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户外论坛』 's Archiver

天山雪 发表于 2017-9-26 15:07

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另一件秘密武器—金色锄头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巨龙: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另一件秘密武器—金色锄头[/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这个问题,当然会有很多种答案,人口、资源、社会管理、均衡发展、科技突破……等等。[/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最清晰的一点,也是最没有争议的一点,当然是科技突破。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特别是新技术的突破,往往能够带来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国家实力。[/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高科技有高效益】[/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这里列几个例子,说明高科技公司的效益。[/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华为崛起之前,中国电信产业采用的设备来自世界列强,有“七国八制”(多个国家的电信设备标准不统一)的说法。90年代初安装一部电话要几千元,还得有关系。而华为中兴等国产厂家崛起以后,不仅让全国都用得起移动电话(以及固话),还引领中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目前全世界前五名的电信设备厂家,就有中国的华为(世界第一)和中兴。[/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我们来看看华为年销售额五千多亿人民币,员工人数大约18万。也就是每个华为员工,创造的年产值,差不多要达到300万。[/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这么高的人均产值,华为当然能够为员工提供很好的福利薪酬。不考虑国内的物价水准,即使以美元计价。华为给全球员工提供的薪水,也是很有竞争力的。否则,根本无法吸引全球的顶级人才。[/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对于已经实现产业高端地位的几家大公司,比如阿里、腾讯,人均产值和利润,更是比华为还要高。因此,能够开出的待遇更高。所以,华为的员工,很多都被腾讯挖走。[/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再看看世界五百强企业里的榜单,最赚钱的无疑是苹果公司,其他的像微软、谷歌、FaceBook,还有Intel、IBM、高通等等,这些公司都有着远远强于其他产业的人均产值和利润。即使是石油这些垄断程度很高的产业巨头,算起人均产值和利润,也远远要低于科技巨头。[/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按照真实的人均效益计算,IT和高科技,以及金融行业,无疑是人均效益最高的行业,无怪乎全世界的最优秀人才,都往这几个行业里面挤。在国外,律师和医生也属于高薪行业。但是在这两个领域,国内国外的行情是两重天地,完全没有可比性。[/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谁占领了科技的高端,谁就有了极高的价格话语权,就能够产生巨大的效益。[/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枪炮推销的民主VS层层封锁的科技】[/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仔细思考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两个对比特别鲜明的领域:[/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拼命推销美国的价值观,推销美国的体制。甚至不惜用枪炮送“民主”。[/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在科技领域严防死守,不仅制定了苛刻的法律,而且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对中国的高科技进入美国,层层设限。想要从美国获得一些关键性的高科技,更是比登天还难。[/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以前我在天涯国观混的时候,曾经和人互相怼过。我自然被戴上五毛桂冠,而对方毫无疑问是“美分”分子。在他喋喋不休地宣传美式民主选举优越性的时候,说美国这是为中国人好。我说既然为中国人好,那就开放点技术过来嘛。什么时候,把芯片、大飞机技术开放给中国,哪怕是中国人花钱去买,我就承认美国人是真心好。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谈其他的民主问题。[/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眼下随着中国在各个产业领域的扩张,美国更是死死抱着关键的技术,不允许中国的企业并购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一流的企业不允许,二流三流的企业也不行。华为收购美国企业被否决,紫光想收购美国的存储企业也不行。[/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我在今年五月份曾经写过文章,中美IT之战。断言IT行业是中美产业的终极之战。2017年发布的世界五百强榜单,用数字证明了这一点。华为的销售收入已经和IBM公司相当。但是员工要比IBM还要少三分之一还多。[/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顺便说一下,刚刚发布的苹果手机IPhone8,在中国遭遇冷遇。并不是苹果手机不够好,不够卓越,而是中国有了更多性价比更高的手机。中国人消费讲性价比,没有替代产品的时候,自然有土豪一族愿意花大价钱,为情怀,为与众不同,为了炫耀而买单。但是当国产手机性价比越来越高,而且性能也很强悍的时候,苹果的光环也不如以前耀眼了。[/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所以,中美的较量,意识形态的较量固然很重要。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这其中,科技水平乃是关键中的关键,任何技术,只要有使用推广价值,在中国就能够做起来,而且能够做成非常大的规模,非常低的成本,让普罗大众都能够用得起。[/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美国不仅自己对中国封锁技术,还通过西方盟友,集体对中国封锁技术和关键设备。最顶级的工艺,最高端的设备,比如用于芯片加工的高端光刻机,都是严密对中国进行封锁。[/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在目前的情况下,想要从发达国家买来关键技术,买来高端装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人家一头要用“民主”忽悠你走邪路,一头在科技发展的路上,拼命设置障碍。[/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放弃幻想,努力追赶】[/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很长时间,中国以山寨仿制能力而出名。不过,随着中国产业走向高端,山寨这条路,也越来越难走得通了。一来国际众多竞争对手能够被抄的都抄得七七八八,可以抄的东西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国内顾客的口味也越来越高,劣质的山寨品,也越来越难以占领市场。[/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手机市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智能机时代,国产山寨手机厂商大行其道,通过4-6线的低端市场,大面积地推广覆盖。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到了智能机时代,大品牌的厂家开始崛起,以体系作战的实力,很快就把众多作坊式的小厂家,市场份额挤压得七零八落。[/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同样的例子在其他领域,也是比比皆是,比如高铁,从最初的合资引入,到后来自己消化创新。走完一条完整的技术升级路线,基本上就很难找到对手了。[/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而更多高端的技术,现在已经遭遇全面的封锁,特别是芯片技术、发动机技术、精密加工设备,都是发达国家重点封锁的对象。[/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除了迎难而上自主研发,已经很难再找到什么技术捷径。拿来主义遭遇“闭门羹”,只能自力更生突破技术壁垒。[/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自主研发也要借助国际资源】[/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2002年的时候,我在华为坂田基地,就和很多个国家的工程师一起工作过。当时的华为百草园,外国的工程师已经非常多。[/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当时华为在做CMM5级软件认证,而当时国内有这一块的经验并不多。华为是花巨大的代价,聘请IBM做流程顾问,同时在印度成立研究所,把国内很多的工程师送过去工作培训。[/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当时和华为的一些工程师聊起来,大家都有点愤愤不平,觉得印度工程师拿的是国际薪水,比中国的工程师价格要高得多(当时已经超过5000美元一个月,而国内的很多工程师只有几千人民币)。[/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IBM的顾问,拿的是高薪,大家意见倒不大,IBM是好老师,教的都是非常高明的东西,花的钱价有所指。[/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很多年过去,当华为度过了早期的支付学费阶段以后,华为的开发能力,软件质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一直在世界通讯市场和最强的对手PK,最后成长为世界第一的通讯设备厂家。大家才清楚地意识到,IBM带来的革新有多强的竞争力。[/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除了自己研发,能够借助一切国际资源,特别是国际优秀人才,迅速补齐短板,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简单地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中国吸引人才的武器——金色锄头】[/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既然美国不允许出口技术,还要封锁高端装备。那就挖墙脚——寻找有经验有技术的人才,挖过来为我所用。只要锄头挥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倒?何况,这一把锄头,乃是亮闪闪的金色。[/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京东方当年收购液晶生产线,顺便也收了一批韩国的老师。TCL的华星光电,当初就从宝岛挖角了一个团队过来。至于海尔,早就在日本设立了研究机构,让日本的资深设计师做产品设计,然后中国生产,行销全球。[/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华为的精密制造研究所,就放在日本,因为日本资源少,各方面成本高,整个工业界都有精工细作的传统。你看到华为手机的精湛工艺,很多研发成果也是来自日本。[/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至于腾讯,旗下著名的LOL游戏,就是美国团队制作的。后来还花了重金收购芬兰的游戏团队。更狠的是,连微软都在抱怨腾讯挖人太狠,直接到微软所在的西雅图挖工程师。[/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日本东芝要售出存储器业务部门,中国出高价也不卖,最后成交给了苹果背后的资本。不过,在这一段时间,中国人可没有歇着,很多东芝的工程师,在公司并购悬而未决的那一段人心惶惶的日子里,纷纷被猎头公司请去喝茶(猎头公司挖一个目标人才就有超过50万的佣金)。很多人已经加入中国的存储芯片研发队伍。相对于数百亿美元的并购价格而不得,高薪聘请一大批资深工程师,实际上也是不错的交易。[/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以至于日本、韩国、宝岛上的媒体,纷纷抱怨,又是阿共仔的阴毛啦……一批又一批的技术精英,都要被中国掏空了。[/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没错,金色的锄头,挖墙角的利器。有中国庞大的市场支撑,任何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都能够带来巨大的产业效益。所以,技术精英选择与中国合作,钱完全不是问题。光芯片产业基金,就已经准备好了6000亿,如果形成产业替代效应,这个钱每年都还会往上滚动。[/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以后中国不但是世界的工厂,还是世界科技工作者的梦想家园。[/size][/font][/color]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