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江南好 怎不忆江南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7 17:49     标题: 江南好 怎不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一些市镇曾经几次去过,不过镇江、扬州、南京却是路过而不得入,这次圆了去那里的梦。

铁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江南的柔靡与塞北的金戈铁马肃杀秋风形成极端的比对。
  江南的富庶,江南的人文,是人们心中长期向往的美好、宁静、和平、安逸的梦;江南的水,塑造了白
皙柔媚婀娜多姿的江南女人;江南因了水,水上就架了桥;也就有了小桥流水、老树枯藤、明月清泉诗的
韵味。诗画的江南怎不让人魂牵梦绕?

[ 本帖最后由 木子 于 2008-5-8 07:54 编辑 ]

图片附件: IMGP5997.jpg (2008-5-8 07:54, 189.4 KB) / 下载次数 256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15&k=aacfe3295a9769aa5e2e2c767e6b5b65&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7 17:51

上海
    在上海时常常是阴沉的天空,偶尔有沥沥的小雨。由于春的催动,路边的花盛盛的开着,河边垂垂的柳
嫩绿中泛着可爱的黄。
   上海闵行区有个七宝镇,镇名源自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皇帝赐名的“七宝教寺”。七宝镇有着江
南水乡特点,镇子被一条小河分开,窄窄的铺面街拥了满满的人。清明节假期,许多人慕名而来,这里有
品种繁多的小吃。
NeroPhotoSnapViewer.Files8.jpg

图片附件: IMGP5964.jpg (2008-5-7 17:51, 87.71 KB) / 下载次数 244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173&k=97c4172ef12ded088bb9d8cb47f83b17&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7 17:54

人头攒动的七宝镇。

图片附件: IMGP5990.jpg (2008-5-7 17:54, 141.64 KB) / 下载次数 231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174&k=6c53a928f639bf8278d44cb8976216fe&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红色    时间: 2008-5-7 21:46


作者: 半桶水    时间: 2008-5-7 23:13

搬板凳等看木子大叔好片。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8 08:00

苏州
  苏州是个有着4000年以上文字历史的城市。N年前去苏州时,火车站外是可爱的卵石路,毛毛细雨浸润,暗的卵石有光泽,丝丝古意让人陶醉。这次到苏州,有着极大的风,搅着黄黄的尘土四处飞荡。在临顿街寻了住处,出门乘518路公交车直奔甪直。
  古镇甪直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位于苏州城东18公里处,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是太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被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相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经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镇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独角怪兽“角端”的雕塑。传说中,此兽可避邪镇风,佑一方百姓。
  先后去了建于梁代的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万盛米行、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的墓。有桥,有水,有了灵气,滋润着一方文化,从唐代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到现代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小镇代有才人出,沉淀下厚重的历史文化。
  去的那天,甪直没有什么人,加以风大天冷且暗感觉水寒衣薄,眼中的小桥流水旧屋都凉凉的,似乎没了生气;被风吹乱的柳梢、摇来晃去的幌子、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愈显出甪直的冷清和故去的繁华不在。

图片附件: IMGP6004.jpg (2008-5-8 08:00, 119.66 KB) / 下载次数 248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16&k=2dc1c2b6f47e1682487b9a7dfc2121a6&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050.jpg (2008-5-8 08:00, 188.5 KB) / 下载次数 247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17&k=74fca0788d41abcb71ae69ccf912cc94&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深圳徕卡    时间: 2008-5-8 16:23

木子大哥闲来好心情? 支持多上好片。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9 10:11

回到观前街天阴如晦,风大的路人纷纷躲的没了影踪。
    第二天吃过酒店提供的免费早餐,步行去不远处的狮子林。狮子林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高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特建“菩提正宗寺”,后称“狮林寺”。因寺园中湖石多似狮子形状,且中峰禅师原住在天目山狮子岩,还因为佛经中有“狮子座”的意义,而易名为“狮子林”。依山傍水筑有亭、堂、轩、阁,虽玲珑紧凑却有了“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意境。
    拙政园距狮子林很近。拙政园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拙政园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园内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亦有平岗草坪花木红绿繁盛,在当时江南少地的情况下是难得的大园林。
    狮子林的紧凑玲珑与拙政园疏朗雅秀应该是苏州园林的绝配。倘佯其间,领悟中国园林文化的深邃似有顿悟,其实还是个“槛外人”。

图片附件: IMGP6101.jpg (2008-5-9 10:11, 159.85 KB) / 下载次数 228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48&k=7974d74903cf37e3e2510db69a7bb558&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119.jpg (2008-5-9 10:11, 155.38 KB) / 下载次数 233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49&k=58369140e3daf9d934aaa93c90beb85c&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127.jpg (2008-5-9 10:11, 140.4 KB) / 下载次数 250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50&k=c03d776c4669b8690d4c75f4e58a94bb&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168.jpg (2008-5-9 10:11, 136.96 KB) / 下载次数 231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51&k=40071cc4aa26e5772ec924d74c97cf64&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176.JPG (2008-5-9 10:11, 169.47 KB) / 下载次数 239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52&k=cfff5911aa501300244656b84bc6b930&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188.jpg (2008-5-9 10:11, 125.79 KB) / 下载次数 215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53&k=cc219cdf869f653b44d22c8ab8150dcd&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212.jpg (2008-5-9 10:11, 156.27 KB) / 下载次数 245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54&k=ad89d5d1e00b5dc1eb6949d052ffd1b5&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9 10:16

镇江
    镇江是个有3500多年历史的城市,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
古属禹贡九州之扬州,西周初期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为镇江。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闻四方。金山之绮丽,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险峻,丰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三国的孙权在镇江(时名京口)建“京城”,后移至建业(现南京)。
    4月11日一早把背囊寄存在酒店,乘104路去焦山。焦山是长江中一个四面环水不大的小岛,是岛亦是山,山海拔70米。由于白墙青瓦之屋舍掩映于漫山苍松翠柏修竹茂林之中,所以有“焦山山裹寺”说法。焦山又名樵山、谯山、狮岩,东汉末年名士焦光来此隐居,朝廷曾三诏其出仕。怎奈焦公淡泊明志,终老山中。百姓为纪念他,改山名焦山。我们去的早,沿着几无人迹、绿意盎然的小路来到山上,薄雾里的长江看不到尽头,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诗句跃然脑际,一种流畅流动的意境充满心间。山上有万佛塔,是1998年重修的,要另外收门票。半山有吸江楼,郑板桥曾登楼有感:“吸来江水煮新茗,买尽吴山作画屏”,真是大胸怀大手笔;楼是亭,高两层,呈八角形。山脚下有碑林,内有“瘗鹤铭”,是一方悼念仙鹤的铭文石刻,是从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碑中之王”。“南北两铭”之一,即南有镇江《瘗鹤铭》,北有洛阳《石门铭》。《瘗鹤铭》原刻于焦山西麓摩崖之上,后因山崩坠于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 (1713) ,陈鹏年募工从江中捞起 5 块残石。现真迹仅存 93 字,其中残缺 12 字。铭文只写甲子,不列朝代,只书其号,不写真名,后世对撰书者颇多揣测。看《瘗鹤铭》不要票也没有人讲解,有介绍加上临出发前功略,书法不懂,不过东晋王羲之,梁朝陶弘景,唐代顾况或皮日休,对其造诣则是一致称道的。欧阳修谓之“世以其难得为奇”,黄庭坚称之为“大字之祖”,苏东坡评价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是瑰宝无疑,亲眼目睹应该是眼福吧!
    山下有定慧寺,始建于东汉献帝兴平元年 (194) ,初名普济庵,距今已 1800 余年,清康熙改称定慧寺至今,取“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之意。
    焦山是这次行程最安静的一个景点,在这样富于禅意的地方,让人心情恬静。

图片附件: IMGP6301.jpg (2008-5-9 10:16, 112.96 KB) / 下载次数 235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55&k=093f0554dff34e48c8f99935538caeb6&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285.jpg (2008-5-9 10:16, 196.57 KB) / 下载次数 237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56&k=4e4d165f396cdec6d2517d7054d32182&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瘗鹤铭》局部] IMGP6254.jpg (2008-5-9 10:16, 178.76 KB) / 下载次数 214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257&k=4e1e1a378336622fafde7d9b4a2544f6&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忙时挣钱    时间: 2008-5-9 10:51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木子,一个好字把我们带进江南....................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9 17:02

焦山出来乘4路去北固山。山高53米,由于北面临江,是个险要的所在。来北固山主要是奔着甘露寺来
的。《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
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
兵。
    说不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是江边的沉舟;吵吵闹闹来春游的小学生让你不得安生;凭吊古人发思古之忧
的心情荡然无存,呜呼!
    北固山又称“京口第一山”,历代不少诗人骚客喜爱在这里聚会游赏,苏东坡、沈括、米芾、陆游、辛
弃疾等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诗咏。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南宋大诗人,辛弃疾闲赋八年后任镇江知府时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
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粱武帝游北固山时,看到江山景色非常壮观,兴致勃勃地挥毫写下了“天下第
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后遗失。到了宋代,著名收画家吴琚把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
间(1665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把它嵌在廊壁上。

图片附件: IMGP6347.jpg (2008-5-9 17:02, 116.93 KB) / 下载次数 233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321&k=74915a05acbce656cc478fce828be6be&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314.JPG (2008-5-9 17:02, 146.58 KB) / 下载次数 226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322&k=3eb10046ccf4c9b9f5f4925f08e73e1c&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9 17:11

从北固山去金山有八路车。山高43米。金山原是四面环水的岛,因长江改道,到光绪年间岛与南岸渐渐
相连。清康熙于1687年秋登临金山,因观其上接苍冥,下连洪流,江天一色,故赐岛上的庙为“江天禅寺
”。
    民间有神话故事且改编成戏曲《白蛇传》故事梗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
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
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
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
。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
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当然历史中的法海是唐代人,其修持精进,德行高深,开山得金,重建金山寺,是金山寺的中兴祖师。
金山慈寿塔下有海法洞,洞内塑成的海法雕像面目慈祥。
    金山完全被殿宇厅堂,亭台楼阁所覆盖,最高处的慈寿塔突兀拔起,真正是“寺裹山”。拾阶而上,躬
身抬脚点头是对佛的礼拜。慈寿塔有1400年的经历,塔身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塔高 30 米 ,顺着内部
旋式木梯可直登塔顶。站在窄窄的塔顶,可看寺庙层叠,可看镇江城,可看大江浩荡而去,由近及远寥廓
入怀,与宋代王安石有了同感: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图片附件: IMGP6394.JPG (2008-5-9 17:11, 108.81 KB) / 下载次数 238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323&k=9f14aa3a9fbcbf0ac7526e46e5c98964&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375.jpg (2008-5-9 17:11, 185.75 KB) / 下载次数 223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324&k=6f6ca56f017d9cbe9415207878d4cc21&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钟无言爱    时间: 2008-5-9 22:16

哎呀 同是P家色友  拍的漂亮 还有精彩的文字介绍木有理由不顶哈
作者: 魔戒    时间: 2008-5-9 22:24

学习中...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13 15:11

烟花三月下扬州
  镇江至扬州有城际快车。在文昌阁下车有许多旅店可以选择。
  李白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人魂梦缠绕欲罢不能。唐、宋时期的扬州,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古人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为一大梦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把天下明月分成三份,而扬州独得两份。扬州的妖娆旖旎,风光的诱人在当时来说是无双的。
  下午到的扬州,先去了个园。
  个园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建成的私家花园。黄至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个园占地面积颇大,园中以笋石、黄石、湖石、宣石等天然石材叠成的春夏秋冬的四季假山是“国内孤列”。个园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立意之新颖,用材之精细,配景之融洽,结构之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有钱有文化品位和深远意蕴应该是真正的享受。
  晚上在离住处不远的“福满楼”吃了淮扬菜,想不到这里菜的分量像北方菜般大。

图片附件: IMGP6404.jpg (2008-5-13 15:11, 193.92 KB) / 下载次数 221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432&k=588df4b6db76938070f07b03433eec3a&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502.jpg (2008-5-13 15:11, 158.65 KB) / 下载次数 226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433&k=3badff4a4681a8d1358e56bf92349610&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510.jpg (2008-5-13 15:11, 193.91 KB) / 下载次数 232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434&k=c1626a427e17297a89c2ec33d6fcf00d&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13 15:16

第二天去颇有口碑的冶春茶社吃扬州的早茶。茶社周围的风景不错,临水,绿树掩映;只记得吃汤包要先用吸管慢慢吸烫烫的汤汁,然后再吃吸瘪的包子,吃真是文化啊!
  为了消化丰盛的早餐,步行去瘦西湖。路上看到电线杆上贴了块红纸,写着: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看着这古老朴实的帖子不由的念了三遍,但愿这个“夜哭郎”如今已经笑口喜人了。
  瘦西湖。如果把杭州的西湖喻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瘦西湖就是清秀婀娜的少女,杭州的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沿湖边的路迤逦而去,软软飘拂的柳枝,红的、黄的、白的、粉的花朵袭来春的气息。连接两岸的五亭桥、白塔等景点被这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簇拥着,嫣然如媚,是幅自然的山水画卷。

图片附件: IMGP6611.jpg (2008-5-13 15:16, 134.03 KB) / 下载次数 197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439&k=392d42525d09ebffd9127310d35786db&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626.jpg (2008-5-13 15:16, 152.62 KB) / 下载次数 229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440&k=467fa3ab1596a186b2becc812520be9c&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658.jpg (2008-5-13 15:16, 142.2 KB) / 下载次数 228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441&k=fc0b408a45ead34ec299e19e12de5286&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695.jpg (2008-5-13 15:16, 137.02 KB) / 下载次数 221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442&k=6070c79a3bdec45d60e89bc7d3ee8632&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琼花和盘花] IMGP6673.jpg (2008-5-13 15:16, 130.61 KB) / 下载次数 210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443&k=334c58a3f5af4afe6fb061d9a4bb3378&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644.jpg (2008-5-13 15:16, 77.01 KB) / 下载次数 233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444&k=9d5b4f3ee48edbd695ceb94589c344e0&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魅力VS龙龙    时间: 2008-5-13 16:58     标题: 好地方啊。。

真是很好的地方啊。。。我都很想去啊!!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14 08:22

南京
  回到住处收拾行囊,再去“福满楼”狠撮了一顿,在扬州汽车西站乘车去南京东站。在南京夫子庙附近安顿。步行600米到中华门。
  南京是六朝古都,但多是南北分裂偏安江左的小朝廷,仅有明朝初年建都于此的明王朝是统一全国的政权。
  中华门是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中华门”三字是蒋介石的亲笔。
  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 各道门内原均有上下可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痕迹。整个瓮城有藏兵洞27个,能藏兵3000余人。瓮城两侧各有坡道,可骑马登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而歼之,似如“瓮中捉鳖。”
  2006年7月在甘肃的嘉峪关也看到瓮城,与南京中华门的瓮城应该是目前我国不多的古迹吧!

图片附件: IMGP6789.jpg (2008-5-14 08:22, 160.66 KB) / 下载次数 250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07&k=d8e1f914cc0d5870c153181fd42e0e2c&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743.jpg (2008-5-14 08:22, 137.01 KB) / 下载次数 242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08&k=449020ea04906ab8caa57db3c071be14&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14 08:23

晚上到“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秦淮河风光带溜达。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诗,流伟千古,代代相诵,几乎成了秦淮河的千古绝唱: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明清时代,秦淮河畔人烟稠密,金粉楼台,十分繁华。“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是当时的写照。
  入夜霓虹灯映着河面,两岸笙歌起伏,游人如织,河中彩灯盏盏,溢彩流金,不禁想起朱自清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图片附件: IMGP6798.jpg (2008-5-14 08:23, 130.17 KB) / 下载次数 228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09&k=ff1eb60188e03a47e370ce0caa2f2925&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804.jpg (2008-5-14 08:23, 141.33 KB) / 下载次数 213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10&k=bed3d34ee49dc68358127961b429c8ac&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14 08:28

第二天早七点乘游1路去中山陵。后来知道应该按照灵谷景区、中山陵、明孝陵的顺序走更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遵照先生生前归葬南京东郊钟山的遗愿,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建造中山陵。1929年春,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同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从那时起,孙中山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
  中山陵前临平川,后依青山,呈警钟型。陵墓建筑全部覆盖蓝色琉璃瓦,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以宽阔的花岗石台阶连接,紧凑完整,蔚为壮观。祭堂内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正中是孙中山坐姿雕像,墓室里陈放着孙中山卧式雕像。它结合山峦地势,突出天然屏障,以大片绿茵、宽阔石阶把孤立的小建筑联成整体,苍松翠柏,漫山碧绿。
  由于到的早,轻雾绕树,林间鸟鸣,幽静肃穆。
  过写有“博爱”的牌坊就进入392级的台阶,两边绿树森森,庄严整齐。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堂中有孙中山大理石坐像,高4.6米,大堂顶部有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据说蒋介石去台湾时打算将棺椁带走,由于墓穴坚固只得放弃。
  去灵谷寺景区有装伴成小火车的免费车接送。
  去灵谷寺的沿途,林木茂盛,雾霭淼淼,草木森森,先就有了肃穆的心。
  红色的山门上写着“灵谷胜境”,过门青石铺就的道尽头,是高10米宽16.6米的五门阵亡将士牌坊,中门门额横刻“大仁大义”四字。前行是无梁殿,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殿长53.8米。大殿兴建后,供奉无量寿佛等大小佛像,1928年国民党政府将其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
  灵谷寺由于朱元璋修墓而迁到现在的位置。寺后因遭兵火劫难毁坏,清同治年间再修的。

图片附件: IMGP6813.jpg (2008-5-14 08:28, 129.48 KB) / 下载次数 234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11&k=4699469128ad8fbc4ef05164e138cdd0&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827.jpg (2008-5-14 08:28, 129.78 KB) / 下载次数 234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12&k=f9e6b816e31153027e33aabfd5d767b3&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6838.jpg (2008-5-14 08:28, 109.46 KB) / 下载次数 217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13&k=a4c9abb2380deab44d00f947e385200d&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音乐台] IMGP6911.jpg (2008-5-14 08:28, 136.01 KB) / 下载次数 229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14&k=8dcc8c82a6b884d618c374c5585d347f&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14 08:32

从灵谷寺景区至明孝陵仍然乘坐景区的免费车。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马皇后死后谥号为“孝慈”,故称“孝陵”;朱元璋死后这个称呼未变。明孝陵从洪武十四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建成,历时25年。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宝城厚实坚实,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据说宝城未被盗过,地下的宝物应该是完整的。
  神道,先看到东西相对而立的翁仲,有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高各为3.18米。前行左拐,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段神道现俗称为石像路,全长615米。气象肃穆,过去来的文武官员应该徒步而行以示对朱元璋的尊敬。

图片附件: [石象生---武将] IMGP6970.jpg (2008-5-14 08:32, 183.76 KB) / 下载次数 238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15&k=af9375d04348cad41967c05135e0fd67&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石象生---兽] IMGP6993.jpg (2008-5-14 08:32, 181.76 KB) / 下载次数 231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16&k=f07624228979b3488dba9fdcefddcc1a&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14 08:33

去总统府仍乘游2路。
  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
  清军攻破南京后,焚毁宫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两江总督署。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进入总统府大门,绵延纵深的重重门廊是朱红色的基调,笔直地通向幽暗深邃的尽头,看着过去式的亭台楼阁,感受风雨侵蚀的苍桑;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天下炙手可热的人物已是古人,曾经的高房阔宇物是人非尘埃落定。

图片附件: IMGP7008.jpg (2008-5-14 08:33, 104.13 KB) / 下载次数 246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17&k=ee9b0b7147078211c4bd668a4643e532&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7012.jpg (2008-5-14 08:33, 107.5 KB) / 下载次数 221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18&k=7b36829c6b96208d49957a4a9e0db200&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14 08:38

从总统府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乘29路在江门东北路下车。
  纪念馆是灰黑色的大型建筑,占地2.5万平方米。
  高11米的主题雕像让人震撼悲愤,眼泪干枯身子萎谢的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仰望苍天,题名《家破人亡》,碑基上写着: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
  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
  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
  苍天啊......”
  她的身后,是一座半地下的、棺椁形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这种对死亡、凄凉气氛的强烈渲染,一下子便把来自喧闹、繁华、幸福生活中的我引入到一个陌生悲惨的世界,这巨大的变化,让我产生一种沉重的压抑感,震动着每一个参观者的心灵。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入口处有一组群雕《市民逃难》。无奈的百姓在手无寸铁,只能逃跑,或悲愤的仰问苍天。每一个雕像的基座上都有题字:
  “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手无寸铁的平民啊,逃难,是求生的唯一”
  “惨啊,我可怜的妻!恶魔奸了你,捅了你……我们死也要在一起!”
  “ 恶魔的飞机又来轰炸了……失去双亲的孤儿,在禽兽的杀声里,在尸横遍地的巷道里,在已经麻木了的惊吓与恐惧里…… ”
  “十三岁的少年背着被炸死的奶奶,逃难、逃难、逃难……”
  “八十岁的老母啊,赶快逃离这恶魔的血腥!”
  “寒冷、惊恐将这哭僵的孩子凝冻!可怜的宝宝怎知母亲已被捅死,血水、乳水、泪水,已结成永不融化的冰”
  “啊,闭上眼睛,安息吧!可怜的少年!”---一个僧人逃难的路遇
  “纵火、抢劫、强奸、活埋……三个月的小孙儿也被那恶魔杀了 ”
  “圣洁的灵魂岂容禽兽的凌辱?!只有死!只有死!只有死!只有死可以洗去这污浊!”
  无论在纪念馆的那一个馆厅,你对这惨绝人寰的屠杀、万人坑的累累白骨、悼念室黑暗中闪烁的点点灯火,心中充满愤怒和对和平的祈祷。

图片附件: IMGP7060.jpg (2008-5-14 08:38, 140.86 KB) / 下载次数 224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19&k=b4e33d33268256b399661ea94ba44960&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7062.jpg (2008-5-14 08:38, 137.39 KB) / 下载次数 231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20&k=117a87155f1e6e8b42bc9d4e83cd8c68&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7096.jpg (2008-5-14 08:38, 98.86 KB) / 下载次数 236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21&k=4da0559057dbb355434d6e86386ac0f2&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7107.jpg (2008-5-14 08:38, 131.18 KB) / 下载次数 240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22&k=fb4a23484b56910f34392ad5ca465e50&t=1751630168&sid=faX5wk



图片附件: IMGP7116.jpg (2008-5-14 08:38, 85.63 KB) / 下载次数 224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23&k=8991a6e54e02395de5910c7dc85c3cad&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14 08:40

最后一天,参观了号称“金陵第一园”的瞻园。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是乾隆皇帝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明代开国功臣徐达七世孙太子太保徐鹏举府第的西花园。清初改为江宁布政使司衙门,乾隆皇帝南巡时,曾两度到瞻园游览,并亲笔题写了“瞻园”匾额。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时,曾先后作为东王杨秀清与夏宫副丞相赖汉英的府第。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该园毁于兵燹。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和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两次重修。

图片附件: IMGP7119.JPG (2008-5-14 08:40, 145.25 KB) / 下载次数 232
http://www.szfx.net/bbs/attachment.php?aid=72524&k=797548210a360fd7a4c922a53c2c8ce0&t=1751630168&sid=faX5wk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8-5-14 08:42

我喜欢江南,总念着江南的柳绿花红、小桥流水、窄湖游舫、黛瓦粉墙、窗棂透景,园林怪石...,再去了江南,重新审视了不一样江南和与过去相同的江南。
  引用唐代诗人韩愈的诗作为结束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木子
                                                                                                                  2008年5月14日
作者: 阳光下的海豚    时间: 2008-5-15 00:53

江南好地方呀,那满眼的青翠尤其印象深刻
作者: 闲时来玩    时间: 2008-5-17 12:05

又见木子...




欢迎光临 『风行户外论坛』 (http://www.szfx.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