相扶持走到最后。

   爷爷与奶奶的感情和恩爱是我们那里是屈指可数,都是老一辈中恩爱的夫妻典例和代表。

   年轻时代,爷爷长得高大挺拔,知书达理。奶奶倒是娇小玲珑,清秀灵气。

   爷爷与奶奶是属于先结婚后恋爱型。在结婚前奶奶只偷偷见过爷爷一次,听奶奶说那次还是因为爷爷参加市赛跑比赛,奶奶和姐妹在半路去偷看的,每当奶奶说起当年的窥迹,还会像当时少女时的含蓄和害羞,爷爷倒是婚前没有见奶奶,只经亲戚描述和形容,因为那时婚前并没有让双方未婚先见面的权利,都是盲婚哑嫁的风俗,但他们的婚姻和爱情却走得比谁都久,经得起任何风浪。

   经常听人家说“一山不能容二虎”,因爷爷与奶奶同岁,都同一属相,都属虎,真有点好奇他们当时的双方长辈何以同意?应该说迷信在婚嫁这方面,当时存在这种观点是相当严重,可能是爷爷他不迷信,对这些他不相信,所以他的行为作出决定吧。在若干年后的日子里,他们的恩爱有加得以推翻这个谬论。

   在当时,对女人有个致命的古训“女子无才便是德”。自然而然,即使奶奶在家也备受庞爱,视为掌上明珠,也依然没有摆脱这个风俗与偏见,只读到二年级,便缀学在家绣花,学习女红。到结婚后,爷爷开始教奶奶习书认字,慢慢地,奶奶可以自己看歌册及文章,当时的农村妇女,能识字会看词唱曲可是少之又少,但爷爷让奶奶做到了,他有一颗对奶奶谆谆善导的心。

   年轻时,他们一同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波涛汹涌,风险与共,当过地主,被批斗过,这一切他们一同承担,一起面对,当复职后,摘掉地主的帽子,他们共同为一家的生计而勤劳奋斗,生活面前,他们从没有害怕和担心过,因为有两个人当担着,有着彼此的一份心和力量,那份精神足以支撑他们渡过难关。

   老年时,那已经是我所熟悉的爷爷与奶奶咯,一同吃饭,一块出去,每次都是形影不离,夏天晚上乘凉,是奶奶搬凳子和蒲扇,桌子和茶具是爷爷搬,我们就听爷爷与奶奶讲神话寓言,或者他们年轻的故事,生活的磨励,我们小孩子讲学校发生的故事给老人家听,祖孙情在少年时候的记忆流淌着。记得第一个英语单词是爷爷教我的,那时我还没有机会接触到英语,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就连场情也历历在目。

   有人曾说过,相知相爱的人在一起生活,最后女人比男人先走是一种幸福,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安慰的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是男人的承受力比女人强吧,这种打击对男人容易接受些。但确实是奶奶先走的,那时奶奶已经瘫痪在床半年,而且还得老年痴呆,经常都会忘记她双脚走不动,一天起码嚷着要去外面30次,同样的话会说到让人听了会打瞌睡,想捂耳朵。每天都要药物和人力去照顾,虽然有了子孙在旁照顾,但也不及爷爷细心与体贴,爷爷以一个无偿的心照顾直至奶奶过世,奶奶最后一刻是面带微笑走向人生顶端。

   奶奶走后,在过后一年里,爷爷还是比较健朗和笑谈,但一年后,爷爷心情开始变得消沉,他想念奶奶,有时我感觉他在流泪,在批斗和生活的苦境下,他都不曾滴下眼泪,但在老年时他却为了老伴的离开感到无依和无助,也许在这世上已经少了那个相濡以沫,知心彼心的人,让他以生命可以去分享的人已经不存在,而儿孙已经不用他去操心和烦恼。他没有了寄托,以往的出双成对现在只是只影怀弓,爷爷变得越来越沉默,所衷爱的笔墨书籍他不再碰过,这种忧郁慢慢变成精神焕散,到弥留之际一刹,他对大家说:“你奶奶来接我了。”那一刻,我们知道他瞌上眼是含笑上路,有爱人相伴。

   爷爷奶奶都已过世好几年,只能用我浅薄的文字对他们感情的一点穿插与勉怀。值此佳节,怀念爷爷奶奶那细水长流的爱情。

   愿没有爱人的人今年都找个爱你的人,也祝爱你的人更懂你。

   人缘,福缘,缘缘不断

   日圆,月圆,团团圆圆!

                   
理由少一点,肚量大一点,嘴巴甜一点,脾气小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微笑露一点,脑筋活一点。

见证爷爷奶奶一甲子的感情

下面引用由想飞的鱼2005/02/28 04:17pm 发表的内容:
想起了我外婆和外公的婚姻。他们在一起生活几十年,大家都非常和睦,即使在最艰辛的日子里,也从没吵过一次嘴。可惜我外公已去世好几年。现在我的舅舅们都事业有成,也很孝顺,我外婆(78岁)是过着儿孙满堂,衣 ...
老一辈的感情总是那么经得起考验,没有轰轰烈烈,却温暖得如三月的太阳。
失去老伴是很悲惨的事,我曾经看到我爷爷那份痛苦,但他谁都不说。
他只默默的 :em66:  :em67:
                   
理由少一点,肚量大一点,嘴巴甜一点,脾气小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微笑露一点,脑筋活一点。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