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关于爬山[ZT] [打印本页]

作者: sky    时间: 2004-12-27 19:48     标题: 关于爬山[ZT]

登山技巧
爬山技巧
  ·上山:上体放松并前倾,两膝自然弯曲,两腿加强后蹬力,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也可用前脚掌着地,步幅略小,步频稍快,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协调有力地摆动。
  ·下山:上体正直或稍后仰,膝微屈,脚跟先着地,两臂摆动幅度稍小,身体重心平稳下移。不可走得太快或奔跑,以免挫伤关节或拉伤肌肉。
  ·坡度较陡时: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线来降低坡度。必要时,也可用半蹲、侧身或手扶地下山。
  ·通过滑苔和冰雪山坡时:除用上述方法外,还可使用锹、镐等工具挖掘坑、坎台阶行进,或用手脚抠、蹬、三点支撑、一点移动的方法攀援爬行。
  ·通过丛林、灌木时应注意用手拨挡树枝,防止钩戳身体,对不熟悉的草木、不要随便攀折,以防刺伤,并尽量选择好的路线。
  ·通过乱石山地时:通过乱石浮石地段,脚应着落在石缝或凸出部位,尽可能攀拉,脚踏牢固的树木,以协助爬进。必要时,应试探踩踏石头,以防止石块松动摔倒。

攀登技巧
  攀登时手脚要紧密配合,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不断观察、试探攀登点的牢固适用性。欲借草根或树枝攀登时,应先稳住重心试着用力拉动,以免因草根树枝突然松脱造成危险。
  ·徒手攀登时(三点固定攀登法):即利用崖壁的凸凹部位,以三点固定一点移动的方法攀上崖壁。攀登时,身体俯贴于崖壁,采用两手一脚固定,一脚移动或两脚一手固定,一手移动的姿势,利用手抠、拉、撑和脚蹬等力量,使身体向上移动。
  ·绳索攀登:两手握住绳索,使身体悬起并稍提腿,用两腿内侧和两腿外侧夹住绳索,随着两脚夹蹬绳索,两手交替引体上移。或两手伸直接握紧绳索,腿脚两下垂,两手交替用力向上引体,攀至顶点。
  ·拔绳攀登:是指固定绳索的上端,用脚蹬崖壁手拉绳索引体上移,攀登方法是,上体稍前倾,绳索置于两腿间,两手换握绳索交替攀拉上移。同时,一脚蹬崖壁,另一脚上抬准备蹬崖壁,用手拉、脚蹬的合力使身体向上移动。
  ·绳索攀越:是固定绳索的两端,身体横挂在绳索上攀越山涧、小溪等障碍物的方法。横越时,两手前后握绳,腹部微收,一腿膝窝挂住绳索,使身体仰挂在绳索下面,臂部稍上提,两臂弯屈约90°。前移时,后握手前移,异侧腿由下向上向内摆动,并将膝窝挂于绳上。当一腿膝窝挂上绳索时,另一腿离开绳索悬摆。两臂、两腿依次协调配合,交替向前移进。
  ·撑越壕沟:将杆一端插入沟底固定,并斜靠在石壁上缘约成70°,撑越时,快跑几步至握杆点投影线后,两手上下分开握紧撑杆(有力手在上)。同时,一脚快速而有力地蹬地起跳,使身体向前上方跃起并悬挂于撑杆一侧,两臂借身体向前摆动的惯性力将杆向前推移,身体随杆摆过垂直面后,两腿前摆,下握手向后推撑杆,身体前倾,屈膝缓冲着地。
  ·立姿跳下:立于崖壁边缘,两腿弯屈稍分开,身体前移,两脚稍用力蹬崖壁边缘,向下跳落,以前脚掌先着地,随着屈膝缓冲。
  ·悬垂跳下:身体背向跳落方向,屈体下蹲,两手抠住崖壁边缘,身体下移,两腿依次下伸,使身体悬垂,并略向左(右)移,左(右)手下移扶壁,手脚同时推蹬崖壁转身跳下,脚掌先着地,随着屈膝缓冲。

走斜坡避险法
  经常走山路的人都知道,往斜坡上走,身体的姿势最好稍微前倾。因为背上背着东西,为了要身体在斜坡上保持平衡,就要把重心放在前面。而斜度愈大则步幅就要越小要不然第一步走得太大,第二步就跟不上来。另外就是要保持一定且适当的速率,走起来不会太累,心情也舒畅。
  途中万一遇到下坡或稍微平坦的地段,也不可以放松心情,乱了步行频率,加快或加大脚步,这样反而会使身体的状况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而感到难过。
  山路一般都是布满岩石、砾石、树根等而凹凸不平,所以走时一定要看清楚,每一步都要踏得很平实,而且要保持相同的速度,一步一步慢慢走。最重要的是要能充分利用鞋底和地面所产生的摩擦。象在山谷斜坡那种斜度很大的地面行走,最好先用脚尖把坡面踢出踏脚(路)阶,再把脚踩上去。虽然一些锯齿形的道路是捷径,但是走下来却往往比走原路还累,还慢。

行路法①
  保持自己的速度和节奏
  要想走长路而不疲劳,窍门是放小步幅、保持步调平稳。疲劳大多是由于在平地上加快速度或迈大步,破坏了节奏所造成的,绝不能急躁。
  上坡路更要放小步幅。
  迈着大步爬坡,身体一定会摇摇晃晃,从而破坏了平衡。应该使用比平地上更小的步幅,一步一步稳定有力地行走。特别陡的斜坡,可以一边左右圆缓地拐着弯一边前进。
  下坡路尤其危险
  下坡路上常常会乱了步子节奏,摔倒受伤。在这种地方跑跑跳跳是非常危险的。经验越丰富的人走下坡路时越是缓慢。鞋带也最好系得比平时紧些,如果太松,脚指尖会顶到鞋上,有时甚至会造成脚指甲缺血坏死而脱落。
  集体行进
  由多个人组成的小组,总会有些人走得快一些而有些人走得慢一些,但是,既然是集体行动,同时也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建议按较慢的人的速度一块儿行走。带队的人应该走在队伍最后。

行路法②
  过吊桥
  吊桥不时地摇晃,要一个人一个人地过。对桥下河水恐惧的人应该只看脚下1米前方的桥面。
  过独木桥
  把脚横开如肩宽,采取稍有点外八字的步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平衡。若独木桥只有一根,应看着1米左右的前方,一步一步使鞋底踏稳,尽快走过去要比慢吞吞地更稳便。
  过河
  对于浅于膝盖的河水,如果是夏天,要穿鞋趟过去,这样比较安全。如果河流里有石头,可以踏石而过,且应选踏比较干燥的石头,因为湿石容易滑倒。而对于深过膝的河水,涉水过河比较危险,请另选它路过河。
  正确的休息方法
  走多少时间后休息大致取决于如下标准:平地,每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爬坡,则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休息时间过长反而会使刚刚活跃起来的身体机能变得迟钝。休息时可坐到石头等高一点的地方,以使血液不致下行臀部,身体保持良好状态。休息时还可以做一些轻微的屈伸活动。

作者: sky    时间: 2004-12-27 19:49     标题: 关于爬山[ZT]

预备篇:
随着“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野外爬山越来越火。我们在爬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强度不宜过大。爬山的强度不宜过大,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钟;爬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一般每周锻炼3—4次为宜。据测定,一位体重在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钟,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500千卡,这相当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里游上45分钟,或者相当于在健身房里连续做50分钟枯燥的腹肌练习。所以爬山尤其受到想尽快减轻体重的男士的喜爱。
  
  吃不下是正常的。适宜的运动强度会使机体的脑胰腺素水平升高,脑胰腺素有抑制食欲、增加机体产热的作用,因此爬山以后常常会感到食欲降低,摄食量下降。研究显示,爬山除了在运动时需消耗能量外,运动后体内乳酸及脂肪酸氧化,运动消耗的糖元储备的恢复也需要消耗能量。此外,爬山引起的内分泌变化、体温升高也使运动后休息时的代谢率高于运动前,且至少持续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
  
  不渴先喝水。爬山一般选择清晨为好。运动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在满足解渴的基础上再适当多饮些水,或者在运动前10至15分钟饮水400至600毫升,这样就可以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程度了。饮料应选择含有适当糖分及电解度(并最好选择含有维生素C)的,以尽快减轻疲劳感,恢复体力。
  
  前热身、后放松。开始爬山锻炼时,切不可一上来就加大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通常要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然后按照一定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大强度,避免呼吸频率在运动中发生突然变化。锻炼结束时,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肌群能力,使血液从肢体回到心脏。
  
  维生素“热补”。爬山时由于能量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都比较大,因此在饮食方面除了根据个人的情况而摄取足够的能量外,维生素的供给不可缺少,特别应注意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B及维生素D。另外,食物应易于消化,少食含粗纤维和易产气的食物(芹菜、韭菜、大豆等),多吃碱性食物蔬菜、水果、海带等。以利于体内酸碱平衡,增加碱的储备,提高运动能力。

作者: 密爸    时间: 2004-12-27 21:25     标题: 关于爬山[ZT]

收藏
作者: 金融大饿    时间: 2004-12-27 21:47     标题: 关于爬山[ZT]

·下山:上体正直或稍后仰,膝微屈,脚跟先着地,两臂摆动幅度稍小,身体重心平稳下移。不可走得太快或奔跑,以免挫伤关节或拉伤肌肉。

谢谢。。。。
上次在从化下山的时候太快,回来后膝盖剧痛,需要慢慢修养,唉。。。。。
希望各位吸取教训。。。。。
作者: 蜜剑    时间: 2004-12-29 06:18     标题: 关于爬山[ZT]

  嗯,偶+1不错嘛```不少户外经验呀




欢迎光临 『风行户外论坛』 (http://www.szfx.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