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远去的文明,永恒的微笑--柬埔寨吴哥(柬泰之行上篇)

远去的文明 永恒的微笑



                                                                                               ---- 柬埔寨·吴哥


    从柬埔寨回来后,关于吴哥的游记迟迟没有写,因为不知该从何落笔。
带回的1000多张照片,记录了20多座寺庙宫殿,却承载着600年的吴哥文明,该怎样把它们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呢?
  看到别人写的吴哥游记,多数是按照游览的顺序逐一介绍景点。初时,我也想这样做。但很快就发现,我的思路陷入混乱。游览线路是根据景点间的空间距离设计的,但那不是吴哥文明的轨迹。我想讲述的,是生动的历史,是这块土地上曾经拥有过的灿烂文明,不单单是荒凉的寺庙。
    于是,重新翻阅了有关吴哥的资料,将那些枯燥的数字,拗口的名字和抽象的历史年代,与照片中的景物一一对应。吴哥的历史慢慢鲜活起来,那些沉寂的宫殿也仿佛拥有了生命。我决定,按照寺庙建造的时间顺序来介绍,这样便于了解吴哥建筑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所见证的王朝的兴衰。

吴哥,距离我们有多远

    吴哥是一个景区,泛指那一片神秘瑰丽的建筑群。在今天的地图上来看,它位于柬埔寨王国的西北部,临近一个叫暹粒的小城。从深圳出发到暹粒,一天的时间就够了。
    吴哥是一座寺庙,它那标志性的五座圣塔,作为柬埔寨的国家徽记出现在国旗上。任何人都可以把它拍下来,带回家。
    吴哥是一个王朝,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的风云岁月中,高棉人建立了强大的政权,统治着大半个东南亚。它的都城,在鼎盛时期曾经拥有上百万人口,是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比当时欧洲的任何一座城市都要大。它曾经的荣耀,绝非今天的柬埔寨所能呈现的。
    吴哥又是一门艺术,它用建筑和雕塑来表现对宗教和王权的崇拜。随着吴哥王朝的衰落,这门艺术嘎然中断,与庞大的建筑群一起,在密林中沉睡了5个多世纪。直到1858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在无意中的闯入,才唤醒了岁月的记忆。
    吴哥Angkor,来源于梵语Nagara,意为都市。


早期的吴哥建筑

       公元802年,吴哥王朝的开创者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建立吴哥政权,首都位于今天的罗洛士地区(Rolous)。他的侄子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继位后,开创了建造大型设施的历史。今天的外围景点罗洛士群的三座神庙,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被称为高棉艺术的开端。

    巴孔寺(Bakong),罗洛士群里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寺庙,曾经是当时的都城的中心。这也是吴哥建筑中的第一座截顶式金字塔形建筑。

DSC_0122.JPG


    神牛寺(Preah Ko),供奉着国王的祖先。它的标志是守护在塔群前方的三座圣牛南迪(Nandi)的雕塑。



DSC_0054.JPG

DSC_0057.JPG


    罗莱寺(Lolei),罗洛士地区做为国都时修建的最后一个主要寺庙。如今已经残败不堪,游客寥落。  
DSC_0039.JPG


[ 本帖最后由 冰霜 于 2008-4-20 19:49 编辑 ]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吴哥的全盛时期

    公元889年,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登上王位,第一次将都城建在了今天的吴哥地区。从而开始了之后500年的建设。
    当时都城的位置,就在今天以巴肯山(Phnom Bakeng)为中心的方圆36平方公里的区域。如今,巴肯山的日落是旅游项目中不可或缺的节目。
DSC_0045.JPG
   
    画面远方的洞里萨湖(Tonle Sap),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滋养世世代代的高棉民族,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政权的交替。
DSC_0049.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豆蔻寺(Prasat Kravan),建于公元921年。不知道这个中文名字从何而来,小小的寺庙只有并排的五座塔,橙红色的砖石结构,安静羞涩地矗立在路边,还真有点儿象豆蔻年华的少女。
DSC_0190.JPG
    塔内的墙壁上,雕刻着巨幅的印度教天神毗湿奴(Vishnu)和他的妻子拉克什米的神像。吴哥遗迹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神,就是毗湿奴。(这张应该是拉克什米,毗湿奴至少有四条胳膊。)
DSC_0178.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女王宫(Banteay Srei),建于10世纪下半叶,是吴哥古迹中雕刻最精美的建筑群,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看看她的细节吧。
DSC_0704.JPG
DSC_0714.JPG
DSC_0739.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女王宫远离吴哥,很晚才被发现。整座宫殿用粉红色的砂岩建成,色彩艳丽。
DSC_0706.JPG
DSC_0730.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在坚硬的石块上雕刻如此繁复细腻的图案,吴哥艺术的精湛令人叹服。以前总觉得灿烂的中华文明无可超越,现在才明白,文明没有高下之分,每个民族都有无可替代的智慧。
DSC_0744.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为什么叫女王宫呢?据说,这座寺庙是为女子建造的,所以整座建筑小巧玲珑,每块石头都雕有花纹图案。也有人说,这是女子庇护所,供后妃居住的临时宫殿。在远离王城的地方建造,是为了在战争期间藏匿后宫佳丽。
    真相已经湮没在消逝的岁月中,留给世人的只有美丽的建筑和无限的遐想。
DSC_0751.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公元1113年,伟大的太阳王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登场了。他神勇善战,积极开拓疆土,带领吴哥王朝进入全盛时期。请记住他的名字,因为他留给世人一个伟大的奇迹--- 吴哥窟。
    晨曦中的吴哥窟,神秘,瑰丽。
DSC_0142.JPG
DSC_0137.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吴哥窟(Angkor Wat),又叫吴哥寺(Wat是寺的意思),或是小吴哥(以区别于大吴哥),建于公元1112-1201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与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印尼婆罗浮屠千佛坛并称东方四大奇观。拜周围的护城河所赐,它保存完整。它的三层平台,浮雕回廊,以及如莲花蓓蕾般的五座圣塔,已经成为柬埔寨的标志。
DSC_0086.JPG
DSC_0126.JPG
DSC_0055.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当初,来柬埔寨采集蝴蝶标本的亨利·穆奥,无意中发现了吴哥,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丛林中巨大的石塔。
DSC_0154.JPG

    我痴迷于建筑的细节,这是拍到的第一张“高棉微笑”,被她的端庄彻底征服。
DSC_0067.JPG

    吴哥窟留给世人很多谜,比如向“西”之谜。吴哥窟的正门开在西边,整座寺庙坐东朝西。这与印度教崇尚的东方吉祥是相反的,吴哥的大多数其他建筑都是面向朝阳的,为什么吴哥窟向西呢?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吴哥窟是耶跋摩二世的陵墓,按照印度教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所以才有了这种设计。我觉的有道理。
不过,苏利耶跋摩二世没想到,这项浩大的工程历时八九十年才完工,也就是说,他去世50年后才被安葬在这座神殿。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崩密列(Beng Mealea),建于苏利耶跋摩二世时期,距离吴哥王城大约40公里,荒凉偏僻,游人少至。从照片上看,它只是一片被丛林包裹着的残垣断壁。
DSC_0240.JPG


    它安静得象是被人遗忘了,在漫长的岁月里,陪伴它的是葱茏的古木和啾啾鸟鸣。它让我迷失在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中。仿佛我是第一个闯入者,不经意间发现了它,眼前的一切都是自然原始的摸样,未经修整。
DSC_0031.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这个地方太容易让人发呆,我远远的落在同伴后面,最终和大家走散。堆叠的乱石如迷宫一般,我茫然地乱窜了一会儿以后,发现照片上这个小男孩一直跟着我。
DSC_02299.JPG

    他不说话,只有当我走错方向时,他才会小声说,“No,no,this way.”然后指给我正确的路。我停下来拍照的时候,他就走到一边自己玩儿。他还指给我看一些被我忽略的细节,可惜他没有讲解它们背后的故事。他应该是个小导游,跟着我是想做生意。我好奇地想看看他最后怎么开价。当走回到通向正门的路上时,我故意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转身离开。小男孩丝毫没有纠缠我,自顾自跑到旁边的大石头上玩去了,根本没有要钱的意思。我心中很是不忍,跑回来把身上的零钱都掏给他,他收下了,显得很不好意思。
    其实,不好意思的应该是我,零钱一共2000瑞尔(Riel,当地货币),折合人民币才3块多。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吴哥的黄金时代

   苏利耶跋摩二世的伟大统治,使吴哥进入全盛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过度的军事扩张和庙宇建设使国力严重消耗,太多的荣耀也使它受到外族的觊觎。当苏利耶跋摩二世于公元1150年去世后,吴哥陷入长达30年的政治动荡和外敌入侵。国都沦陷,国王被杀,建筑被毁,财物被劫掠。曾经繁荣的吴哥变成灾难之海,满目疮痍。

  乱世总是出英雄的。1181年,吴哥的拯救者,具有传奇色彩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登基,这一年,他已经56岁。他带领吴哥再次复兴,进入这个伟大王朝的黄金时代。
  他重建的都城,就是今天的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也叫吴哥城,大吴哥(Thom是大的意思)。
    这是吴哥通王城的南门,门洞上方的四面佛像造型成为阇耶跋摩七世时期的建筑标志。
DSC_0569.JPG

  城门外是一座雄伟的大桥,桥两侧分别矗立着27尊抱着巨蟒的石雕神像。左边的神像代表天神,右边的代表妖魔阿修罗,描绘的是印度神话《搅拌乳海》的故事。
    这是慈祥的天神。
DSC_0558.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阇耶跋摩七世在王城内修建了很多大型建筑,有些用于居住,有些用于供奉神像。这个战象台阶(Terrace of the Elephants),用于举行庆典仪式,是国王的阅礼台。在吴哥时期,这里每年都举行盛大的斗象大会,最后胜出的大象将成为国王的坐骑。 
DSC_0456.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与战象台阶相临的癞王台阶(Terrace of the Laper King),至今都没有人知道它的用途,至于它为什么叫癞王台阶,更是吴哥的其中一个未解之谜。
  台阶的底层有窄窄的通道,两边的石壁上雕满了神像,走在其中仿佛身陷地狱。
DSC_0442.JPG
DSC_0430.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细细的看过去,用相机搜索每一个雕像,想找到最美的“高棉微笑”。
DSC_0438.JPG
DSC_0445.JPG
DSC_0452.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与前任的统治者们信奉印度教不同,阇耶跋摩七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从宗教上把吴哥引入了佛教时期。在王城外围,他修建了两座寺庙,分别献给他的父亲和母亲。
  塔布茏寺(Ta Prohm),供奉这国王的母亲,也是电影《古墓丽影》的外景地。
DSC_0342.JPG


  整座寺庙被巨大的树木包围,发达粗壮的树根如巨蟒一般紧紧缠绕着佛塔和庙墙,几个世纪的较量中,最终的胜者是树木。它们穿透建筑,掀翻屋顶,骑跨围墙,导致众多寺院坍塌。这座寺庙从发现到现在,几乎没有做过修复,因为树和石头已经融合在一起,无法分开。
DSC_0348.JPG

  如果只身一人在这里,会感到毛骨悚然,那些巨大的板根象恐怖片里的怪物,随时会伸过来把你缠住。塔布茏寺的魅力就在于此。
DSC_0299.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圣剑寺(Preah Khan),用于供奉国王的父亲。占地面积很大,曾经是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吴哥城时的临时居所。它的大门口两侧,同样有“搅拌乳海”的雕塑。可是几乎所有的神像头都被盗走,令人心痛。
DSC_0948.JPG

  圣剑寺非常安静,游客不多。午后的阳光斜射在寺庙的门口,神圣而庄严。
DSC_1018.JPG

[ 本帖最后由 冰霜 于 2008-4-20 20:27 编辑 ]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我喜欢在一个地方坐下来,静静的发呆。吴哥建筑中有很多寺庙都适合发呆,比如前面介绍的崩密列,圣剑寺,还有下面这座斑黛喀蒂(Banteay Kdei),它同样是阇耶跋摩七世所建。
  斑黛喀蒂
Banteay Kdei),它的造型秀丽精致,很有设计感。

DSC_0208.JPG


这个舞蹈造型,出现在吴哥的很多浮雕中。直到今天,它还是高棉舞蹈中的代表动作。
DSC_0223.JPG

石头建筑和自然景物和谐统一,构成一副天然画框。
DSC_0228.JPG

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也在发呆,他在想什么?
DSC_0273.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阇耶跋摩七世最杰出的作品,是巴戎寺(Bayon)。它是整座吴哥通王城的中心,距离各个城门都是1.5公里的距离。它由54座大大小小的宝塔组成,远远看去,象一座座山峰耸立,没有感觉到异样。
DSC_0473.JPG


  走进去才发现,每个塔尖都刻有四面佛陀的神像,这些佛像都面带神秘的微笑,让人敬畏又赞叹不已。
DSC_0498.JPG
DSC_0516.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这种双目微闭,慈祥而神秘的微笑,就是被后人反复研究的“高棉微笑”,是吴哥艺术的特有符号。他的厚唇,扁平鼻子和双眼睑,被认为是标准的高棉脸孔。

DSC_0518.JPG


很多学者认为,阇耶跋摩七世把他自己的脸孔刻在了巴戎寺。我喜欢这种说法。伟大的君王不需要低调,应该让后人铭记自己的模样。只是哪一张面容是他呢?每个人都在找。
  我认为是这张,因为第一眼看到,就怦然心动。
DSC_0521.JPG

  “巴戎寺,是吴哥文明的最后一道光。阇耶跋摩七世的去世,加速了吴哥王朝的衰败,此后的吴哥建筑,再也没能超越这一时期的艺术高峰。1426年,暹罗(今泰国)的入侵,使当时的国王被迫放弃了首都吴哥。从此,这座雄伟的王城以森林为被褥,开始了长达6个世纪的沉睡。它那灿烂的文明也就此消失,高棉,从此走进了一个寂静幽暗的时代。”
                                     ---摘自《柬埔寨,五月盛放》


  吴哥留给世人最大的谜,是它的文明的突然中断。通常,—个民族的文化总会在一定时期内延续,何况吴哥是—个曾经繁荣过600年的王朝。但它的文化竟然在一夜之间忽然中断,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传承。吴哥地区在鼎盛时曾有百万以上的人口,这些人又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柬埔寨的文献中没有记载呢?
  
  吴哥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还有这些大大小小的谜。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今天的柬埔寨

  近代的柬埔寨,饱经战乱,历尽沧桑。
  1863年法国入侵柬埔寨,开始了柬埔寨作为法属殖民地的历史。1940年9月,柬埔寨被日军占领,法国撤出。1945年日本投降后,柬埔寨再次归法国所有。直到1953年11月9日,西哈努克国王带领柬埔寨赢得了完全独立,高棉人民获得了短暂的17年的安宁。1970年,诺朗将军发动政变,西哈努克流亡国外,柬埔寨陷入23年的内战外战的混乱中。其中1975年到1979年短短的四年间,红色高棉的极端统治使柬埔寨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直到1993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柬埔寨,这个苦难的国家才从战火中走了出来。
  
  这是在波贝(Poipet)口岸入境时,拍到的第一张柬埔寨的照片。国门上方用高棉文和英文写着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ambodia)。
DSC_0001.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和平了15年之后,柬埔寨依然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据说经济排名仅胜过老挝)。波贝口岸很小,脏乱破旧,街道坑洼,尘土飞扬。拉客的Tuk-tuk车(一种机动三轮车)满街乱窜。毒辣的太阳下,一片混乱。而口岸的另一侧,相距几百米的泰国境内,街道整齐干净,交通有序,花草繁茂,连空气都仿佛湿润很多。伟人说的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从波贝到暹粒的路,红土飞扬,坐在一辆丰田佳美车里,几次被颠得头碰到车顶。路边干旱的田野里一片荒芜,这条浑浊的小河是我看到的唯一水源,一群孩子在水里嬉戏。
DSC_0005.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贫穷是战争的必然产物,即使战争已经远去。
 
  今天的柬埔寨, 1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还埋着超过800万颗地雷。而柬埔寨1050万人口中,有85%以农业为生。平均每3天就有一起地雷伤亡事件,致使农民无法耕作,大量土地荒芜,实际耕种土地不足20%。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生活在和平发展的年代里。我们关注的东西已经上升到生存以外的层面,在保证自己孩子锦衣玉食的同时,还有能力把爱心延伸到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身上。你可知道,在柬埔寨,父母最担心的不是孩子能否上学,而是她/他们能否在布满地雷的环境中安全的长大。

  你可知道,那些地雷,很多是MADE IN CHINA.
DSC_0781.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贫穷的柬埔寨是如何看待教育的?我不曾深入了解,没有资格发表意见。但是,在罗洛士群的罗莱寺旁边,我看到了一所小学。它的整洁明亮与罗莱寺的破旧残缺形成鲜明对比。
DSC_0050.JPG

  柬埔寨的官方语言是高棉语,英语和法语。别小瞧这里的人哦,受过教育的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今天的柬埔寨人,正在努力地创造美好生活。旅游业,是柬埔寨的支柱产业。吴哥景区里有很多孩子,向游客兜售明信片或其他纪念品。明信片一套十张,她们能用多种语言从一到十数给你看。实在做不到生意了,他们就用纯正的中文说,“糖果,请给我糖果。”
  照片上是一对小姐妹,没错,光头的那个也是女孩。左边戴帽子的小姐姐特意指给我看妹妹的耳环,以示她的性别。我把所带不多的几颗糖给了这个聪明的小姑娘。
DSC_0238.JPG

  糖果发完了,只好给这两个小男孩几块饼干,显然他们不太满意。
DSC_0083.JPG

  这对小姐弟的工作比较悠闲,不用兜售。插几朵睡莲在瓶子里,愿者上钩吧。
DSC_0685.JPG

  最高章的是这个小姑娘。在人头攒动的女王宫,她旁若无人地低头在本子上画画,酷酷的表情,明亮的服装,装饰性很强的草帽,以及非常有构图感的建筑,惹得每一个经过的游客都忍不住拍照。我始终没弄清楚她的意图,没见她卖东西,更象是在完成一种行为艺术。
DSC_0670.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在暹粒几次见到当地人结婚摆酒席,和中国人一样,喜欢用红色。酒席上不停地播放喜庆的音乐,热闹非凡。所有的人都盛装出席,特别是女性,打扮得非常隆重。做发型,化浓装,穿艳丽闪亮的礼服。
DSC_0100.JPG

  曾经和一个当地导游聊天,他说在柬埔寨做女人比做男人好。问原因,他说在柬埔寨,结婚的费用是男方出的,通常一个男人要花3000-5000美金才能娶到老婆。而当地人的月工资最高不过50美元,所以结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他忿忿地说,“曾经有个女人条件非常好,结果男方花了两万美金呢!”
  觉得他好玩儿,我忍不住想逗逗他。问他如果是我嫁到这里,男方肯花多少钱。他很认真地打量了我,说,“一万美金。”

  我接触到的柬埔寨人不多,但大都象这个导游一样淳朴。吴哥文明虽然已经远去,但高棉微笑却保留在今天的高棉人脸上。那微笑少了神秘,多了善良。

  真诚的希望善良的柬埔寨人能够富足安康,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重现田园般的宁静安详。
DSC_0944.JPG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后记


前面文章中的数据和年代,来自于网上的资料和两本书---《吴哥石林》,《柬埔寨,五月绽放》。如果不准确,还请大家原谅。

吴哥的景点很多,为了让文章主线更明确,我只介绍了影响较大或者比较有特色的寺庙,而略去了很多小的相对平凡的景点。文中对于具体的行程安排也没有提及。按照我的习惯,这些内容都写在了专门的攻略里,供有兴趣的驴友参考。
http://www.szfx.net/bbs/viewthread.php?tid=26431&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冰霜 于 2008-4-20 21:43 编辑 ]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传说中的沙发?
顶起来再看一遍
勤俭般般有 懒惰件件无

TOP

已经看完一遍了.
123........

TOP

................曾经和一个当地导游聊天,他说在柬埔寨做女人比做男人好。问原因,他说在柬埔寨,结婚的费用是男方出的,通常一个男人要花3000-5000美金才能娶到老婆。而当地人的月工资最高不过50美元,所以结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他忿忿地说,“曾经有个女人条件非常好,结果男方花了两万美金呢!”
  觉得他好玩儿,我忍不住想逗逗他。问他:如果是  冰霜   嫁到这里,男方肯花多少钱。他很认真地打量了我,说,“一万美金。”
...................
123........

TOP

那些建筑拍得很好撒,很喜欢那色彩。    
稍微有点变形,估计是镜头和距离的问题。

TOP

很不错,要有功略就更好了

TOP

很用心的拍摄和记述,喜欢
无故加之不怒  骤然临之不惊

TOP

可作教科书了
向着远方,前进!前进!!

TOP

吴哥---一个让人肃然起敬又向往的地方;一个曾经湮灭过的宫殿;一个让你静静发呆的地方;一个用无数巨大石块堆垒起来的奇迹!

TOP

回复 #33 黑马行空 的帖子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晨曦、落日拍的很美啊~

另外,不知道是贫穷还是当地人环保意识很好,庙宇除了经受风雨洗礼外,人为破坏很少,不想敦煌的莫高窟,除了让人心痛还剩什么……

TOP

好文好片!!!
岁月中漂泊,年轮中徘徊!

TOP

原帖由 烧鸡 于 2008-4-21 19:59 发表
晨曦、落日拍的很美啊~

另外,不知道是贫穷还是当地人环保意识很好,庙宇除了经受风雨洗礼外,人为破坏很少,不想敦煌的莫高窟,除了让人心痛还剩什么……


国内的旅游业总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也是让我每每心痛不已.
糊涂看世情,聪明一颗心;
去留皆无意,宠辱两不惊;

TOP

原帖由 冰霜 于 2008-4-20 19:52 发表
吴哥的全盛时期

    公元889年,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登上王位,第一次将都城建在了今天的吴哥地区。从而开始了之后500年的建设。
    当时都城的位置,就在今天以巴肯山(Phnom Bakeng)为中心的方 ...


   很专业的曝光 !

新西兰南岛北岛自驾游自由行专业领队。

微信: james-nz

TOP

没话说了,才女!
-----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大自然面前自负,你永远都是弱者.

TOP

柬埔寨,呆的已经快吐了。。。

不过暹粒还是灰常灰常的不错哈,比起西哈努克市(西港),好太多了
去了西港,才发现被深深的骗了~

TOP

---赞一个

有些东西,无声胜有声!!

TOP

本帖最后由 Human 于 2010-10-25 22:29 编辑

我有一位年约50多岁的柬浦寨朋友, 他也经历过红高棉恐怖的统治, 现在他每晚都会祈祷, 希望来世不要再做柬浦塞人, 看来战争的阴影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因时间而减退.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