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论坛
搜索
帮助
导航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风行户外论坛』
»
『游记攻略』
»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22:九寨、黄龙
返回列表
发帖
江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江少
当前离线
UID
6888
积分
4725
经验
9412 点
威望
38 点
魅力
4382 ℃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5
最后登录
2016-10-12
紧那罗
帖子
978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4725
威望
38 点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4-1-9 21:4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22:九寨、黄龙
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位于四川西北部,南坪县境内。昔日,九寨沟隐藏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只有马道和山间小路,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因此而得名九寨沟。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斜面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和眠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风景区范围为东经103°46’~104°4’,北纬32°54’~33°19’,面积720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600平方千米。主沟呈“Y”字形,由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组成,总长50余千米。则查洼沟尽端是长湖,日则沟尽端是草湖,两沟由南向北在诺日朗合为树正沟,两沟尽端湖泊至树正沟口高差1000余米,其间有呈梯级分布的大小湖泊114个,湖泊之间有17个瀑布群,11段激流,5处钙华滩流,相串相联,形成以高山湖泊群和瀑布群以及钙华滩流为特色,集湖、瀑、滩、流、雪峰、森林、藏族风情为一体,体现原始美、自然美、野趣美的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属温带季风气候,地处我国北亚热带秦巴湿润区和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温湿区的过渡地带,气候特点是晴天多,云雾少,夏日凉爽,冬无烈风,是旅游、观光、度假之佳境。
由于高差悬殊、气候多样、山水相映,植物垂直带谱明显,植物种类繁多,现有天然森林近3万公顷,高等植物2576种,低等植物400余种。植物区系很有特色,有白至纪末、第三纪初的子遗植物,如独叶草、星叶草、箭竹等。湖泊众多,植被多样,生态系统完整,为各种野生动物栖居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调查,现有脊椎动物170种、鸟类141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3种、二类保护4种、三类保护10种。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九寨沟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九寨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美学价值
九寨沟是大自然的杰作。山青葱抚媚,水澄清续纷;山偎水,水绕山,树在水边长,水在林中流,山水相映,林水相亲,景色秀美,环境清新,集色美、形美、声美于一体的综合美、原始美的和谐统一,是人类风景美学法则的最高境界。
综合美是形象
九寨沟四周峰簇睁嵘、雪峰高耸,在青山环抱的“Y”字形山沟内,分布着114个梯级湖泊,由许多湍流、滩流和瀑布群相联,珠联玉串,逶迤50余千米,湖水清澈艳丽,飞瀑多姿多采,急湍汹涌澎湃,林木青葱婆婆,雪峰洁白晶莹,蓝色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点缀其间的古老原始的村寨、栈桥、磨房,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和谐统一的美的环境,体现了高度的综合美。
●山水相依,湖瀑孪生,水树交融,动静有致:九寨沟山青水秀,湖、瀑一体,山、林、云、天倒映水中,更添水中景色。水色使山林更加青葱,山林使水色更加姣妍。梯湖水从树丛中层层跌落,形成林中瀑布,湖下有瀑,瀑泻入湖,湖瀑孪生,层层叠叠,相衔相依。宁静翠蓝的湖泊和洁白飞泻的瀑布构成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蓝白相间的奇景。树在水边长,水在林中流,水树交融的特殊的生态环境,构成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书画,使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景观排列有序:九寨沟口海拔2000米,至主沟顶部长湖和草湖海拔逐渐升高到3000米左右,景观也在不断地变化,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序幕到高潮,步步引人入胜。九寨沟的景观序列似一部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美的感受。
沟口至荷叶坝7000米处为九寨沟的序幕,林木葱笼,溪流欢唱,芦苇丛生,鸟语花香。
荷叶坝到树正景区,空间顿开,奏起了景观序列中的第一乐章。金光灿灿的火花湖,多姿多彩的盆景滩,神奇诡秘的卧龙湖,大小19个碧树相绕、群瀑飞泻的树正群湖和树正群瀑,以及原始水磨和小木桥点缀其间的树正滩流和高25米、宽82米,似匹练空落的树正瀑布,呈现在眼前,使人目不暇接,惊叹大自然造景之神奇。
从树正景区上行为清澈透明、水面宽阔的犀牛湖,给人以美丽而宁静的感受。过了犀牛湖,宽阔的诺日朗瀑布似悬挂于绿色树林中的白色幕帘,展开了乐曲的精华彩段。诺日朗以上的景点各具特色,是九寨沟景观之高潮。这个区域内集中了长湖、镜湖、五花湖、五彩池、熊猫湖、天鹅湖、草湖等主要湖泊和三个最大的瀑布,最宽阔的钙华流滩,茂密的天然森林。长湖海拔3060米,面积1.5平方千米,四周群山环抱,雪峰皑皑,森林茂密,壮观奇丽。镜湖水平如镜,蓝天、雪峰、远山、近树尽纳湖中,景色奇幻。五花湖的湖水最为艳丽,五彩斑谰,似色彩鲜艳、变幻莫测的万花筒。五彩池池水翠蓝,犹似镶嵌于墨绿色森林中的瑰丽宝石。天鹅湖和草湖的碧水、清溪、草滩、鲜花在岩壁和森林的映衬下,更显得原始、自然、幽深宁静,置身其中,如入“仙境”。瀑宽320米的诺日朗瀑布为中国最宽的瀑布,位于九寨沟中部,为九寨沟的象征。宽310米、高28米的珍珠滩瀑布和珍珠滩相连,瀑面呈新月形,宽阔的水帘似拉开的巨大环形银幕,瀑声雷鸣,飞珠溅玉,气势磅礴。高78米、宽50米的熊猫湖瀑布,为九寨沟落差最大的瀑布,冬季冰冻,理璨耀眼的冰晶世界,蔚为奇观,巨大的钙华流滩——珍珠滩,滩面湍急的水流激起无数浪花,在阳光照射下,宛若无数滚动的珍珠。而在长湖和日则沟的天然森林内,古木参天,苔藓遍地,神秘之感油然而生。这些景点都是九寨沟最为突出的景点,每一个景点都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使人激动不已。九寨沟景点排列有序,高低错落,抑扬顿挫,转接自然,如诗如画,更增添了综合美感。九寨沟数十平方千米游览区内,景点之多,景观之美,观光内容之丰富,实属罕见。
色彩美是灵魂
九寨沟的色彩,美在续纷、奇特和变幻无穷。九寨沟的湖泊紧傍森林,水质清丽晶莹,天光、云影、雪峰、彩林倒映湖中,镜像清晰,倒影和湖水融合,使湖水更加艳丽,随朝夕变化和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之变化,湖水也随之变成黛绿、深蓝、翠蓝等多种颜色。更为奇特的是,五花湖底的钙华沉积和各种色泽艳丽的藻类,以及沉水植物的分布差异,一湖之中分成许多色块,宝蓝、翠绿、橙黄、浅红,似无数宝石镶嵌成的巨形佩饰,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当金秋来临时,湖畔五彩缤纷的彩林倒映湖中,与湖底色彩混交成一个异彩纷呈的彩色世界。其色彩之丰富,超出了画家的想象力。黄昏时分,火红的晚霞,映入水中,湖水似团团火焰,金星飞进,彩波粼粼,绮丽无比。
莽莽林海,随季节变化,呈现出瑰丽色彩。初春山山丛林,红、黄、紫、白各色杜鹃点缀其间,其后,山桃花、野梨花相继吐艳,夹杂着嫩绿的树木新叶,整个林海繁花似锦。盛夏是绿色的海洋,新绿、翠绿、浓绿、黛绿,绿得那样青翠,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深秋,深橙色的黄栌,浅黄色的椴叶,绛红色的枫叶,殷红色的野果,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似一幅独具匠心的巨幅油画。在暖色调的衬托下,湖水更蓝。蓝天、白云、雪峰、彩林倒映于湖中,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水景。入冬,白雪皑皑,冰瀑、冰幔晶莹洁白;莽莽林海,似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的九寨沟显得洁白、高雅,像置于白色瓷盘中的蓝宝石,更加璀璨。
形态美是主体
九寨沟的景观,类多景异,湖、瀑、滩、泉,一应俱全,异彩纷呈。湖有孤处,有群置,或浩荡,或娟秀,有以倒影取胜,有以色彩称雄;瀑宽者300余米,高者近80米,气势恢宏的,有如银河天落,轻柔飘逸的,有如天女散花;滩,有的如盆景列表,有的如珍珠飞溅;条条激流,股股飞泉,层层烟雾,阵阵涛声,不绝于耳。九寨沟集水形、水色、水姿、水声于一体,收尽天下水景之美态。
九寨沟的水景形态极美,比例恰当,构图巧妙,线条匀称,节奏明快,不论从哪个视点和角度,都能看到极为美丽的画面。加之周围的山峦、林木、藏情等造景因素的融合,使九寨沟成了画家、文学家和摄影家最理想的创作源泉,成为中国电影、电视创作的题材。
九寨沟的奇山异水,立体交叉,四维渗透,融色美、形美、声美于一体,构成了一幅多层次、多方位的天然画卷。其总体之美可谓“自然的美、美的自然”。倘样九寨沟,使人在视觉、听觉、感觉协调一体的幻意中,陶醉在最高的美的享受里。
自然遗产
奇特的水体景观
九寨沟以高原钙华湖群、钙华瀑群和钙华滩流等水景为主体的奇特风貌(表1),其水景规模之巨,景型之多,数量之众,形态之美,表局之精和环境之佳等指标综合鉴定,位居中国风景名胜区水景之冠。
优美的综合环境
九寨沟以明朗的高原风光为基调,融翠湖、叠瀑、秋林、雪峰于一体。
号称“人间仙境”
九寨沟历来被当地藏民视为“神山圣水”。沟内山、水、林、石均为藏民所崇拜和保护的对象。风景名胜区对外开放后,东方人称九寨沟为“人间仙境”,西方人把它誉为“童话世界”。
类型多样的地貌景观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这些地貌景观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保存完好的冰川遗迹
九寨沟角峰睁嵘,刃脊璀嵬,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谷地古冰川侧磕、终债垄发育,成为我国第四纪冰川保存良好的地方之一。
生物种质资源的基因库
●九寨沟为多种自然要素交汇地区,山地切割较深,高差悬殊,植物垂直带谱明显,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257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4种;低等植物400余种,其中藻类植物212种,首次在九寨沟发现的藻类达40余种(表3)。植被类型多样,隐藏着不同气候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植物区系成分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了所有大的世界分区。许多古老、子遗植物保存良好,单型属、少型属分别占植物总数的3.3%及13.73%.形态上原始的领春木、连香树、金连花、独叶草等对于研究植物系统演化及植物区系的演变均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九寨沟野生珍稀动物资源共有17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毛冠鹿、白唇鹿、小熊猫、猕猴、林爵、红腹角雉、绿尾红雉、大天鹅等;三类保护动物有鬃羚、斑羚、碉羊、蓝马鸡、血雉等
(编辑:曾义)
收藏
分享
想和你一起去吹吹风
一生一次壮行、千里走西藏、一次旅游,了却一世的心愿
江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江少
当前离线
UID
6888
积分
4725
经验
9412 点
威望
38 点
魅力
4382 ℃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5
最后登录
2016-10-12
紧那罗
帖子
978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4725
威望
38 点
2
#
发表于 2004-1-9 21:4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22:九寨、黄龙
自然遗产:黄龙风景名胜区
黄龙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眠山山脉南段,属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风景区范围为东经103°25’59″~104°8’45″,北纬32°30’53″~32°54’17″。最高峰眠山主峰雪宝峰,海拔5588米,终年积雪,是中国存有现代冰川的最东点。总面积700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640平方千米。
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巨型的地表钙华坡谷,婉蜒于天然林海和石山冰峰之间,宛若金色“巨龙”腾游天地。自然景观犷中有精,静中有动,雄中有秀,野中有文,构成奇、峻、雄、野的景观特点,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之誊。
黄龙属昆仑秦岭地层区,西秦岭分区,摩天岭小区,上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发育较全。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厚度达4000米以上;三叠系为碎屑岩沉积,厚度达万米;第四系为冰川沉积和钙华沉积。
黄龙属涪江水系,牟尼沟属眠山水系。涪江源于雪山梁,向东北偏南而流,纳入草弯沟、大弯沟、龙滴水等支流,于扇子洞出境,构成完整典型的树枝状涪江源水系。区内地下水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喀斯特裂隙水,是钙华沉积的唯一物质来源。
黄龙处于北亚热带,秦巴湿润区和青藏高原至川西湿润区界的两侧,属高原温带至亚寒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海拔4500米以上为高山寒带;4000一4500米为高山亚寒带;3000一4000米为高山温带;3000米以下为山地温带。特点是高山湿润寒冷,河谷干燥温凉,冬季漫长,春秋相连,基本无夏,温度变化大,日照充足。
成土母质主要为碳酸盐岩,土壤垂直分带明显,由高山草甸土、暗棕壤、棕壤组成。钙华景观区均为钙性土。
黄龙的植被处于东部湿润森林区向青藏高寒高原亚高山针叶林草甸草原灌丛区的过渡地带。属东亚、喜马拉雅、北半球亚热带和温带四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垂直带谱明显,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群落结构和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森林覆盖率为65.8%.林相多姿,古木参天,松萝挂枝,苔藓和低等植物广泛发育,茵绿鲜嫩,松软如絮。
由于黄龙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理想栖息之地,加之山脉河流走向,有利于南方动物向北向高处分布,成为南北动物交汇与某些动物的保存中心。区内野生动物有兽类59种,鸟类155种,爬行类5种,两栖类5种,鱼类2种。
1982年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龙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黄龙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然遗产
巨型的地表钙华景观
黄龙以规模宏大、类型繁多、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景观为主景(表1),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一绝。综合景观出类拔萃黄龙是以绚丽的高原风光和特异的民族风情为综合景观的基调。高山摩天、峡谷纵横、莽林苍苍、碧水荡荡,其间镶嵌着精巧的池、湖、滩、瀑、泉、洞等各类钙华景观,点缀着神秘的寨、寺、耕、牧、歌、舞等各族乡土风情。它们景类齐全、景形特异,但又组合有机,整体和谐,在高原特有的蓝天白云、艳阳骤雨和晨昏季相的烘染下,呈现出一派时时处处皆景,动态神奇无穷的天然画境。
号称“人间瑶池”
主景区黄龙沟,似中国人心目中“龙”的形象,因而历来被喻为“人间瑶池”、“中华象征”。在当地更为各族乡民所尊祟,藏民称之为“东日·瑟尔峻”,意为东方的海螺山(指雪宝山)、金色的海子(指黄龙沟),并沿袭着一年一度盛况煊赫、波及西北各省区各族民众参加的转山庙会。
过渡状态的地理结构
黄龙在空间位置上处于单元间的交接部位。构造上它处在扬子准台地、松潘一甘孜褶皱系与秦岭地槽招皱系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地貌上属中国第二地貌阶梯坎前位,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四川盆地西部山区交接带;水文上为涪江、眠江、嘉陵江三江源头分水岭;气候上处于北亚热带湿润区与青藏高原一川西湿润区界边缘;植被上处于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向青藏高寒高原亚高山针叶林草甸草原灌丛区过渡带;动物亦处南北区系混杂区。风景区内,又为东西向雪山断裂,虎牙断裂和南北向岷山断裂,扎尕山断裂,交叉切错,而且黄龙本部与牟尼沟景区在岩性、层序、沉积等古地理条件和地层构造、构造形迹上均有较大差异。这种空间位置的过渡状态,造成自然环境上的复杂性,蕴涵着不少未解之谜,为各学科提供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广阔天地。
世界罕见的钙华景观
黄龙钙华景观,类型齐全,钙华边石坝彩池、钙华滩、钙华扇、钙华湖、钙华塌陷湖、坑,以及钙华瀑布、钙华洞穴、钙华泉、钙华台、钙华盆景等一应俱全,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钙华博物馆。它规模巨大:黄龙沟连绵分布钙华段长达3600米,最长钙华滩长l 300米,最宽170米;彩池数多达3400余个;边石坝最高达7.2米;扎尕钙华瀑布高达93.2米。这些都属中国之最,世界无双。它分布集中:在全区广阔的碳酸盐地层上,钙华奇观仅集中分布在黄龙沟、扎尕沟、二道海等四条沟谷中,海拔3000~3600米高程段。它过程完整:区内黄龙沟、二道海、扎尕沟分别处于钙华的现代形成期、衰退期和蜕化后期,给钙华演替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现场。它组合精巧:在黄龙沟3600米区段内,同时组接着几乎所有钙华类型,并巧妙地构成一条金色“巨龙”,腾翻于雪山林海之中,实为自然奇观。
中国最东的冰川遗存
黄龙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广泛发育着清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其中以岷山主峰雪宝鼎地区最为典型。其特点是类型全面,分布密集,最靠东部。此区山高范围广,峰丛林立,单5000米以上高峰就达7座,其中发育着雪宝鼎(5588米)、雪栏山(5440米)和门洞峰(5058米)三条现代冰川,使此区域成为中国最东部的现代冰川保存区。主要冰蚀遗迹有角峰(分布于海拔40 0 0米以上)、刃脊(3800米以上)、冰蚀堰塞湖(3900米以上)等;主要冰碛地貌有终质、中碛、侧碛、底碛等;分布于各冰川谷中,其中终债主要分布高程为3000~3100米、3550~3650米、3750~3850米。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及其与钙华之间的关系等,均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典型而完整的高山峡谷江源地貌
黄龙地区地貌总体特征是山雄峡峻。其特点是,角峰如林,刃脊纵横;峡谷深切,崖壁陡峭;枝状江源,南直北曲。黄龙高程范围在海拔1700~5588米,一般峰谷相对高差千米以上,3700~4000米以上多为冰蚀地貌,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黄龙多喀斯特峡谷,空间多变,崖峰峻峭,水景丰富,植被繁茂。依谷底形态分,有丹云喀斯特溪峡,扎尕钙华森林峡和二道海钙华叠湖峡等数种。黄龙境内涪江江源为一主干东西树枝状水系,上游河床宽平,下游峡谷深曲,南侧支流平直排列,北侧支流陡曲排列,形成上宽下深、南直北曲的独特江源风貌。
生物种质资源宝库黄龙是天然植物种质资源的绿色宝库。区内有高等植物1500余种,大部分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至三类保护的植物有四川落叶松、眠山冷杉、独叶草、星叶草等11种。许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药用和经济价值。
黄龙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使之成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地区,特点是珍稀动物品种多,南北动物混杂现象突出,还有当地特有种。其中有兽类59种,鸟类l 55种,属国家一至三类保护的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云豹、白唇鹿、红腹角难等近百种(表2)。南北动物混杂现象以山星鸟为突出,胸腺齿突赡等为当地特有种。对于“活化石”大熊猫生态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自然生态的深层奥秘。
优质的矿泉水和温泉黄龙矿泉水出露于牟尼沟景区。流量0.58升/秒,水温9.5~9.8℃,pH值6.3,矿化度1 159毫克/升。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为锶、二氧化碳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此外,牟尼沟景区二道海沟,还出露一温泉群,水温22℃左右,大泉喷出水柱高达30厘米以上,含硫(H2S)o.16毫升/升。
(编辑:曾义)
想和你一起去吹吹风
梦幻漓江徒步、遇龙河漂流、溶洞探险、西街艳遇
TOP
白狼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白狼
当前离线
UID
7756
积分
3444
经验
6887 点
威望
0 点
魅力
3182 ℃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8
最后登录
2005-8-29
摩呼罗迦
帖子
659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3444
威望
0 点
3
#
发表于 2004-2-4 23:0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22:九寨、黄龙
白狼到此一游!
在荒凉的山野中,存有勃勃生机;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
http://www.fxsz.net/bbs/non-cgi/usr/5/5_2020_2.jpg
一生一次壮行、千里走西藏、一次旅游,了却一世的心愿
TOP
返回列表
『活动召集』
『镜头故事』
活动主版
『活动召集』
『约伴同行』
『运动场上』
『长假远行』
活动副版
『镜头故事』
『游记攻略』
『户外装备』
生活版
『风行黄页』
『茶苑水吧』
『风行原创』
『风行公益』
站务版
『站务中心』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