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户外论坛』 's Archiver

天山雪 发表于 2017-8-17 16:45

插入中国经济体的金融吸血管道

插入中国经济体的金融吸血管道(上)------为什么最好的公司在海外上市?[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从上海和香港的人均GDP说起】[/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2016年香港人均名义GDP高达4.5万美元。这个数字,高于德国(约4.2万美元)、日本(约3.8万美元)、法国(约3.7万美元),比美国(约5.7万美元),新加坡(约5.2万美元)略低2成左右。[/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但是很多去过香港的人,对此并没有太深的感觉。以中国的上海市做对比,上海人均GDP折算成美元不到1.6万美元。但是香港怎么也不像比上海发达三倍的样子,不仅活力不足,而且制造业也没有多少。论及高楼大厦和繁华便利,上海已经甩开了香港。更不要说香港普通人的生活囧境了,起码就住的条件来说,人均居住面积连国家级贫困县都比不上。[/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上海是全世界工业产业链最齐全的城市(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城市,有如此齐全的产业体系),大到造船、造飞机、造汽车、造装备,或者钢铁、石化,或者盖楼、修路、港口、物流,小到糖果、服装、化妆品等等,你很难说出上海没有参与的工业链,作为共和国最重要的工业龙头城市,上海的实力无疑是极其强大的,更不要说,以上海为龙头,背后的整个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带。[/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上海洋山港[/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即使说金融产业,其实上海也不弱。中国A股主要分为上证和深证,上证指数是A股主要的参考指数。再不济,也和香港的恒生指数不相上下吧?为什么香港的人均GDP高出那么多?[/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答案就在于金融,特别是股市。多年以来,我业余时间一直在做金融和经济分析。香港是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前面三位是纽约、伦敦和东京,香港的后面几位是巴黎、新加坡和法兰克福。而中国排名最靠前的上海市,仅仅排名第16。[/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为什么香港本地的制造业已经衰败,本港的民生经济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还出现很多恶性的zheng-zi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还会如此靠前?答案也许就在数字里面。[/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先来看下面的一张表,这张表单说明了一切:[/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这张表的数据已经有点滞后,由于上半年业绩突出,腾讯控股的市值又增长了不少。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市值,始终牢牢地占据前两名。[/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按照当前的市值计算,中国市值最高的这些上市公司,排名前一二位的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而排名前十位者,无一例外都同时在香港或者纽约上市。市值排名前20名的,仅有四家(贵州茅台、上海汽车、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只在A股上市,而且差不多都是市值比较靠后的企业(排名11/18/19/20)。[/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看懂了这一张图表,就应该明白所谓的香港金融中心,其实主要的支撑大企业,都是来自大陆的央企或者优质大企业。换言之,如果没有这些优质的内地企业支撑,香港的金融中心,也只是一个空壳子。[/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现在问题来了,这些对香港和美国投资者很友好的企业,对于内地A股,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这里先说一件十年前的往事。上岁数的老股民应该都知道这一句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中石油的冰火两重天】[/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这里说一下中国石油,作为世界五百强排名前几位的公司,这家公司无疑是央企里的巨无霸。中国石油虽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但是在香港上市较早,融资额不是很大,上市以后在香港历年的分红,已经远远高于融资额。[/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而在香港投资中国石油,乃是美国股神巴菲特一生最成功的买卖。200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谈到中石油的投资:“在2002年和2003年,伯克希尔用4.88亿美元买入中石油公司1.3%的股权。按这个价格,这个中石油公司的价值大约为370亿美元。……到2007年,公司的市值上升到2750亿美元……所以,我们把手里中石油的股票卖了40亿美元。”[/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股神巴菲特在2007年——中国石油在A股上市前,把所有持有的中石油股票卖得干干净净。同一年,中国石油A股于11月5日挂牌,开盘价48.60元。当时的中国石油,有着“全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光环,加上在香港历年的巨额分红,内地的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充满期待。但是其股价却一路下跌,直至2008年4月22日,跌破16.7元的发行价。[/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到今天,中国石油的价格只有8元多。彼之蜜糖,此之砒霜,不管有一千条的理由解释,事实就是让外人收获了巨额的利润,让大陆以外的投资人获得了极高的回报,同时挖了一个无底洞,把自己的大陆同胞坑得怀疑人生。[/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这其中有里应外合的内外勾结,有国际资本的恶意炒作,中间有多少国内资本流失,有多少国际机构从中疯狂牟利,恐怕这个数字永远难以得见天日。而这还不算完,由于中石油的股权结构很特殊,A股发行后,有1579.22亿不流通的国有股、179.02亿H股和40亿A股。公司的股本结构,正适合国际炒家使用杠杆的手法操纵,通过中石油的价格涨落影响上证指数,进一步影响香港国企指数和红筹指数,制造香港恒生指数的波动,并且通过联动效应,进一步操纵纽约、香港和新加坡中国概念股。[/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此后A股和港股,屡屡发生这种操控行为。直到2014-2015的股灾,仍然能够看到中国石油、中国银行这一类的A+H股票,在香港和内地市场轮番炒作,并且利用A股不完善的地方,大肆操纵股指,然后做多做空疯狂掠夺。[/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没有内鬼,引不来外贼。十八大之后反腐一展开,中石油领导班子不少人落马。虽然和纪律有关,但是中石油作为外国资本操控中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筹码之一,其中的关系并没有公开,但是不能不让人联想。[/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金融国际化的历史成因】[/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香港回归以后,同一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要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香港无关,估计鬼都不信,起码索罗斯狙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事情,算是真实的吧。[/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为了拯救香港金融市场,当时并不宽裕的内地,拿出了外汇储备的真金白银与国际资本进行了金融决战,索罗斯最终败退香江,但是中国方面也是惨胜,随后香港金融市场也进入一个很长的萧条期。[/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为了保证香港回归以后的稳定,同时方便引进外资。中国方面在金融领域全力扶植香港,最典型的动作,就是把国内发展前途最好,资源最丰富,行业优势最明显的优质企业,拉到香港去上市。这里举一串不太完整的名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国神华、中国石化、中国……[/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在1997年前后,中国没有几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但是二十年过后,这些在香港上市的央企,基本都是在世界五百强的位置,而且很多企业位置都很靠前。可以想见,这些企业对香港分了多少红利。[/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为了保持香港的经济稳定,内地经济发展形成的金融成果,大量输血到了香港,这已经不是经济上的支持,而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国际资本也看穿了中国为了维护香港稳定不惜一切代价的底线,这些国际资本就充分利用这条底线,在香港股市上下其手,翻云覆雨。[/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一般的公开说法是: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优势明显,其成熟的市场运行环境,完善的投资银行服务,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制对于内地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已成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香港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内地企业筹集国际资本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场所。[/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实际上,这种话多半是骗傻子用的。这个世界,就没有不被操控的股市。所谓吸引国际资本,其实就是方便国际炒家大肆操纵。至于香港所谓的法律法规,现在看来,也不过是英国人留下的提线木偶。没有内地的大力支持,光靠香港本地那几家寥寥可数的家族企业,能够成就世界第四的金融中心位置?[/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但是在西方媒体操控的香港舆论环境里,内地对香港的支持,统统都被忽略了。有一部电视连续剧,郑少秋主演的《大时代》系列,就把香港的金融保卫战,全部都洗白成了几个香港人狙击国际炒家的英雄壮举,把中国内地所做的巨大付出,统统抹杀干净。[/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自然就出来了“升米恩,斗米仇”的效果,对香港的大力支持,并没有换来“将心比心”的感恩回报,相反却养出了越来越多的“白眼狼”。西方人早已看穿了中国大陆维护香港稳定的“政治”红线,越是兴风作浪,越能够从中国捞取好处。[/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金融市场,已经蜕变成了一根根吸血管。香港本土的资本家和国际金融炒家,勾结内地的各路腐败分子,几方沆瀣一气,掠夺走了大量中国发展的金融成果。[/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而可怜的内地A股投资者,面对的是大量被筛选过的劣质股票。还要面对股市上的各种阴谋算计。即使是A股的好年景,大抵也是“一成人赚钱,两成人平本,七成人赔钱”,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在A股上能够赚到钱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很多人都抱怨内地股市不规范,其实A股不规范不是最重要的,优质企业的股票,始终还是能够涨起来。重点在于,A股留下来的股票,都是人家筛选过的,最好最优质的都被挑走了。[/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宋体][size=16px]  后面的章节,我将会继续深入讲述,金融市场输出香港、纽约的利弊,同时也预测中国A股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敬请期待。(未完待续)[/size][/font][/color]

天山雪 发表于 2017-8-17 16:46

插入中国经济体的金融吸血管道(中)------路径依赖和黑幕重重的金融系统

  前面那一篇文章命比较硬,竟然活了下来,转载的地方也还不少,在察网上排名热点文章第二名(第一名是《战狼》影评),可见金融反腐之下,舆论对说真话还是比较宽容的。这让人多少看得到一点希望的曙光。

  既然如此,这个系列文章我就把它写得透一些。原本打算写上下两篇,现在加点料,写成上中下三个部分。

  【医药的鸦片如何成上瘾毒品?】

  为什么选择海外上市,这是当初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路径。

  因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当时国企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规模也很小,和国外同行相比相差甚远。因此企业在海外上市,除了获得发展需要的资金以外,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向美国缴纳保护费,(伦敦金融行业也很发达,但是在伦敦上市的中国公司极少,不过伦敦金融行业通过香港,也没少参与),通过出售一部分股份,与美国资本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以此获得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得到一些先进的技术,还获得一些市场准入,算是一种利益交换。

  再说了,国内在上个世纪90年代整体还比较穷,从国家到个人,资金都很匮乏。拿不出多少钱来给这些大企业融资。技不如人,实力不如人,总要交点学费的,这些股份,自然就是缴纳的学费。至于所谓的股份折价,那是学费+保护费+腐败成本一起算进去。其中的内外勾结和腐败成本,也是改革和发展的代价之一。天上没有白白掉下的馅饼,落后要么挨打,要么被割肉。所以说,一个国家也好,一家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才是王道。

  至于更多的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虽然说香港的法律法规和金融体制相对比较成熟,但也不见得波动就小。如上一章所言,这么多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维护香港的经济稳定。其实我们看到香港的股市,起伏波动非常大,加上没有涨跌幅限制,更是国际炒家的天堂。其中的内幕黑幕,种种操纵手腕,可比电影《澳门风云》里面黑暗多了。

  特别说一下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都喜欢到美国上市(大的互联网企业中,只有腾讯在香港上市),是因为早期的互联网投资,基本都是来自于海归创业,最早风险投资多数都是来自美国。有意思的是,如今市值最高的阿里和腾讯,因为两马都是本地土鳖并非海龟,早期并不被美国人看好,反倒是日本的软银和南非的MIH,很早就看重了这两家企业,“识人于未发之际”,后来在这两家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身上,捞得盆满钵满。从这个事实侧面也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的眼光,也只是看得懂美国模式,他们早年看好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美国的克隆版本。中国人搞出来的新模式,美国人也未必看得清楚。——换句话说,虽然情报系统发达,美国人真的并不能了解中国。

  早年这些企业到海外上市,本来也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的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一个国内的金融买办阶层兴起。把这种权宜之计,做成了一种路径依赖。逐渐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惯例,优秀企业必须先到海外上市,二流三流甚至流氓的企业才在国内上市。

  鲁迅在《拿来主义》里面写道:“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说明对于拿来主义,我们要甄别,要合理利用,但是千万不要“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中国企业赶赴海外上市,本来就类似于早年拿来主义治病的鸦片,有效用也有毒性。但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一大群吸髓知味的利益集团,因此就有了巨大的瘾头,形成了路径依赖性。不能不说是中国金融体系成长过程的悲剧。

  【一头是产业大国,一头是金融弱国】

  高盛、摩根斯坦利、瑞银、德意志银行、汇丰等国外金融机构,都有一个默契的潜规则,当需要承销某家国企到海外上市的时候,都会聘用一些关键人物的子女,(细节不表,以利于和谐),以保证上市过程一帆风顺。

  我在200X年的时候,因为参与了一家公司的一些上市过程(最终因为股灾中止)。接触过一些圈子内的人物,算是了解一丁点内幕,细节不多说。总而言之,按照他们中某个人喝高了的说法,拿到上市成功佣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想方设法赶快移民出去,不一定哪天就清算过来了。

  其实,在2014-2015年股灾之后,中纪委调查证券行业的时候,长江证券董事长跳楼身亡。除了他以外,包括中信证券在内,还有很多被抓或者自杀的业内人士。而这一切,仅仅是中国金融反腐掀开的冰山一角。

  在金融行业充斥买办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行业就不可能变强,因为主张维护国家利益的人,一定会被排斥在外,形成典型的“买办派挤压本土派”的格局。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制造中心在哪里,就会在哪里形成新的金融中心。早年的世界工厂在英国,成就了伦敦的金融地位;后来美国是制造业中心,成就了美国纽约的金融中心地位。而现在诡异的事实就是,中国大陆的工业制造业,就规模而言已经超过美国+日本,但是中国远远没有形成自己的全球金融中心。

  我前两个月在热点评论文章里曾经写过,如果不能有效地治理金融腐败,那么执政党无论如何自律,最后都是为金融资本家打工。因为没有自己的金融势力,发展的成果都会被镬取。也就是说,即使在2010年,中国的工业制造业GDP已经超越美国,7年之后,中国工业制造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仍然没有获得与此相匹配的金融中心地位。

  制造业大国,不是金融业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体,在经济食物链中没有达到该有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勤奋,却不怎么赚钱的一个重大秘密。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裕这个话题,我曾经看过不下5位“经济学家”撰文胡诌过,多半都把问题归结成“体制问题”、“信用问题”、“素质问题”,唯独没有提到“金融吸血鬼”的问题。

  【金融不发达的负面影响】

  金融市场腐败带来的系统性无能,以及黑幕重重的操纵,严重地伤害了国内的经济秩序,让中国的金融市场,很长时间一直都没有走向理性成熟,这里我仅仅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由于最优质的公司到海外上市,导致A股一直缺少质地优良的成长股,因此A股妖风盛行。没有了腾讯这样的优质互联网公司,连乐视这样打着一个概念的冒牌货,市值也曾经高到天上。

  ——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国内的资本只能集中于炒房,毕竟买房子比买股票靠谱多了。一度造成“全民炒房”局面,最终房地产绑架了金融系统,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作成本。

  ——金融P2P还有各种金融传销,这个就不多说了。勤劳节俭的中国老百姓,即使是收入不高的情况下,也能够积攒下数量惊人的财富。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资途径,房地产又被炒得太高,于是在金融市场里,各种集资的“庞氏骗局”横行。

  ——中国人民勤劳而不富裕。即使拿着财富也没有安全感,导致内需不振,消费始终难以拉动。而拥有价格话语权的医疗、住房、教育等领域,瞄准居民的钱袋子,开始节节抬价。所以,中国一方面拥有相当低的物价,却有着相当高的居住和教育成本,很多人甚至为此打消生二胎的念头。

  ……

  另外,优质企业海外低价上市,后来高价回归A股。还带了一个很坏的头,就是国有资产贱卖,然后在二级市场高价卖给小股民。上行下效之下,一头损害国家利益,另一头伤害普通百姓,肥的是中间的利益集团。90年代国企的大量破产和低价转让,就有这种背景。

  这个系列文章涉及到内容太多,下一期我会反向思考,美国和香港从中国大陆这些年的发展中,捞取了很多的金融好处,但是祸福相倚,他们也吞下了苦果,至于如何苦涩?还有中国金融反腐以后,中国金融向何处去,且看下一章细细分解。(未完待续)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