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驴行勿忘安全!! [打印本页]

作者: 石头张    时间: 2006-9-20 07:56     标题: 驴行勿忘安全!!

救山友年耗百万南澳不堪重负(转帖)


   2006年03月15日 15:21 深圳晚报

救山友年耗百万南澳不堪重负

月月有人遇险年年耗资百万七娘山上好风光奈何救人太难呼吁驴友保重登山最好备案

3月13日上午在南澳派出所喝着热汤暖身的4位“驴友”十分庆幸。几小时前七娘山顶的寒风冰雨让他们刻骨铭心,南澳派出所干警们顶着惊涛骇浪下海,驾驶“大飞”整整14个小时于礁石缝隙间救回他们。

去年南澳派出所12次出动从七娘山救回70人;今年两个半月他们出动2次,救回12人。在派出所干了10年的方警官曾带队上山救人100多次。街道办应急分队小周来南澳4年,和队员上山救人50次。东冲村民黄大哥从小在山脚下长大,进山搜救次数多到数不清。在救援成功的喜悦背后,有谁来计算营救成本?

惊人的账:一年救人耗资百万,谁买单?

山里营救,按一般营救行动估算,出动50人,总耗时约10小时。其间,使用车辆至少4台,加上食物和开水,费用大约2万元。

再看看周一发生的海上营救,“大飞”跑了3个多小时,7000元打水漂了。为最大限度接近山体,民警花500元从渔民手中租来小舢板,又请海胆捕捞高手驾船带路绕开礁石,方才救得遇险者。

多次大小营救,一年累积百万费用谁来买单?南澳街道办原本紧张的财政预算更是捉襟见肘;南澳派出所有警必出,总共25名干警除了后勤个个上山救过人,营救费用作为“办公费用”进入开支。南澳街道综治办一位职员向记者吐露心声:“年年上山救人,有一年连我们发工资的钱都垫进去了。”七娘山单次营救成本在2002年“5·19”救援行动达到高峰。本报隔天头版头条重点报道:那天,在市领导的现场指挥下,各相关单位近800人会集在一起,出动特警部队和直升机,不惜一切代价挽救遇险市民的生命。

南澳街道一年花在七娘山大小营救上的钱超过百万,龙岗区政府向南澳“补助”15万元,但营救频率居高不下,“补助”只是杯水车薪。

难解的题:救人行动一月一次,封山难

七娘山营救遇险者行动近年来平均一月一次多。导致这样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封山封不住。

今年春节期间,七娘山全面封山。260名防火员和护林员组成的队伍,把守从东冲到杨梅坑之间所有上山几十个通常入口,负责劝阻游客不要登山,但效果甚微。七娘山方圆60平方公里,上山小道无数,驴友们要么绕道上山,要么猛打猛冲结队朝山里突进,巡防员束手无策。

“山是国家的,凭什么不让我们登?”面对很多游客的振振有词,管理七娘山的南澳街道办,手中一纸公告丝毫没有强制力。

最好办法:呼吁制定探险限制,要备案

记者在南澳采访那些曾参与过七娘山营救的人,有村民、有干部、有民兵、有警察、也有边防战士,他们在努力救人的一瞬间,并没有怨言。但在过去两年间从山里救出的人当中,很多人面对大汗淋漓精疲力竭的救援人员却一言不发,有的悄悄溜走,因为害怕曝光而拒绝透露姓名,还有人见到干警的第一句话是“怎么来得那么晚”、“有没有带面包给我吃”。即使这样,他们依然一听见求救的消息便义无反顾地冲进山里。

南澳街道办和南澳派出所两大营救主力面对接二连三的遇险事故,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制定野外探险活动的限制政策和建立营救分级制度。所谓野外探险限制可仿效欧美发达国家方式,允许任何国民参与探险,但首先得在当地将个人信息、路线、目标等备案并写保证书,保证个人受到专业队伍营救时将付出一定费用。营救分级制度已经在南澳派出所初步形成雏形,干警接到报案根据当事人描述情景确定险情等级确定营救人数、参与单位和工具等。
作者: 天山雪    时间: 2006-9-20 16:04     标题: 驴行勿忘安全!!

收门票,收救援费,罚款~
作者: 跳跳虫    时间: 2006-9-20 21:00     标题: 驴行勿忘安全!!

支持,但不收门票
作者: 大宝    时间: 2006-9-21 05:13     标题: 驴行勿忘安全!!

我们纳税是干吗的?
政府部门是干吗的?
纳税人遇险还不拿钱出来救,那我们还纳税干吗?
作者: 此地无银    时间: 2006-9-28 19:25     标题: 驴行勿忘安全!!






欢迎光临 『风行户外论坛』 (http://www.szfx.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