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再赞一个
不因水清而偏用,不因水浊而偏废

TOP

原帖由 娉婷睡莲 于 2007-10-16 18:01 发表
哇,太美了,色彩亮丽,好漂亮啊!
虽然只是在五一的看片会上见了一下小丑,没有过多的了解, 还是能感受到他对户外的热爱和专业的..赞一个!


已经很了解他的了
简单就好

TOP

太阳一落山雪就开始下,一个晚上断断续续,早晨起来,积雪已经很厚了,最深的地方到膝盖,一般都在小腿肚子的高度。

因为蒙古包里有炉子能生火,虽然外面下着雪,但是蒙古包里却很暖和,100元一晚,已经是最低价格了,我们一路徒步问别人价格时,不是150就是180,最贵的200。蒙古包的老板向我们吹嘘说,最贵的300元一晚都有人住。 蒙古包里睡上我们10个人再加三个马夫还有空地儿,男女混在一起睡大通铺,我一躺下就能睡着,至于其他人讲了什么甜蜜、柔情的悄悄话没有,我可是啥都没听到,唉,又是个遗憾,哈哈!

作为驴友,一不怕苦,二不怕脏,这是起码的要求,好在我们也没有受多大的罪,这样的生活全当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作为当代的年轻人,能够做到有福也能享的,差不多人人都没问题,但是能够做到有苦也能吃的,却为数不多。根据外物的条件,及时调解人的心态,能上能下,做起来并不轻松! 当很多年以后,想起这一幕的时候,如果脸上还能出现幸福的堆笑,那么此时此刻的经历就是有意义的!

DSC_0987.jpg (117.58 KB)

那匹白马在风雪中饥寒交迫,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显得马更加削瘦,楚楚可怜

DSC_0987.jpg

DSC_0990.jpg (118.21 KB)

这张阿娟有点女侠的味道,呵呵

DSC_0990.jpg

DSC_0992.jpg (117.79 KB)

冷啊~~~

DSC_0992.jpg

DSC_1001.jpg (230.01 KB)

看到了炊烟顿时就觉得温暖了

DSC_1001.jpg

DSC_1004.jpg (195.21 KB)

天依旧是那样的阴郁,人和马都默默前行

DSC_1004.jpg

DSC_1011.jpg (242.4 KB)

坡很陡,下禾木白桦林渐渐多起来

DSC_1011.jpg

DSC_1019.jpg (236.51 KB)

在白桦林的落叶中有条蜿蜒的路

DSC_1019.jpg

TOP

上片速度太慢了啊,赶紧啊
前方是绝路,希望在转角!!!

TOP

哈哈,该上禾木的片片了。

DSC_1075.jpg (223.8 KB)

山色簇拥

DSC_1075.jpg

DSC_1089.jpg (175.25 KB)

乌云也壮丽

DSC_1089.jpg

DSC_1113.jpg (215.02 KB)

树影朦胧

DSC_1113.jpg

DSC_1116.jpg (183.85 KB)

炊烟起来了

DSC_1116.jpg

DSC_1129.jpg (198.02 KB)

自己拍下自己的影子

DSC_1129.jpg

DSC_1131.jpg (200.87 KB)

根部裸露还能那样挺拔

DSC_1131.jpg

DSC_1140.jpg (142.4 KB)

偷拍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DSC_1140.jpg

TOP

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地上,屋顶都是积雪,虽然很薄,但是气氛已经有了,赶紧爬到对面的山坡上。可惜是个大阴天

DSC_0002.jpg (149.69 KB)

为了不影响别人,我没有跑到坡下仰拍

DSC_0002.jpg

DSC_0011.jpg (182.45 KB)

太阳还没出来,天很阴,没事拿狗当靶子。这狗在找昨天藏的肉包子

DSC_0011.jpg

DSC_0031.jpg (137.34 KB)

还没昨天拍得好,遗憾啊!

DSC_0031.jpg

TOP

对面的山坡上其实有点逆光,我想找个顺光和侧光的角度拍,就先回来了

DSC_0062.jpg (164.17 KB)

这家的烟才升起,唉。。。

DSC_0062.jpg

DSC_0081.jpg (172.22 KB)

DSC_0081.jpg

DSC_0102.jpg (150.9 KB)

DSC_0102.jpg

DSC_0123.jpg (218.44 KB)

DSC_0123.jpg

DSC_0151.jpg (155.86 KB)

DSC_0151.jpg

DSC_0153.jpg (192.03 KB)

DSC_0153.jpg

DSC_0156.jpg (169.38 KB)

DSC_0156.jpg

DSC_0162.jpg (156.64 KB)

DSC_0162.jpg

DSC_0163.jpg (147.08 KB)

DSC_0163.jpg

DSC_0165.jpg (143.81 KB)

DSC_0165.jpg

DSC_0169.jpg (160.64 KB)

DSC_0169.jpg

TOP

由于我,格格,蓝蜻蜓没骑马,包了辆车,赶五彩湾的落日,我们运气好,刚好赶到了

DSC_0177.jpg (158.34 KB)

夕阳,五彩岩石,河流,白桦林题材很丰富,很美

DSC_0177.jpg

DSC_0178.jpg (167.55 KB)

DSC_0178.jpg

DSC_0179.jpg (165.36 KB)

DSC_0179.jpg

DSC_0180.jpg (131.04 KB)

夕阳的色温很好,人的状态也不错

DSC_0180.jpg

DSC_0182.jpg (125.4 KB)

DSC_0182.jpg

DSC_0183.jpg (125.15 KB)

这张PP好真实

DSC_0183.jpg

DSC_0188.jpg (138.13 KB)

DSC_0188.jpg

DSC_0189.jpg (149.43 KB)

这张我最喜欢

DSC_0189.jpg

DSC_0198.jpg (173.78 KB)

DSC_0198.jpg

DSC_0205.jpg (148.37 KB)

DSC_0205.jpg

DSC_0207.jpg (145.15 KB)

DSC_0207.jpg

TOP

接下来是五彩湾的夕阳和火烧云了

DSC_0212.jpg (107.78 KB)

DSC_0212.jpg

DSC_0213.jpg (88.16 KB)

光圈逐渐打小

DSC_0213.jpg

DSC_0228.jpg (94.76 KB)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剩下火烧云

DSC_0228.jpg

DSC_0230.jpg (94.71 KB)

强制闪光,把近处的专业色驴加进来,呵呵

DSC_0230.jpg

TOP

从布尔津到乌尔禾200多公里,包17座依维柯,目的节省时间赶到克拉玛依坐最晚班车到乌鲁木齐,顺便去乌尔禾的魔鬼城。

DSC_0237.jpg (134.64 KB)

DSC_0237.jpg

DSC_0239.jpg (151.9 KB)

大隔壁上的电线杆都很壮观

DSC_0239.jpg

DSC_0244.jpg (113.79 KB)

电线杆上没电线,问司机,他说都埋地下了

DSC_0244.jpg

TOP

乌尔禾的魔鬼城最好还是要买票从正门进,里面很大,不管是自驾还是包车,一定要有车。不是随便一个“小土包”都能上的,安全第一啊!

DSC_0258.jpg (184.18 KB)

DSC_0258.jpg

DSC_0266.jpg (119.39 KB)

一会儿向右

DSC_0266.jpg

DSC_0268.jpg (147.55 KB)

一会儿向左,整齐划一,哈哈

DSC_0268.jpg

DSC_0279.jpg (173.24 KB)

这S形,能和芙蓉姐姐的“S形”有的一拼,呵呵。。

DSC_0279.jpg

DSC_0280.jpg (178.83 KB)

芙蓉姐姐双S,你行吗?

DSC_0280.jpg

DSC_0282.jpg (114.38 KB)

就这张还行

DSC_0282.jpg

TOP

精彩的行程,漂亮的PP
赞!赞!!赞!!!

TOP

不过你上PP的速度和我也有一拼嘛

TOP

呵呵.......

帅哥的水平不错嘛!
岁月中漂泊,年轮中徘徊!

TOP

再快点阿,等死人了
不因水清而偏用,不因水浊而偏废

TOP

前面提到的那个帅哥司机,不仅人长得帅,而且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职业司机。一般旅行社的司机,把团员拉到景点后,其他人去玩,司机就在车上睡觉,看看报纸打发漫长无聊的时间,看书的都很少。那司机够厉害的,看的还不是一般的书,而是原版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那种自传体的文言文很难懂的,区区几个字,注解要往往会有一大段。没有直接问,他能读懂多少,不管怎么样,有人能有勇气拿起那样的书认真的去读,这本身已经很了不起,他这个人有着其他一般人身上所不具备的一些特质。从他的身上和好多从外地背井离乡来深圳工作的人身上,都能找到许多的共同点。

其实每个人就像是一本书,根据不同的人生经历,书有厚有薄,有的书当你打开扉页的时候,后面的内容已经知晓的十之八九;有的书你越读越有意思,越到后面高潮迭起。旅行的乐趣在于你可以遇到有趣的事,有趣的人,当然也可以顺便翻翻别人的“书”。

这次旅行遇到一台湾的驴友,三十出头,是搞野生鸟类研究的,一个月的时间只有一周的时间在台北办公室,其他时间都在山区做鸟类科学研究。我们是在喀纳斯认识的,那天大早,在固定的站台等车准备去拍神仙湾的晨雾,第一班车还有半小时才发班,站台的三两个人等不及,雇上一辆小车拉我们到神仙湾,当时只是认识,没怎么说话,毕竟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遇到的陌生人,谁都有戒备心。第二次见到是在小黑湖的蒙古包前,他雇了两匹马一个马夫,天下着雪,在雪地里徒步,我们互相认出了对方,我们一起从黑湖徒步到禾木。下到禾木,我们不是住到一起,我们在禾木呆了两天,第二天下午出去拍照回来又碰到他,他还没走。问他的行程,他本来想去富蕴的可可托海徒步,后来听别人说,那边下雪了,不适合徒步。我说我们要去布尔津的五彩湾,乌尔禾的魔鬼城,先返回乌鲁木齐再去吐鲁番,他欣然接受。

三次的偶然相遇,说明我们还是有点缘分的。一般台湾人不管男的女的,很多都是那种大腹便便,走哪FB到哪,走哪都趾高气昂的那种,他给人的印象是比较随和,豁达,能吃苦耐劳,喜欢摄影,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对于陌生的事物很好奇。说起好奇,我也很好奇啊! 为什么他会一个人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是出于工作目的还是自己个人爱好?他怎么样看待新疆这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作为一个普通的台湾人,他怎么样看待大陆的,他以及他周围的人都认同一个中国吗?在他们看来,大陆和台湾如果三通是利多还是弊多?对于台湾的老百姓有哪些方面的担心和顾虑?在几年前,为什么国民党会下台,民进党会上台?你的工作具体的职责范围都有哪些?在野外主要做些什么?在野外有没有遇到猛兽?你们的科研经费从哪里来?是否有把科研的成果转化成商业成果?台湾的年轻人是不是生存压力很大,薪资待遇一般怎么样,房子多少钱一平米?爱情对于台湾年轻女性的重要程度如何?一般的择偶标准怎么样?好象在台湾适龄男子都要服兵役,你有服吗?怎么服役,什么时候服役?服役是否浪费青春大好时光,你觉得有必要吗?

能从一个极其平凡的视角来审视一些问题,我觉得这样更真实,更有说服力。唉,已经好久没听别人跟我讲过故事了,这回好容易逮着个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当他讲到“抓鸟”和服兵役的经历时,我听的很入神,结果搞的晚上都没休息好,第二天早上都爬不起来,嘿嘿。。

DSC_0313.jpg (137.13 KB)

这是他特地从台湾带来的布袋戏木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岸文化同属一脉

DSC_0313.jpg

TOP

从禾木我们包车回布尔津时,搭乘过一个摄友,她刚好就是吐鲁番人,她极力向我们推荐吐峪沟,说来吐鲁番一定要去吐峪沟,那里有保存最完好的维族村落,千百年来一直维持那个样子,是驴友,摄影家所喜欢的地方。

为了方便大家,上网找了些比较全的资料。


吐峪沟在新疆鄯善县境内的火焰山中段。东距鄯善城约46公里,西距吐鲁番市约47公里,西南距离高昌古城约13公里,位置优越,是延绵二百里的火焰山各个峡谷中历史文化最为悠久、自然景观最为雄奇壮美的峡谷。

吐峪沟大峡谷北起312国道旁的远古村落苏贝希村,南至吐峪沟乡古老的麻扎村口。从北到南,大峡谷长8公里,平均宽度约1公里。大峡谷中有火焰山最高峰,海拔831.7米。大峡谷从北向南把火焰山纵向切开,色彩分明的山体岩貌清晰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万分、拍案称奇。峡谷南北两端,原为悬崖峭壁,无路可走,现有左岩半山腰的一条公路相连。吐峪沟大峡谷是中国西部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 19世纪以来,吸引了俄、德、英、日等国探险家的目光。有人说,吐峪沟大峡谷的诞生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文化碰撞后才断裂成形的,东西方文明沿着丝绸之路在这里发生剧烈碰撞以后,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再次在此碰撞。这里不仅有怪石磷峋、沟谷纵横的峡谷风光,而且还有开凿于两晋十六国时代的吐峪沟千佛洞;不仅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大寺,而且还有建筑布局互相环绕的藏传佛教大寺院遗迹。壮美的峡谷、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蕴涵、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渊远流长的黄粘土文化、翠绿的葡萄园风光,构成了吐峪沟大峡谷神秘、独特、奇异的风景。

吐峪沟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六七百年前的远古时代。在吐峪沟村西南四、五公里的戈壁滩上,可见微微隆起的沙丘,沙丘表面上曾发现过远古居民打制的石器。沙丘下,是距今两千六七百年的古代吐峪沟居民墓地,在那里曾出土过造型独特、寒光闪闪的铜器,显示出久远而古老的历史文明。

吐峪沟大峡谷周边,古迹密布,处处闪烁着西部文明的光芒。在大峡谷北出口河谷西岸,有庞大的姑师人的墓葬区,考古界称为苏巴什战国二号古墓群。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里曾发掘出土了大批与楼兰美女齐名的苏巴什美女干尸及珍贵文物,轰动了考古界,这些珍贵文物现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吐鲁番地区博物馆。大峡谷南出口向东约15公里,有新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艺术发源地之一,民族文化艺术之乡鲁克沁镇(即唐代的柳中县);再向东40公里,有世界上唯一与城市相连的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

吐峪沟麻扎村,位于大峡谷南沟谷,是新疆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它分布在绿塔耸立的清真大寺四周,约有百十户人家。这个村庄,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用维吾尔语交际,信仰伊斯兰教,穿着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走亲访友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毛驴车。这里生活的人们,脸上始终洋溢着平静、自足、幸福的神情,给人以纯朴、悠闲、与世无争的美好印象。徘徊在峡谷底处的村落中,仿佛置身于人间的世外桃园,令人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和人生的烦恼。那溪边穿着鲜亮的民族服饰洗衣的妇女,那坐在古老的桑树下头戴花帽怡然自得地乘凉的白胡子老人,那在如时光隧道的卷顶窑房下散步的蒙纱老妪,那跟着游客追逐嬉闹的天真无邪的维吾尔族儿童,只要进入视野,总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在古老的村落中,独具特色的居民,处处闪烁着古老的“黄粘土文化”的光芒。从那最具特色的古老的黄粘土建筑可以看出,那里的维吾尔族居民,继承了两千多年来用黄粘土建造房屋的传统习惯。房屋建筑均是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一层的,也有两层以上的;有独立成房的,也有连成一片的。吐峪沟大峡谷南沟口东西两岸山坡上现存的造型优美、鳞次栉比、绵延不断的古老民居,现存历时最长的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民宅还是千年前的佛窟,都是用黄粘土土坯建造。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20 20:13 编辑 ]

DSC_0321.jpg (155.33 KB)

背后是大麻扎,维语墓地的意思

DSC_0321.jpg

DSC_0328.jpg (191.34 KB)

我猜想对于他们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一个是水,另一个就是宗教信仰吧。

DSC_0328.jpg

DSC_0334.jpg (167.2 KB)

刚做了猜想,马上就被否定了。古代文明同现代文明的对比,有意思

DSC_0334.jpg

DSC_0340.jpg (154.32 KB)

把自己祖先,宗教领袖的墓地让外族的人随便就可以参观,多少有些不理解啊

DSC_0340.jpg

DSC_0344.jpg (166.83 KB)

从坡上下来偶然间从“天窗”里拍到这一幕,5口人每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

DSC_0344.jpg

DSC_0359.jpg (140.32 KB)

不管是汉族还是维族,不管是城市还是千年古村,一样要落实国家政策啊!

DSC_0359.jpg

DSC_0363.jpg (194.97 KB)

水利灌溉设施虽然简陋,但很实用

DSC_0363.jpg

TOP

看大片还不断有故事听,继续,慢慢看.
-----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大自然面前自负,你永远都是弱者.

TOP

吐峪沟内的千佛洞到了这里才知道,临时决定去看看。来这儿的人很少,显得很幽静,难得啊! 根据路牌指引沿着栈道一路徜徉在峡谷之中,沿栈道而上,在洞口遇到一维族中年人,头戴维族小帽,红脸,有些胖,安然坐在毛毯上,右手边一本“精通汉语900句”。这一路上来,也和几个村里人说过话,我们说话,他们能听懂,但是他们说话我们就不懂了。
“这里也收门票吗?”
“是”
“那我们在下面怎么没看到?”
“门票多少钱?”
“30”
说完,他晃了晃手中的钥匙。 心想应该不是冒牌货,既然都爬上来了,就进去看看吧。

“我们能看多少个洞窟?”
“3个”
听到这里,马上安慰下自己,去莫高窟也看了不到十个窟,有的看已经不错了。

进去后,看见壁画被破坏的很厉害,每个人物的眼睛那块儿都被挖去,听管理员说,是被村里的穆斯林信徒破坏的,人慢慢走出来,心里只有惋惜!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20 21:43 编辑 ]

DSC_0377.jpg (193.78 KB)

这个是吐峪沟内的千佛洞,峡谷气势有些雄伟,忍不住多拍几张

DSC_0377.jpg

DSC_0378.jpg (172.83 KB)

木梯一直向上,很不结实,枝桠作响

DSC_0378.jpg

DSC_0383.jpg (148.79 KB)

可看的洞窟就3个,管理员一个个打开给我们看

DSC_0383.jpg

TOP

在一本旅游小册子上看到关于迪坎尔村的介绍,沙漠边缘的村庄,柏油路的尽头,有罗卜泊楼兰人的后裔。人民公社说要去罗卜泊,一定会经过这个小村子。

鄯善县迪坎乡迪坎尔村是一个被沙漠裹挟的村庄。新修的柏油公路通到这里就停止了,一条连接文明与蛮荒的路也到此为止。这是鄯善县最南边的一个村庄,绿洲到此戛然而止,好像这里已是大地的尽头。东边是库木塔格沙漠铁色的沙山;向南是罗布泊的无边瀚海;西边的流沙一年四季拍打着脆弱的绿洲;北边虽与绿洲相连,但可以看到流沙一直想把它隔开,使其成为一个孤岛,以图最终把它淹没。村庄就在公路的两边,不管从这条公路上穿过的是什么,村庄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生活方式。
据说迪坎尔村的村民是古楼兰王国的一脉遗民,他们在楼兰王国消亡的时候,迁居于此,村外早已坍塌的大小阿萨古城就是古楼兰人向北迁徙途中的重要驻足之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村民们与楼兰有着十分深厚的联系。有不少人给进入罗布泊探险的外地人当向导为生。长期以来,村民们虽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天然的敏感,他们知道迪坎尔是个响亮的地名。

正是一个被沙漠包围的一个村庄,守着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后的一口坎尔井。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离吐鲁番100多公里以上,我们雇的司机都说,一般很少有人会去那里,他还是两年前来过的,听其他朋友说,前段时间有韩国的旅游团去过迪坎尔村。

我们到的还是有些晚,虽然离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有段时间,但是离落山的时间就很短了。

[ 本帖最后由 芭蕾小丑 于 2007-10-20 21:42 编辑 ]

DSC_0396.jpg (147.61 KB)

沙漠离村庄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近。人类在这里活动的历史确实很古老

DSC_0396.jpg

DSC_0401.jpg (154.55 KB)

车辙很明显,像我们一样的人也来过这里

DSC_0401.jpg

DSC_0402.jpg (141.7 KB)

这是石器时代的遗址吗?

DSC_0402.jpg

DSC_0403.jpg (142.82 KB)

老官在好奇的眺望

DSC_0403.jpg

DSC_0405.jpg (135.48 KB)

哈哈,被我抓到了

DSC_0405.jpg

DSC_0406.jpg (144.03 KB)

这估计是打谷场,旁边的沙已经堆了好厚

DSC_0406.jpg

DSC_0409.jpg (161.44 KB)

往远处的沙山上走着,留下清晰的脚印

DSC_0409.jpg

DSC_0414.jpg (82.81 KB)

这难忘的一天结束了

DSC_0414.jpg

TOP

文采越来越好了
不因水清而偏用,不因水浊而偏废

TOP

很欣赏河边的树及树下的小破船,那张PP构图很不错,意境也让人充满遐想

TOP

终于看完了,好PP拍得不错.

TOP

不错

TOP

这些照片就象看西游记一样。看完这次,会想,我下次还会再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