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时隔四个月,我再次踏上旅程。此行是杭州-西塘-上海一线,梦想中的江南水乡,以及印象中与张爱玲联系在一起的旧上海。
     早在一个月前我便开始张罗着从网上搜集整理资料。细数这一圈下来,可去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仅江南古镇中,知名的就有六个之多,另尚有不知名却似乎更值得去探究的。加上苏杭及周边景点及上海的周边,不胜枚举。可我的假期却太少太少,若贪大求全则必将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和舟车劳顿。最后决定,只停留杭州、西塘、上海三处。
1、杭州秩事
     凌晨五点在火车上醒来,天色已微明,洗漱完毕便开始坐在窗前观望风景。同是江南,这里和湖南却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感觉上,苏杭一带的乡村要殷实富庶一些,一幢幢小楼房各显精致,大部分是带小阁楼尖房顶的那种。即便是乡间随便一座小桥也建得颇为精巧。
     安顿好住处,我迫不及待地出了门。正当焦头烂额地查看地图时,突然从身后钻出一位阿姨,吓我一大跳,以为是骗子之流。可我错了,这位热心阿姨不但详细地告诉我出行路线、公交车次,还介绍给我他们杭州本地人购买丝绸和茶叶的地方,以防我这个外地人不明就里受骗上当。经阿姨指点迷津,决定去龙井村翁家山,途经天蚕丝绸厂买领带。
     在天蚕丝绸厂门口等车时,又遇一热心阿姨,有了刚才的经验,我不再将陌生人都当骗子了,虚心求教。阿姨开始滔滔不绝地为我介绍茶叶的种种,见我手上被蚊子叮咬,就说带我去用老龙井的水清洗,再用风油精和茶叶汁的混合物涂抹。我一路暗自窃喜,没想到杭州的阿姨全都是如此的热心好人。可是我又错了,最终,阿姨要求我购买她家的茶叶,盛情之下,我只得以400元/斤的价格买下了三两茶叶,阿姨似乎还稍有遗憾。虽然她仍然热情地送我出门、下山,但心里总归是不太舒服。
告别阿姨拐个弯,看见一位大爷在棚子下炒茶,于是好奇驻足,阿姨热情招呼我进门歇脚。见他们都是老实憨厚的模样,更因为绿盈盈的茶叶所吸引,一番交谈之下,我再次用真诚的心,以80元/斤的价格买下了六两新制的秋茶。(注,该茶在刚才那位阿姨处的价格为160元/斤)我又暗自得意自己终于还是找对了人家。
     但我发现自己一错再错。待我继续下行,在翁家山的最后一家人家中,将我买的两种茶叶分别泡好与此家茶叶比较,品种一模一样。而我第一次买的,在这里的价格是300元/斤,甚至茶质更好一些;我第二次买的,在这里的价格是40元/斤。我无语。幸好茶叶本身还是货真价实的。
     后来在龙井到九溪的途中,遇一白发老奶奶同我亲切攀谈,结果也是推销茶叶的;在云栖竹径门口好心为我指路的大哥,说了半天是想带我去买丝绸;在西湖边碰到的廉价出租车司机,是为了收取购买珍珠的回扣……幸好都被我一一识别,严辞拒绝。
     看来去杭州,遇到景区附近的阿姨大哥们,千万不能为其热情的假象所蒙蔽啊!

2、龙井问茶
     有名的“龙井问茶”,就是游人路过,到茶农家中歇歇脚,品品茶,聊聊天,买与不买则各随自愿。我一上午都泡在翁家山及龙井村问茶,多少了解了一些龙井茶的基本知识:
     龙井中最好的为明前茶,是每年2、3月份冬末春至之时,在春风中新抽出来的第一茬嫩芽尖,再经过挑选后精制而成,泡出的茶味清香宜人,茶色清澄,黄中带绿。上好的明前茶多半在当月即被高价收购,极少留存。往后在4月5日清明节前采制的,也称为明前茶,但此明前非彼明前,看上去差别不大,但色香味均次了一等。而5-7月份的茶叶,由于水份过多影响茶质,全部被摘下直接扔掉。直到8、9月份再次采制,此为秋茶,茶味较明前的要浓郁,茶色翠绿惹人,经久不变。最后在10月份会有个“小春”,此时采制的茶叶亦为上品。
     此外,龙井茶中又分为两派:西湖龙井和狮峰龙井。西湖龙井又称平原龙井,生长在西湖周边的平原上,据说是茶色偏红。狮峰龙井又称高山龙井,生长在翁家山周边的山区,茶色黄绿。
     龙井村和翁家山原为同一个村子,后来由于制茶业的发展而逐渐兴盛壮大,于是一分为二,靠近山脚的部分划为龙井村,上半部分仍称翁家山。一般游人均在龙井村问茶,而杭州当地居民则会上到翁家山顶,寻到最深处的农家去买茶。翁家山的村口有一口老龙井,据说已有千年历史,我也用这清凉的井水洗了个“平安脸”,祈愿一生平安。

3、九溪烟树&云栖竹径
     慕名前往的“九溪十八涧”因为缺水,只是一条干巴巴的山路。但途中遇一只蜥蜴,采一朵野花倒是颇有些闲情雅趣。听说从前不缺水的时候,山路旁边溪水欢快淙淙,雨水丰富的时候甚至漫到了路面,山水相映煞是怡人。不过在山下的一个小公园里,花两元门票总算是见到了水,一条白练小瀑布直泻而下,我眼中的九溪登时活了。乾隆下江南时途经曾在石上题字“九溪烟树”,因此得名。
     出得九溪,马不停蹄赶往“云栖竹径”。烈日当空下,突地一头钻进竹林,在竹径通幽处品味清凉,刚才躁热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仿佛灵魂也随着竹节变得挺拔高尚起来。其实林中的竹子并非如我想象中的那么茂密,但旦凡有竹的地方都可修身养性,心气平和。在竹荫中行走,不知怎么就想起一句话:“佛在心中”。

4、苏堤漫步
     踱步来到“曲苑风荷”,虽已入秋,但满池的荷叶仍田田而立,点缀其间的荷花、荷蕾显得分外羞涩。微风吹来扑鼻的清香,不知是叶是花所散发。陶醉在风荷中,不觉天色已暗。
     在夜色中的苏堤漫步,只见得隐约的西湖,却也增添了几分神秘风姿。苏堤边的椅子上并排坐着的全是一对对亲昵的情侣,在湖水的轻拍中切切私语,卿卿我我。我在想,他们恐怕是恨不能双双入水化作鸳鸯吧。夜晚的苏堤没有灯光,便是开了,也是极隐约的路灯。看不清白天的“苏堤十景”,但我想那也只是人为地对自然风景的一种想象命名,不足为奇。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隔一天后我特意挑了个上午再走苏堤。真实的情景是:整个沿线都在修路,两旁都被绳线或临时档板围住,很多地方在挖,所谓的西湖十景,好几个都在修整中惨不忍睹。
     重回到夜晚的苏堤,他不再是白天的著名景点,漫步其间的,大多是附近的人家带着老人、小孩子们散步,弥漫的是家和亲情的氛围。记得小时候在湘江的“河边头”散步时,也是类似的场景,如此熟悉亲切。意外地发现前面石桥上倚着一个人,面前自行车尾上摆一白色泡沫的方形箱子,也跟小时候在“河边头”的一模一样,我很激动。上前一问,果然有卖绿豆冰棒,正是我最爱的那种,有一大半截是绿豆,下面是糖水的冰棒。于是西湖边,苏堤上,夜色中,一个女孩幸福地啃着绿豆冰棒,她放肆地,长长地伸出舌头,狠狠地,啧啧地舔着、吮吸着。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卖冰棒的没有一声吆喝,我想应该是怕惊扰了悠闲散步人的心吧。
     苏堤的尽头便是雷峰塔了,可惜旧塔因年久风化而倒塌,这个是两年前重建的,没什么看头。倒是在对面的一片黑暗中,居然被我发现了“南屏晚钟”。其实就是在一个寺庙前的亭子里竖了一块石碑,上书“南屏晚钟”四个大字。借着月色,我抄下了亭子石柱上刻的四句诗:“钟声洗佛心,石上留天语。蒲牢鸣百八,尘梦醒三千。”

5、孤山赏荷
     今天是个艳阳天,直奔白堤而去。
     清晨的西湖跟我一样显得精神饱满。从曲苑风荷的另一面走到了孤山,这一路都是盛开的荷花,也许相对夏天来说这已算是残花,而于我这样一个少见荷花的人来说却是触目惊心的美。放眼望去,连天的荷叶几乎铺满了整个湖面,从来没有一下子看见过这么多的荷叶,挤挤挨挨,高低有致,直到水天相接的尽头。有风吹过时,翻起连绵的荷浪,此起彼伏成荷叶的海洋。荷花有尖尖小角,有含苞带羞,有热烈怒放,也有已然凋零的。唯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当大风袭来,在旁的荷叶奋力撑起,呈大伞状盖在荷花头顶上为她摭挡;风过后,荷叶悄然落下,呈托盘状垂散在底下为她衬托。也许有人要说花是女人,叶是男人,在生活中似乎总是男人为女人遮风挡雨。而我更觉得女人才是叶,心甘情愿地守候在一旁,默默地为那个心爱的人儿陪衬。
     孤山公园门口有个印文化博物馆,虽然对人文历史的东西不甚了了,但见其环境清幽便也入内装模作样观赏了一番,不过仍为中国博大的历史文化所叹服。“西冷印杜”原址即在此,后来才知道亦是西湖边一名社。
     孤山公园似乎并不是西湖的知名景点,因此即使是免费开放的,无论游人还是本地人都极为稀少,以至于我后来碰到两个游客竭力推荐此处,而他俩只是探探头终究还是离开了,去寻找地图上有标识的景点。但我要说他们绝对是错过了。孤山的荷虽没有刚才一路过来的那么壮观,却是另一种相对静态的美。在这里,我尤其喜欢透过丝丝垂柳来欣赏各种荷花的姿态。看我面前的这朵,昂着高贵的头颅绽开妩媚的笑妍;而在她旁边, 羞答答地低着头,又似在沉思;还有在不远处歪着脸的,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远方隐约看得到的恍如粉衣仙子,刚刚下凡不沾人间烟火……我呆坐了一上午,赏荷、听蝉、吹风,懒懒地不愿挪动脚步。无法用言语更确切地描述此情此景,于是作拙诗一首:“千朵荷花孤山绽,万条柳叶白堤垂。耳畔蝉鸣风欲睡,西湖游人不思归”。

6、白堤闲游
     下午时分,终于走上了白堤,来到“平湖秋月”。湖面在此显得异常宁静宽广,水天一色。爱极了阳光下湖边的垂柳,拖着长长的绿辫子,在大路上投下斑驳柳影,于是便有了一路的明媚和煦。清风像一把梳子,将万条柳枝梳理得柔顺飘逸。而这些垂柳也像是无数把梳子,将游人的心绪梳理得清清静静。在白堤的这个下午,是我几天来最为闲散的半天,挎着小腰包背着两个相机边走边拍。我想这就是旅者最享受的,走在路上的感觉吧。偷拍到一张照片,是一老外背包族,躺在湖边的柳荫下头枕背包睡得酣畅淋漓。我羡慕他,也更欣赏自己的好兴致。
     可惜的是“断桥残雪”仍在修整中,无法看到其原貌了。这本是我今天最想找寻的一个景点,因为喜欢这个名字,希望从中找到残缺凄凉的美。不过,她终究还是以残断的样子呈现在了我的面前,算作是在西湖的一个以省略号来结束的结束。

7、河坊老街
     这条老街其实也被开发得具有很浓的商业气息了,但还是看得到许多的老式建筑、老字号的影子。一路掠过,不经意间就发现了“张小泉”。在湖南长沙的家中,从我有印象起家里就一直用着一把刻有“张小泉”字样的黑色剪刀,朴实无华,经久耐用。不知是否有其人,我喜欢张小泉,喜欢他的剪刀。今天终于自己也购买了一把黑色的“张小泉”剪刀,希望用到我的下一代仍能延续下去。
     街口有人遛鸟,会讲话的,一逗它就亮着嗓子说话,“新年好、恭喜发财”还有“是吗?啊?不会”等短语,神气活现的,可爱至极。我逗了它好一会儿,直到它不耐烦地对我大叫拜拜,拜拜。哈哈!

8、绝美的西塘
     到西塘已是傍晚时分。瓦蓝的天空下,向我展开一幅浓妆淡抹的水乡画卷。透过丝丝垂柳看过去,小石桥、清流水、老木船,还有宁静生活的小镇人家。天色渐暗,水中摇曳着红灯笼。西塘就这样,安安静静,干干净净地迎接我的到来,仿佛已经等待了好多年。
     投宿在“慎德堂”,一个明清的大宅园,自家祖先的大宅子,现在子孙们生活在里面,楼上的空房便用作了家庭客栈。一切都像是回家的感觉:踩上去吱嘎作响的木板楼梯,雕花大木床上放着一把蒲扇,还挂有白纱蚊帐。小时候夏天的晚上临睡前,母亲总是拿着大蒲扇先赶跑帐中的蚊子,然后我和母亲一起瞪大了眼睛寻找最后两只漏网之蚊,狠狠将其消灭,这才放心入睡。今夜此刻,我把这很久以前的情景重复了一遍,真像是回到了从前的时光。
     去“响堂”的老柳树下吃晚饭。老板人很好,见我独自一人,每种菜均为我做的半份,还陪着我喝茶聊天。我在鸡毛菜里挑出两只菜青虫,本来不大介意,只是淡淡地提了一句。听说这种虫子吃下去还极富营养呢。结帐的时候,老板扣减了整份青菜的钱,直到这时他才轻轻地说了句:“真是太不好意思了。”西塘的三顿饭我都是在他那儿吃的,当然再没吃出过菜青虫。
     之所以称西塘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是与其他几个古镇较之而言的。六镇之首的周庄,家家户户都摆摊开店,民风完全被利益熏心取代;被誉为最有书卷气的乌镇,当地居民完全被迁移到别处,整条大街全部是修缮重建的。而西塘,如今居住的全部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只是通过了一些统一的规划。除少数从商的以外,大部分居民仍旧过着自己原来的生活。并且对于开设的店面和旅馆这里也有限制,不允许再私自增加。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原汁原味生活着的古镇人家。
     一条小河孕育着整个古镇,沿河有一段风雨长廊,木头结构。这样即便是下雨天人们也可以在户外自由行走。居民们散住在长廊两侧,大部分是沿水而建,有着典型的胡同小巷。我喜欢行走在无人的深巷,尤其是那种窄窄长长只够一个人穿过的,远远看过去意味深长。我也喜欢那种黑黑的小巷,一直通到河边,在走过一片黑暗之后忽然就来到了万条垂柳掩映下的清清河水边。偶尔会发现一个牌坊跨水而建,在水中倒映着几千年孤独的影子。
     穿过统一规划过的景区我来到更为原始的居民区,虽然缺少了前面的美感,但自然有另一番景象:大婶用河里的小鱼儿喂食她的几只鸭子,鸭子们开心地抢食着,而旁边蹲着两只小白猫,眼巴巴地看着一条条美味的小鱼被鸭群吞食却不肯分给自己一点点,我几乎都看见有口水从他们的嘴角流下来了。那种可怜巴巴又老实乖巧的神情真令人又爱又怜。
     对了,上午在河边小亭子歇息时落下了一把伞,到下午才想起来,本来也不抱再找回的希望了,因为旁边会不时有人打水、洗衣经过。谁知寻到那里,伞还原封不动地摆着,连方向都没变。淳朴民风在此可见一斑。

9、七宝逃票
     上海第一日先去了七宝古镇,是都市中保留的一条老街。进入这条街还是颇费了些周折的呢。话说我刚从公交车上跳下,转个弯便远远地看见了古镇的房檐,一阵心喜往前冲。谁知才走出十米远便有保安上前来拦住我:“请购票入内”。想我一路过来,除在云栖竹径花了5块钱的门票外,连西塘都是从小巷中绕进去的,这个小小的七宝居然要价20大洋,岂不是欺人太甚。我想了一下扭头便走。经过一番侦察判断,我从一个住宅区穿过,再沿河而上靠向七宝。不对,这儿也有个收费亭,赶紧开溜。绕到另一面又发现一条小路,以为这回总该找到免费的入口了吧,结果走到跟前还是有一个保安巍然而立,但我脸上仍强装镇定,心里想,管他呢往前冲,他要是胆敢拦住我买票,我就……不进去了!结果当我心弦绷得紧紧而面不改色地走进去时,竟然没有人来拦着。直到拐了一个弯,我才放下心来自己好好地偷笑了一番。
     逃过票,古镇的景色在我眼里是如此美丽。在七宝街上走走逛逛,体会别样的江南风情,依旧是小桥流水人家和柔美的垂柳。虽然比起西塘来,原始自然的风味少了很多,商贩游人比比皆是,但因为刚才的逃票经历,我的心情倒是极佳。一路欣赏着商铺里陈设的几乎全国各地的小镇都在卖的旅游纪念品,也丝毫不觉得厌倦。但有家店卖的瓷娃娃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些娃娃个头跟婴儿一般大小,皮肤头发都十分逼真,身上穿的衣服也十分考究,跟真人没有分别。披散的小卷发,带花边的裙子,格子布纹的手提袋,骄傲的眼神,充满了异国小公主高雅的情调,令人爱不释手。只可惜要价太高,连拍照都不允许,我只能流连一番作罢。街尾那家的白切羊肉香嫩滑爽,令我大饱口福,于是在饱餐一顿之后离开时竟也萌生了依依不舍之情。

10、上海印象
     来上海自然要到外滩。想象中的外滩,是在黄昏日落下的一片沙滩,有三三两两的情侣漫步。其实不然。外滩的第一印象是:人真多啊!在石栏的江边,层层叠叠的人们争先往前涌。不少外地游客在拍照,我估计拍到的全是人头。我也抢到了一个靠江的位置。真正亲近到黄浦江的时候,还是觉得很开阔大气的,与对面标志性的东方明珠和经贸大厦隔江相望。不时会有轮船开过,我这个土包子,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看见过这么大的轮船,不由得惊呼起来。傍晚华灯初上之时,对面的五彩霓虹灯相继闪耀,把江水也映照得五彩斑斓。这个时节,才真正地有了来到大上海的感觉。
     走在入夜时分的南京路上,虽然一路不少当年英法租界的洋建筑,但一切的陈旧苍老都被淹没在霓虹灯的流光中,这时眼帘中充斥的满是灯红酒绿的璀璨。同香港的繁华不一样,上海要更为气派一些,这种大气不仅仅只是因为路面宽敞,我想更多的是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吧。一样的人多,再次应证了大上海滩的繁华。
     我在“永和”的墙面上看到过大幅的老上海图画,三十年代的外滩,只是一条黄泥码头,横塔着一些小木桥,穿梭着衣衫褴褛的搬运工,但南京路上的一圈建筑是不变的。对比现在的上海滩,不禁要感慨一番这样的变与不变。
     白天,撇开繁华的大马路,我开始走街串巷。本意是拿着地图寻找一处叫小桃园清真寺的地方。但无意便闯入了路边的小弄堂。感觉一下子从天堂来到地狱,从富人区来到贫民窖。第一感觉是:怎么这么多电线啊!弄堂上空横七竖八地牵挂着无数天线,千头万绪,杂乱无章比蜘蛛网还乱,真担心这里居民的用电安全问题!然后就是旧,怎么这么旧这么小啊。本来就很窄的巷子了,还垂直着一条条更加狭小的弄堂,往往一个弄堂进去会住着十几户人家,有的甚至是三代四代同堂。我就看到有很老的老人坐在门口,屋子里黑洞洞的,白天都需要开着灯。还发现有人家的屋顶漏水,只好自己用两截长竹筒将房顶漏的积水排到弄堂外面。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大上海里的小弄堂!真不敢相信尊贵骄傲的上海小姐们就是从这样一个个黑乎乎的弄堂口鲜鲜活活地走出去的!但从我得到的讯息中,上海人是很以为自己拥有这弄堂中的几尺地而自豪的。无论天线再多乱,无论弄堂再多窄,无论人再多屋再漏,他们都会为自己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而自豪。怎样的一种老上海情结呵。
     不过上海人给我的印象倒不是传说中的那样恶劣排外。因为我搞不清地图方位,所以一路上几乎都是在找人问路。每一个上海人对待我这个外地人的问路都是热情耐心而且准确的,让我受宠若惊。上海人,都蛮好的嘛!
     临走的前一晚,应邀到陆家嘴一游。坐地铁过黄浦江来到浦东。一出地铁口,中银和东方明珠跟我只有十几米之隔,同在对面看来过完全不一样。几幢庞然大物就这样莽撞地出现在我眼前,连个招呼都不打,初初的一刻我确实被惊呆了,张着嘴有几秒钟没有呼吸。蓝灰色的天空下,好像整个世界就只剩下这几幢建筑物,从我头顶上往下压。从世纪大道走向金贸大厦,也时时在惊叹这座建筑设计的独道。在不同的距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他,都会是不同的感觉和视觉效果。远看是精巧,越往近走越觉得高大雄伟,走到底下仰视因为看不到顶出离了高大,但可以细看到外墙那简单而又不凡的设计结构。晚上十点钟要离开陆家嘴时,再抬头看看中银、金贸和东方明珠,已经没有刚才的惊叹了,因为在视觉上已经适应了。但永远深刻地记得刚刚跨出地铁口那一刹那给我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这就是上海吗?一个让我觉得从天堂跌到地狱,又从地狱返回天堂的地方。

11、小桃园清真寺
     终于找到了小桃园清真寺。因为曾了解过一些关于穆斯林的东西,所以一直很敬仰,也一直很想到一个真正的清真寺去膜拜一次。这个清真寺起先很是令我失望,不是我想像中那种华丽庄严的殿堂。很朴素的黄墙圆顶,普普通通的大门,并无异样的厅堂,只是写着一些金色的我不认识的维文。大致地转了一圈,很小,只是一个客堂,一个做礼拜的大厅,一小层住宿的地方。很快就转完了,也没能看到他们真正礼拜的情景。
     走出大门,却在一侧发现了“清真女寺”的字样,于是很好奇地探头观望。只见有一群妇女坐在一个大客厅里聊天,没有人搭理我。正准备退出时,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穿一件天蓝色长衫,头披白纱面巾,一双黑色的眼睛,好漂亮,好神圣的样子。禁不住地停下脚步来欣赏她的美。不想被她发觉而招呼我进去,于坐下来面对着喝茶聊天。她向我讲述了一个多小时关于穆斯林的习俗、精神和灵魂,她告诉我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仰,那么他就一定是一个充实而高尚的人,会得到主的认可与赞许。她说穆斯林的一切看起来与常人不一样的习惯与信念,其实都是为了干净,人必先净身方可净心。她还联系到现在的社会现象告诉我说,为什么现在很多女性会受到不良男性的骚扰,就是因为现代女性的穿着过于曝露紧身,随时随地无一不处地在向人展示自己玲珑有致的身材,所以许多男性在这样的视觉挑逗下不觉心生淫欲。因此穆斯林的女性一般都是穿宽松长大的服装,并以头巾遮挡头发与面部,这样不仅干净舒适,而且避免了受到骚扰的可能。就像看到修女一样,人们看到这样的穆斯林女性都会不自觉地生出一种神圣与敬畏……
     走出清真寺,再回望一眼屋顶上的新月标志,只觉得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涤。


--------------------------------------------------------------------------------
自然即美
平淡即真
自然即美
平淡即真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淡淡的好文!记忆一下子回到了N年前,想念西湖,想念孤山,想念年轻时的岁月。。。。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这个贴子最后由紫贝壳在 2004/09/14 02:36pm 第 1 次编辑]

好文
读来意未尽~~~~~~
http://amyjia82.spaces.live.com/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好~~~~顶~~~~~~~~~~~
原来这些天没见你是跑出去玩了!!!!!!!!!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回味无穷~~~
砂煲能煲,煲世间可煲之物;砂煲敢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好……………………………




















































……长啊!!!
我就不签名了。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顶~~~~~~~~~~
[fly]喜欢鱼的自由自在........[/fly]
[fly]羡慕鱼的游水历害........[/fly]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有没有图片???

既然已经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还有些很美的相片,不过不知道怎么上传,每张都有1M多。
自然即美
平淡即真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下面引用由朴朴2004/09/14 02:16pm 发表的内容:
好~~~~顶~~~~~~~~~~~
原来这些天没见你是跑出去玩了!!!!!!!!!
好久没打羽毛球了,什么时候组织一下啊?
自然即美
平淡即真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下面引用由toto2004/09/15 02:15pm 发表的内容:
还有些很美的相片,不过不知道怎么上传,每张都有1M多。
用ACDSEE或PHOTOSHOP压缩一下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下面引用由toto2004/09/15 02:16pm 发表的内容:
好久没打羽毛球了,什么时候组织一下啊?
这周末就有啊!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虽都去过。。。但如此精彩祥细的游记值得欣赏。。。。
老喽。。。现在是鱼头了。。。

TOP

[原创]杭州-西塘-上海2004-9-6

这一阵好久没人写作业了,顶!
俺吹牛不用打草稿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