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户外论坛』 's Archiver

天山雪 发表于 2017-8-25 17:57

美国政党分赃制度的历程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美国政党分赃制度的历程[/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高连奎[/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大家经常看到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到总统竞选时总会有很多人帮忙,一旦竞选不上就痛苦的痛哭流涕,这其实有很大的利益在里面,这种政治制度在政治学中被称为“政党分赃制度”。[/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政党分赃制是当代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政治制度,也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之一,政党分赃制分的是政府职位,就是竞争获胜的政党,将行政职位分配给本党骨干,在早期新上台的领导人几乎可以将政府人员全部换一遍,带有极大的随意性。[/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很明确的,首选它是按功行赏。其次,政党通过让本党成员占据主要行政职位,达到了控制行政体系和国家的目的。这也是政党制度能否维持的关键原因。如果上台的领导人没有分配职位的权利,或是这种权利很小,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帮他竞选,没有帮忙,也就不会形成派系,更不会成为党。[/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政党分脏制”注重“封官许愿”,是产生政党政治的重要根源。官员的任命只注重政治忠诚和功劳,而不是才干和品格,这就为美国社会的腐败埋下了伏笔。因此,针对政党分肥制的种种弊端,社会各界的抨击之声不断。美国的政党分赃制引发了美国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并且一直沿袭了80多年,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页。[/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美国的政党分赃制是从第三任期开始,1800年是美国的一个大选年。这次大选进行得十分激烈,最后民主共和党人托马斯·杰斐逊经众议院投票,以一票多数当选美国第三任总统。而即将卸任的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为削弱对方势力,在下台前把许多本党人士紧急塞进了政府和法院。当时任命这些官员仓促而草率,在历史上留下了“星夜受命人”的典故。1801年初,杰斐逊上台后,也毫不含糊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立即按“政治上可接受性”的标准撤换了大批联邦党官员,代之以新执政党的人士。由此开启“政党分赃制”先河,使之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美国政治录用的基本方式,其他西方国家历史也曾有类似的情况。[/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这种政党分赃的做法,首先,它大大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由于党派纷争、轮流执政,政府官员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既无稳定性也没连续性。由于流动性很大,官员们无从积累经验,行政能力普遍低下。[/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政党分赃制”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弊端就是导致权力腐败。在两党制“轮流坐庄”的政治格局下,执政党一上台便尽力利用掌握的权力攫取资源,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在“政党分赃制”之下,不仅执政党要谋一党之私,各级官员个人的腐败更是变本加厉。[/size][/font][/color]

天山雪 发表于 2017-8-25 17:57

“政党分赃制”下面政治录用的标准基本上是单纯政治性的,只看对象是否效忠本党,特别是看他们在竞选中是否做出过“贡献”。因此,政治录用实际上演化为相当直接的权钱交易,执政党对大选中的支持者、赞助人投桃报李,论功赏爵;这些人随选举共进退,因此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在任职期间多捞油水,政治权力就成为了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为腐败创造了极大的空间。加之,党魁势力的膨胀,他们控制各级政党机关,并由此控制了对公职候选人的提名权,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公职拉拢亲信骨干、任人唯亲、培植政治核心小集团,操纵地方乃至全国政局。

  由此,党魁势力加上政党分脏制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治腐败泛滥的重要原因。官员行为趋于短期化,腐败行为近乎掠夺。

  例如,杰克逊时代,其所任命的纽约海关税务官塞缪尔·斯沃特沃德侵吞公款125万美元。人尽皆知的“特威德帮”侵吞纽约市政公款数亿美元,卷入者不仅有市长、州政府官员,一般办事人员也为数不少。格兰特总统任职时期,在“莫比利尔信用丑闻”中,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把股票赠予政府官员以影响立法,连副总统斯凯勒·科尔法克斯也牵连在内。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与南方叛军艰苦奋战的林肯总统的身边经常跟着一群“跑官要官”的“金主”。搞得这位伟大的总统不胜其烦、狼狈不堪,一次林肯总统忍无可忍指着办公室外成群的求职政客愤愤地说:“分赃制对共和国的危险可以比叛乱还大。”

  美国的第十八任总统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是南北战争中的“常胜将军”。南北战争结束后,他以保卫联邦的胜利者的身份当选了美国总统。但格兰特在美国历史上却声誉不佳,其重要原因就是格兰特当政时期腐败肆虐。当时的人们说:格兰特政府把美国的税务部门变成了本党竞选的“加油站”。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政党政治以及“政党分赃制”造成的腐败逐步威胁到了美国整个政治制度,威胁到了整个国家,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1880年的大选中,也就是在“政党分赃制”实行了80年后,参加总统竞选的候选人詹姆斯·加菲尔德立志废止“政党分赃制”。加菲尔德的名言是:“政党分赃制”下的政客就像拦路抢劫的强盗,只不过政客掏出的不是手枪而是求职书。

  其实,在这种肮脏的体制下,有时政客和强盗甚至连加菲尔德所说的这一点区别也没有。加菲尔德如愿以偿地当上总统还没几天,还没来得及废除臭名昭著的“政党分赃制”,便被一个怀恨在心的求职未遂者开枪刺杀。当时美国舆论认为是“政党分赃制”谋杀了总统。这件事凸显了政党分肥制的积弊之深。

  加菲尔德之死,拉开了美国政治改革的帷幕。在此后不久,一种新型的近代官僚政治便登上了政治历史的舞台。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乔治·彭德尔顿参议员提出的“文官制度法”,史称“彭德尔顿法案”。该法案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对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禁止文官(公务员)参加党派活动或利用官职分配作为竞选者的政治资本;规定实行文官职业保险和建立统一的文官体系。“彭德尔顿法案”奠定了西方官僚政治的法律基础。在实行“彭德尔顿法案”,废止“政党分赃制”后,美国政治中的腐败现象得到了逐步的扭转。

天山雪 发表于 2017-8-25 17:57

《彭德尔顿法》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以“能力与功绩”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必须通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第二,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不得进行政治性捐款和参与任何政治活动,也不得因拒绝从事这类活动而遭免职;第三,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

  《彭德尔顿法》彻底改变了公职人员的任用制度,不再以是否对政党和党魁忠诚为录用标准,而是依据其才能、德行,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这不仅稳定了文官队伍,提高了文官素质,打破了政党分脏的格局,而且对于防止由政党分肥制带来的各种腐败现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后,国会还相继通过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法律,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等。这一系列立法活动为反腐败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从美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看,两党政治不仅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反而是引发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遏制腐败与两党制、多党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其实政党分赃制度也并没有完全被消灭,而且还很普遍,美国总统的有权任命的官员多达六七千人,虽然这些任命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但主动提名权在他而不在国会,这可是极大的实际权力。就连对外采取军事行动他都可以巧妙地绕过国会。虽然宣战需要国会2/3以上多数同意,但他可以用不宣而战的方式把国家拖入战争,约翰逊总统介入越战就是个例子。

  比如在布什的第一个任期,布什总统任命的政府工作人员多达4000人,布什在第二任又任命了很多人,到奥巴马上台后,这些人必须同一时间全部离任,美国媒体称,奥巴马刚上任时政府部门大约空缺7000个职位。《华盛顿邮报》指出,这些政府部门职缺有多达三分之一完全由新总统亲自任命,而有政治背景、与民主党人士熟识者,入选机会才大。各种政策顾问委员会,驻外大使都是分赃常用的职位。

  基辛格在评论美国外交政策时曾指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延续的一个障碍是政府定期换届带来的全面改变。由于任期限制,至少每隔8年,助理国务卿以上所有由总统任命的官员就要大换班,人事变动涉及多达5000个关键职位。继任者要经过漫长的审查过程。实际上,新政府上任前9个月左右的时间是真空期。

  在这种体制下,每四年就会发生一次“饱狼换饿狼”的游戏,而人民其实就充当着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永远有推不完的石头。  

天山雪 发表于 2017-8-25 17:58

西方民主的本质仍然是政党分赃
  高连奎

  凯恩斯说过,“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政治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其实凯恩斯是太自信了,影响政治家决策的只有利益,经济学思想哪里来的那么大作用。政治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及自己政党的利益。

  在西方政党制度中,没有纯粹的一党制,他们的政党制度可以分为一党独大制、两党制、温和多党制和极端多党制,而在这些政党制度中最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就是极端多党制度。

  一个国家一旦实行了多党制,特别是极端多党制,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也就表现出政客经济的特征,政客经济都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癖好,那就是:喜欢靠举债发展经济;喜欢高汇率;喜欢享受泡沫式繁荣;喜欢低利率、喜欢激进的改革和不重视劳动生存率的提高。

  1、喜欢靠举债发展经济

  举债发展经济一定要掌握度,如果过度举债,到最后连利息都还不起的话,国家将成为债奴,将会破产。国际上有个标准,那就是国家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之所以设定这样的警戒线,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债务没超过GDP的60%时,这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可以还本付息,如果超过了这个警戒线,这个国家说连利息都还不起,更不用说还本金了。

  拉美经济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是因为过度举债造成的,而且是借外债造成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也是因为过度举债才会变得如此严重。

  而在政治上选择了政党分赃制的国家,在经济上必然倾向于靠借债来发展经济,因为政客需要短期政绩而无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而借债发展经济可以在短期内造成经济的繁荣,另外本届政府借了债,而还债的责任基本上落到了继任者身上,而继任者一般都是自己的政敌,因此靠举债发展经济成为政客顺理成章的选择。

  为什么赤字财政不可取?

  政府与企业不同,企业投资的项目一般属于高盈利项目,而政府投资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公共项目,盈利性不强,而财政赤字必然意味着举债,举债必然需要支付利息,如果政府财政收入不是年年增长,政府大量举债的结果最后就算是还不起,因此赤字财政根本就不可取,极个别学者将赤字财政当成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秘密,简直荒谬之极。

  以前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处于经济增长不断增长的状态,因此赤字财政的弊端还暴露的不是那么明显,而自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能量释放殆尽,世界经济总体上将进入一个缓慢增长期,这时赤字财政就更加的不可取。

天山雪 发表于 2017-8-25 17:58

2、喜欢高汇率

  但凡一个对经济发展负责的政府,都喜欢低汇率,因为这样可以加大出口,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高汇率对进口有力,对出口却是非常大的打击。

  但实行政党分赃制的国家反而喜欢高汇率,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经济上的短期繁荣,而靠发展实体经济实现繁荣显然来的太慢,实行高汇率,首先可以造成账面上好看,可以使以国际货币标价的GDP处于高位;其次,货币升值还可以吸引短期资本大量涌入,造成经济的短期繁荣。这些都是政客最喜欢的

  拉美经济危机和东南亚经济危机都属于这种情况,将本国的汇率定的很高,造成了出口衰退,进口大增,贸易一直呈赤字状态,而只靠国际短期资本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样的经济必然发生危机。而很多学者都将其解释为技术性因素,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政治因素从中作梗,贸易赤字的危害性,这些国家的人不会不知道吧,只是每个政府都自顾短期利益,不为国家的长期利益着想,并且都存在着侥幸心理,总以为麻烦不会那么快来临,结果导致危机越来越严重,最后多种矛盾同时爆发,危机大的一发不可收拾。

  3、喜欢享受泡沫式繁荣

  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每当中国经济发展太快的时候,国家都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而国家一旦实行了“政党分赃制”,这个国家也就不再对经济进行有力的调控,因为经济过热时,经济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而这种繁荣景象是政客最喜欢的,怎么可能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控呢,政党分赃制下,政党的执政期限最长为五六年左右,很多时候干满一年都非常的难,比如近年的日本,等自己下了台,即使经济崩溃与自己也没有关系了。

  而对于经济发展来说,管理繁荣比处理危机要重要的多,任何经济危机都是由经济繁荣时期积累起来的,特别是经济繁荣期的盲目乐观特别容易导致经济泡沫,因此如果要避免经济危机的产生就必须从管理经济繁荣入手,而中国就是这样做的,因此这也是中国经济能够稳定发展的原因,而在那些实行政党分赃制度的国家,如果幻想着那些政客对经济繁荣进行管理基本上的不可能的,因为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一旦国家在政治上选择了政党分赃制度,就只制定追求短期利益的经济政策,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必然使国家处于长期的贫穷落后状态,即使国家有短期的发展奇迹,这种经济奇迹也不会维持长久,因为他们的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就是短视的,是短多长空的,是利近害远的。任何经济理论都改变不了这种现状。

  4、喜欢低利率和印刷钞票

  低利率对经济的危害是非常明显的,各国政客为了刺激经济很喜欢使用这一招,经济学者将其称为用泡沫掩盖萧条,或是用大泡沫要掩盖小泡沫,总之这一一个及其不复责任的刺激经济的方法,日本当年为了刺激经济长期坚持零利率,美国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也长期实行低利率,本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又将利率降到了最低,低利率不是万能的,低利率使用不当只会诞生经济泡沫,而不可能刺激到实体经济。

  还有一招比实行最低的利率还狠,那就是直接印刷钞票,俄罗斯在休克疗法失败后,为了刺激经济,就开动了印钞机,这些行为是用经济学解释不了的,其本身也不是经济行为,而是政治行为,背后都是政党分赃制度在作怪。

天山雪 发表于 2017-8-25 17:58

5、喜欢激进的改革

  对于改革,大家都知道,渐进式改革比激进改革要好的多,但是在政党分赃制度下,政党的执政时间有限,实行渐进改革根本就不可能,因此在实行政党分赃制度下,政治没有连续性,上任政府的改革措施,下任政府就可能完全推翻,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政府都倾向于激进改革。比如俄罗斯休克疗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6、不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长期的投入,而东南亚和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只追求短期利益,从不注重本国技术力量的积累和劳动生存率的提高,这样的经济虽然可以享受短期的“改革红利”但是要想维持长期的经济繁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实行政党分赃制度的国家除了以上缺陷对经济发展有影响外外,实行政党纷争制度的国家还存在着另外难以克服的三大矛盾,比如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执政党与在野党的矛盾,政务官系统与事务官系统的矛盾。这些矛盾是西方政党分赃制度,难以克服的,都导致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缓慢,效率极低,都是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而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走走停停,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上面所提到的部分问题。因为本书并非政治学着作,因此只是点到为止的进行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

  知道又能怎么样?

  郎咸平教授有句名言,就是“你都能想到的问题,美国能想不到吗”?,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事情,想到又能怎样?难道日本人不知道泡沫经济的危害?难道俄罗斯人不懂休克疗法的危险?难道美国没有人意识到空心化产业的弊端?难道拉美及东南亚国家不懂长期贸易赤字的可怕?难道希腊人不明白借钱要还的道理?这些问题已经用经济学原理或是经济政策制定者的智慧根本解释不了,这些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坏的制度将好人变成了坏人,把聪明人,变成了愚蠢的人。一个蒙代尔学术功底再深厚他也左右不了欧洲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克鲁格曼的思想再有前瞻性,也改变不了美国政府放任经济的本性。

  政治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现在很多人误以为西方是民主国家,这些都是很粗浅的看法,在政治学家眼里,西方模式仍然是政党分赃,变化不大。目前这种制度是西方国家以及实行西方政治制度的国家改善经济的主要阻碍,比如凯恩斯主义是非常好的经济理论,但是政府在却滥用凯恩斯主义,甚至发展出军事凯恩斯主义这样的怪相,凯恩斯主义的失败不是凯恩斯主义本身的失败,纯粹是凯恩斯主义运用上的失败。而在欧洲欧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经济制度,但是由于各国政府处理不好财政政策,任何投资财政,导致欧元险些崩盘。摘自《中国大形势》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